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中小学建筑设计:重庆柏溪校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案例

中小学建筑设计:重庆柏溪校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案例

发布于:2021-08-10 09:01:10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设计: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创作与城市发展研究院



在满足规定的小学36班、中学30班的条件下,用地情况较局促。场地内东西侧约158米宽,高差40米,南北向358米最大高差52米,山地特征明显,不利于较大密度的建筑布局;其次任务书要求布局400米标准操场,场地西侧边界有两条220千伏高压线贯穿用地南北,因此场地西侧不宜布置教学建筑,建筑面积65890㎡。




学校的发展使得未来学校不一定像学校,可能兼具各种功能,像游乐场,科技馆,体育场,也可能像一个小型社区或一个大公园,一切皆可能。



设计充分尊重生态本底,将公园绿地、黑沟水库、学校用地、市政绿地统一融合考虑,通过一个“大平层”有机缝合串联了场地周边,从而填补了最后一块绿色拼图。平层屋顶呈波浪起伏,内部形成采光天井,便于下层功能通风采光。起伏的绿色屋顶形成丰富的空间节点,在局促的用地上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开阔的屋顶平台。




教学空间更像是一个个的神经元,学生穿梭其中,素质教育的发展使得孩子们对综合课程的需求增多,往来交互频繁,基于空间组织高效的前提,本案构建了一个“超级神经元”的综合体,将中小学共用的图书馆,风雨操场以及文化、艺术等素质教育功能集中布局在“大平层屋顶”之下,形成校区庞大的“教育共享综合体”。强化校区的素质教育体系。



校区的基本教学单元呈聚落组团式布局,建筑层层退台,形成四个独立的“山形”组团,便于不同年级学生独立参与课程,互不打扰。建筑退台形成丰富的共享露台,为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场所。四个教学组团漂浮在起伏的屋面之上,整体形态呼应了山城的丘陵地形,营造了一个丘陵上的公园式学校。




建设场地较平坦一侧植入“教育共享综合体”功能空间;结合内部功能在屋顶上形成天井采光通风;在金通大道形成校区的主要出入口,嵌入校区的精神堡垒构筑物“星光大厅”,让星光洒满孩子们的童年,也可作为家长接送孩子的一个前驱广场;四个独立教学组团架空于“屋顶”之上;核心教室像插件,标准化的置入到每个组团内部,形成核心教学区;最终通过对整体形态的优化,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的空间形态,达到建筑屋顶、露台、直至全方位的绿化系统覆盖。




设计对场地内的大高差进行了回应,多层地面的设计试图为孩子们构建一个更立体的社交空间,呈现一个“垂直校园”的空间模式;同时构建了一个“超级共享屋面”与周边城市景观相互渗透,建筑组团从地表剥离,悬浮在起伏的屋面,像四座漂浮在山林中的城市半岛。



清晨薄雾由湖面冉冉升起,整个校区静谧淡雅,准备迎接孩子们奇幻的一天;夜间晚自习,学校灯光璀璨,教学组团如同漂浮在海浪之上的一艘艘航船,寓意莘莘学子乘风破浪前行。




东侧与城市主干道相隔40米宽的市政公园,架空的建筑空间让周边公园景观无息的渗透到校园内部,营造建筑,景观,室内融合的无边界感。



入口大厅区别于传统的学校入口:传统校区入口较小,上下学瞬间人流量增多易造成拥挤,且未考虑到父母接送时停留空间;作为校区核心公共开放空间,为学校举办课外活动:书画展,跳蚤市场等活动提供场所;连续拱券型构筑物也是学校的精神堡垒。



北侧为小学专属出入口,南侧为初中部专属出入口,后期可以根据学校管理需求进行出入口的平衡封闭管理。



“超级共享屋面”承担了校园的慢行系统,起伏的微地形与趣味化的中庭景观成为学生课后的“动力站”天井与架空可以实现自然采光通风,且相对于特殊天气有遮风避雨的功能。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筑巢引凤,花开蝶自来——武汉理工大科技园设计

供稿:湖北建艺风工程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研发中心工程 位于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园内部 总用地面积83097.06㎡ 毗邻亚洲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畔 北面科技园为入园主通道 南面临科技园景观内湖 风景怡人 区内一期和二期一标段已经建成 地块呈蝶形展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