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郑州加油:海绵城市建设失败了吗?并没有!

郑州加油:海绵城市建设失败了吗?并没有!

发布于:2021-07-23 09:25:23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一场千年难遇的暴雨,让位处黄河中下游交界地的郑州成为全社会的关切,也引起人们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关注。有网友提问,作为河南省海绵城市的试点城市, 五年来郑州共投入534.8亿元资金来建设海绵城市 ,但如今仍出现严重内涝,为何如此?
有专家分析,这次降雨千年一遇,这时候如果只谈工程方法、设施建设标准,是脱离实际的,脱离了时间尺度和风险概率的,重要的是救灾。对于千年一遇的灾害来说, 已经超出了海绵城市所能应对的能力 ,我们不大可能通过日常防范来抵御,尽量做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也正如俞孔坚说的那样, “海绵城市并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海绵城市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解决。我们也不能因为这次水淹了,就说海绵城市的试点失败了。这些海绵城市试点,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这个示范意义大多是局部性的。生态水利和国土海绵系统建设是根本出路。
值得关注的是在今年5月郑州日报的一则报道称,自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以来,郑州全市共计消除易涝点125处,消除率77%。
另外据新闻联播报道,截止到2020年,我国30个试点城市共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项目4979个,改造了2576个建筑和小区、1093条道路,完成了约3400公里管网改造与建设,通过各地的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城市水生态环境也得到明显改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由此可见,海绵城市的建设是有成效的,也是需要我们积极去推进的。
那么在这五年的建设过程中,有哪些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是值得我们去关注和学习的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海绵城市建设优秀案例



海口美舍河生态修复
△ 改造前
场地在设计之前,以为荒地、菜地为主,河道水质为劣五类水源,与乾坤湖水体不联通,同时湿地还要处理污水站每天3500吨的生活污水。


设计师提出河流污染治理的核心是要 雨污分流
第一步: 截污
第二步: 布置海绵设施(缓坡草地、雨水边沟、生态驳岸挡墙、台田湿地)来达到雨水的蓄、滞、渗、净、用、排,同时也营造了河流密林、湿地、浅滩的河流生境;
第三步: 将现状游步道高差降低,让人们可以直接亲水,同时设置自行车道路,满足不同人群的体验需求。


改造之后,这里被设计成了八级梯田式的模样,为的就是利用每一级阶梯不同的植物,净化从这里流过的生活污水在这套独辟蹊径的“自然疗法”中,前五级梯田里,种植根系发达生长较快的植物,它们的纳污能力强,像美人蕉、再生花之类;


最后三级设计为地表湿地
种植景观效果好的睡莲之类▼

配合每级阶梯底部的砾石层
共同对水体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吸附、生物降解▼

这里每天可以处理5000吨生活污水▼

这样的净化效果究竟如何?
记者从源头的生活污水开始,在每级湿地上采集水源。
去除沉淀物之后采集的水源,肉眼看上去确实越来越纯净。
这样的水真的能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记者将第八级阶梯采集的水样送检
检测结果显示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设计成果展现



宁波东部新城生态廊道

设计旨在构建生态廊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为导向,将景观作为系统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途径,修复水生态环境,重建江南河流湿地,营造满足现代都市生活需求的城市公共绿地。

△ 改造前


重庆潼南大佛寺湿地公园

设计师以打造“与洪水相适应的滨江滩地——涪江湿地的回归”为设计目标,尽可能保留河道的滩涂湿地环境,压缩城市阳台的边界,架设步行廊道,增加市民的湿地体验空间,打造具有本土文化性格的城市滨河湿地景观公园。

△ 改造前



三亚红树林公园

在三亚市中心,短短三年内,一片混凝土防洪墙内的荒芜土地被成功地修复成一个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公园。项目遵循自然风水的生态过程,利用指状相扣的红树林混交林岛来加快红树林修复,塑造出既美丽又生态的景观。

△ 改造前


金华燕尾洲公园

通过一个实验性工程,重点探索了如何与洪水为友,建立适应性防洪堤、适应性植被和百分之百的透水铺装的设计,来实现景观的生态弹性,以及与洪水相适应的构筑物设计。实验检验了海绵城市的极端措施:城市与洪水为友。

△ 改造前


宜昌运河公园

经过巧妙的设计,使鱼塘成为水体净化器,并引入林丛、栈道、廊桥和亭台, 通过最少的干预,使之成为新城的“生态海绵”,净化被污染的运河的水体、缓解城市内涝,保留场地记忆,同时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别具特色的休憩空间。

△ 改造前


苏州真山公园

设计尊重场地自然现状,在构建“海绵公园”和建设“生产性的低维护景观”两大策略的指引下,将一个垃圾填埋场摇身转变为一个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碧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公园,为建设水弹性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 改造前


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

运用中国农业传统中的桑基鱼塘技术,对城市低洼地进行简单的填-挖方处理,营造了城市中心的绿色海绵体。

△ 改造前


北京永兴河生态廊道

北京永兴河绿道突破了常规的城市防洪工程模式,将季节性的城市排水通道变成了具有弹性的绿色海绵,以保留和净化城市雨洪,同时创造了一个生态健康的、生产性的、促进社区建设的绿色基础设施。

△ 改造前


台州永宁公园

该项目秉承与洪水为友的理念,砸掉了以单一防洪为目的的水泥防洪堤,取而代之是缓坡入水的生态防洪堤,恢复河道的深潭浅滩,与洪水相适应,引入大量乡土植物,使河流生态系统得以修复,并成为城市居民的优美休憩地。

△ 改造前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郑州加油!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2 万条内容 · 23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海绵城市:哥本哈根暴雨防控规划,我们能学到什么?

在海绵城市设计中,对城市宜居性的提升应与对气候的适应并重。作为此方面的典范,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于2013年指定了一份排水防涝规划,旨在帮助城市免受未来的暴雨之害。这个案例将展现在面临气候变化的丹麦首都在最新一轮城市规划中如何将海绵城市设计与城市排水防涝和水系规划结合起来,构建广阔和有效的蓝绿基础设施。该案例展示了在明确街道暴雨管理指标、统筹绿地空间、生物空间和水利空间等方面,如何创建战略可行的方法。项目在2016年赢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分析与规划类杰出奖。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