很多人从听说BIM到后来围绕BIM做事,可能也未曾全面了解BIM是什么。有人认为BIM只是一种软件或三维出图的技术,但它实际是一种手段与模式; 还有人认为BIM只是建模的保守看法,或者与之相反的是激进观点,认为它无所不能。
由近几年BIM的大量应用案例不难看出BIM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手段,在整个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各个阶段中能够有效实现节省能源、节约成本、降低污染和提高效率。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在相当长的时间里BIM会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BIM工作者既是执行者和应用者,又是落实和推动应用的中坚力量,因此需要建立更加全面的BIM观,才能发挥BIM的最大价值。
所谓BIM是指基于先进三维数字设计解决方案所构建的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即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BIM是一种方法、一种技术、一个系统,主要是为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技术支持,满足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而大多数BIM工作者围绕着应用BIM的部分功能,普遍对BIM认识存在这几个“误区”:BIM就是建模;BIM就是为了实现可视化;BIM就是一个软件;BIM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将BIM等于建模或认为BIM是一个软件,这是对BIM的狭隘认知。BIM是建筑信息模型,但模型不等于BIM软件的全部,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建模软件也不是BIM软件的全部功能,实际上,BIM并非指某个软件平台,而是指多种软件的交互协作,并且达到信息模型能在各软件之间无损交换、无缝链接。目前,项目方通常会选择同系列的多个软件相互配合,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共用。当然,软件永远只是辅助工具,BIM最终依靠的还是人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水平。
认为BIM就是为了实现可视化,这实实在在弱化了BIM。BIM作为一个技术体系,除了进行可视化的碰撞检测等单点应用,将各专业模型集成并和项目的成本、进度等信息关联,为项目提供数据支撑。BIM的可视化为BIM技术人才实现有效决策和精细管理提供了更多依据。
认为BIM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种认知又过于激进。应用BIM能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集成化程度和交付能力,使工程的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但BIM的本质是模型 信息 应用,重点是使建设项目各参与方协同合作。BIM人才在使用BIM全过程工作时,恰恰是需要利用BIM的全部功能来实现高效益的项目管理,但绝不是代替人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纵观上述,不难理解BIM贯彻的是服务建设项目“全局观”的思想,把整个项目从概念到施工、运营甚至后期拆建的整个过程作为服务对象,并在各个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BIM人才利用BIM“工具”来创建和组织起建筑全生命期的完整信息与信息流,并与建筑的实体生命期完全对应。BIM人才恰是需要掌控这个完整的BIM过程。只有对BIM有正确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去学习和运用BIM。
尽管每个人在工程项目中应用BIM的功能不尽相同和全面,但作为BIM工作者首先得树立正确的BIM认知,才能在做好自己工作部分的同时,与上下游环节做好“无缝链接”。今年以来,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新技术大热,这也预示着新信息技术将在各行业大展其威,BIM天然的协同性为与其他信息技术联结创造便利条件,将带动建筑行业迈入新的信息化阶段,BIM人才需要以长远的视角来看待当下的“小部分”工作。
据了解,近年来邮电通信人才交流中心按下人才培养“快进键”,于2018年推出BIM工程师专业技术等级考试,着力BIM初/中/高级工程师人才培养,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学员由邮电通信人才交流中心颁发BIM应用工程师专业技术证书。截止目前,已成功培育数万人。
专业的教学资源、具备BIM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为BIM工作者提供全面的BIM知识,同时针对不同层面不同岗位的BIM应用提供不同的应用技能,这为BIM人才快速成长和从大局看待BIM未来是极为利好之事。(推广)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行见BIM
返回版块9266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BIM项目分析|城市级别的洪水治理,该怎么分析?这个问题需要拆成三步来一一解决。 ? 首先是解决地形数据来源问题。 洪水治理这件事,光靠几栋房子的模型肯定是不行,整个地区的地理信息数据才是关键。 在传统的大型项目里,要对大片地区进行数字化建模,就需要地形测绘数据。但设计方要拿到这些数据,需要协调各个政府部门,甚至需要付费,而且拿到的数据还不是最新的。这就给模型建立的源头造成了困难。 这时候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就可以派上用场了。他们使用商用无人机,对整片区域采集图像,再使用三维实景建模软件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