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广州东山这家菜市场火了!烟火气也可以很诗意

广州东山这家菜市场火了!烟火气也可以很诗意

发布于:2021-08-03 09:16:03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本文转自: 三开间

 ID:skj_architecture



今天,菜市场成为链接社区情感的重要场所,以“民以食为天”串联起来的烟火气,在菜市场得到集中体现

广州东山肉菜市场经过建筑室内景观一体化改造,成为了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里的日常多了些诗意。

▼鸟瞰东山肉菜市场

具体区位


这次的改造是 奥默默工作室完成的,他们通挖掘 文化底色,塑造日常性,厘清空间脉络,打造激活点,提炼地域元素提炼等微更新的设计策略,改善了菜市场的空间品质,同时为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再塑文化。


与其他类型城市微更新相比,菜市场更新改造其实更重要的是解决日常性问题, 让周边使用者能够放松地社交,增加邻里沟通机会,为人气、烟火气的聚集提供更轻松氛围,解决了外来务工者工作需求的社会问题,从而激活社区文化,增加归属感,焕发活力。


▼彩色,诗意的日常想象
▼改造后的菜市场

△东山肉菜市场改造后主入口

△东山肉菜市场廊道改造后


东山是最具有广州精神的地方。

所谓“广州精神”,在自古就有的对外通商贸易文化和19世纪末的现代性进程中,传统的岭南风光,骑楼街等近代文化景观透露的华侨开发历史,红色文化旅游等全球化ce现象,以及居民聊天、买菜等市井生活场景,共同述说着城市“日常性”的生活。

△千年广州黄埔古港口

△近代广州的红色文化和岭南民俗


△当代广州的市井生活


项目所在地东山片区(今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坐落于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广州城,明代得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侨在此投资建设,为原本寂静区域带来经济商业活动,成为繁华之地,发展至今,留下诸多历史遗迹,遍布政治、文化名人故居,是广州的近代文化名片。

△1923年东山全景图

时光流转,繁华不息。临近东山肉菜市场的龟岗大马路这条近代的商业街道在20世纪中旬便商业贸易活动频繁,道路两边的传统骑楼建筑成为重要空间特点,建筑风貌特征明显。菜市场的前身即以社区自发性的建造出现于两栋居民楼之间,服务于居民,体现对于居民来说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气息。


△龟岗大马路行为观察


以三大会址历史文化区构成的红色革命建筑文化、侨资开发社区蕴含的侨资文化,以及龟岗大马路商业街为主的市井生活,共同构成设计依据来源的三条线索。合理处理好三种文化的关系,在提升基本品质的基础上,做好文化再塑造成为此次设计重点。


△繁华的商业氛围

△拥挤的公共空间


东山肉菜市场嘈杂的、凌乱的空间与原有基地上存在的红色文化、侨资文化以及现代高品质生活空间的诉求相差甚远。周边使用者并不愿意在此过多停留,在里面购物的过程也并不能带来良好购物体验。局促的、缺乏标识性的入口空间,菜场内部混杂的交通流线,通廊空间显得较为局促,给人昏暗、潮湿,杂乱缺乏统一设计协调的店招,以及各类随意架设的电线管道,使空间品质亟需提升。


△现状问题


此外,业主也要求在不停业的情形下完成快速改造更新,施工时间只能放在晚上,所以预制化,快速安装的建造方式被首先采用。



设 计 策 略:打 造 活 力 公 共 空 间


△骑楼界面设计分析


广州常见的骑楼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提供了一种可停留驻足、聊天的灰空间,是非常典型的岭南空间形态,适合当地炎热的气候条件。设计在沿街立面加建了一组传统骑楼空间,提升建筑立面形象同时,增加避阴、停留的交往空间。“骑楼”空间采用拱廊形态,起到丰富空间作用。


△骑楼界面轴测图


在主入口处增加醒目雨棚,造型进行推敲,采用广州传统缓顶宽檐建筑形态,提升整体标志性,膜结构选材轻盈,呼应广州气候特点。入口进行空间梳理,清理了违章搭建,扩大空间,形成一个放大的空间节点,在其中植入公共艺术装置,满足通行要求的同时,增加休憩空间,同时预留出社区艺术共创空间,为未来引进更多商业创造条件。


△基地沿街改造前后

△基地沿街改造后

同时,也设置为复合性功能空间,也可举办一些与商业有关的艺术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为丰富周边社区功能提供空间上可能性。入口处采用彩色水磨石掺杂彩釉玻璃材料,呼应了广式彩色玻璃窗的传统文化元素。


△骑楼


 室 内 改 造 策 略:冷 巷


△清末广州街头市场


菜市场从来不应该是脏乱差的代名词。

就本义来说,菜市场的场就是集,市场就是集市,菜市场也即集中农副产品买卖的场所,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交换农产品的活动。《周礼 · 考工记》曰,“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而在我国过去的住区规划设计中,菜市场的建设标准并未被充分考虑,后由于居民需求,大多为自发建造,以未经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面貌依附于社区周边。直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中一大举措,上世纪80年代我国才明确提出将菜市场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最初的广州东山肉菜市场


相比于超市,菜场不仅拥有更低廉的价格、新鲜多样的本地食材,体现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同时菜场也是社区重要社交场所,周边的常住居民与零售菜贩往往熟悉,相熟的社区居民也会在菜场驻足和交谈,具有浓浓烟火气和人情味。此外,菜市场的从业人员多半是低端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化进程中为这部分人口保留低端需求空间,对于城市功能正常运转以及防止“绅士化”现象也提供积极作用。


△东山肉菜市场老照片

△东山肉菜市场内部改造前


设计团队重新梳理原有市场通道,碉楼冷巷是广州园林典型空间形态,在对传统冷巷空间进行研究,对通道顶部采光进行调整,优化原先杂乱的内部空间,梳理招牌设计后营造更舒适内部空间。   

△冷巷改造内部轴测图


传统空间更新的意义不仅在于物质性的场景,也是对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场景之重构。一个重新焕发生机的历史场所,融入使用需求和当代生活方式,就是对于传统菜场文化的再定义。


△冷巷

△摊位单元模块


△彩色结构示意


此次更新中,用神似替代形似,并未使用具象的传统建筑元素,视觉上的轻松愉快的处理方式为使用者提供耳目一新的感觉。沿着整个片区的交通流线,赋予其一条五彩的、流动的、灵动的“彩色走廊”。在重要空间节点,包括建筑入口、院落出入口、廊道使用了覆盖全部路线的彩色荫蔽系统。大胆使用膜结构、鱼鳞网等现代材料,这些看起来更为时尚、简约、充满视觉冲击力的几何图形,漂浮在传统的空间里,让诗意成为真实。


△总体模型



膜 结 构:蔬 果 的 颜 色


△膜结构:蔬果的颜色


骑楼廊下天花的彩色膜结构装置设计中采用了菜场常见蔬菜水果的颜色,让使用者在熟悉的空间环境里,察觉到勃勃生机,这层荫蔽系统很轻质,拉索结构使其显得更为轻盈,符合菜市场空间意向。可拆卸的设计灵活可变,陶管的设计利于场地排水,为了呼应传统菜场的市井气息,也更多是象征未来。


△模型

△膜结构建成效果


彩色陶管作为膜结构的定制化排水系统,结合可拆卸的膜结构设计,呈现生态可持续的建筑细节。


△定制化排水


△细部节点

△骑楼内立面图



△骑楼外立面图


室内市场廊道天花亦采用了蔬果的颜色,结合了补色的运用;与鱼鳞网的结合拼贴,呈现一种时尚的韵律。

△鱼鳞网:补色的韵律

△模型

△鱼鳞网 建成效果


项目引入特色饮食、艺术创意等灵活可变业态,采用拉丝不锈钢等当代材料和传统的红砖拱廊、木制招牌相结合。


△当地饮食



拉 索 膜:万 花 筒 光 影



在龟岗菜场入口处,拉索艺术装置的引入整合了原有较为混乱的建筑界面店招和上空视觉效果较为杂乱的居民区,形成了统一的的视线连接。设计将原有室外特色饮食店面和拱廊、传统红砖元素结合,消解了街道的繁杂感。

△模型

△拉索结构 建成效果

在彩色膜结构拉索之下,阳光投射于地面,呈现五彩斑斓的光影,这是日常的诗。

△阳光投射于地面



树 池  入 口:红 色 记 忆



树池无障碍入口结合花砖地面,图案具有传统广式风格,围合场地的古树打造舒适的氛围。考虑到当地老龄化的现状,我们在建筑的细部采用了无障碍设计和地面照明泛光灯光,便于社区居民行走和停留。与拉索膜结构一致, 红色文化 的色彩和空间比例元素也是对基地不远处三大会址的一处致敬。

△红色文化色彩 元素

△模型

△结合花坛树池的无障碍入口建成效果


△节点细部建成效果

△从入口看向远处

△无障碍设计节点细部


△花坛树池平面图


△无障碍入口正立面图



△无障碍入口剖面B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高层综合办公楼建筑设计:韩国Mongyudowondo大厦案例

设计:UnSangDong Architects清潭洞位于首尔奢华的江南区,大楼则是清潭洞的新地标。该建筑毗邻奢侈服装品牌新世界国际(Shinsegae International)的总部。 建筑面积5007㎡。通过分解和修改代表现代主义的坐标,建筑师发现了隐藏在典型矩形坐标中的新空间和结构:弯曲和有框架的横截面立面创造了模糊的边界和间隙。曲线代表对自然的尊重,并在韩国传统中占重要地位。大楼从一楼到二楼是展厅和工作室。四楼到八楼是用于出租的办公室,九至十三层是高档住宅空间。最上面两层(14-15层)是文化空间,作为聚集地,将对时尚和创意人士广泛开放。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