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钢结构工程 \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按全寿命期计算建筑物碳排放

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按全寿命期计算建筑物碳排放

发布于:2021-07-23 08:39:23 来自:建筑结构/钢结构工程 [复制转发]

背景资料1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我国建筑运行的总商品能耗为10亿tce,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2%,建筑运行的化石能源消耗相关的碳排放为21亿tCO?,其中直接碳排放占50%,电力相关的间接碳排放占42%,热电联产热力相关的间接碳排放占8%。折合人均建筑运行碳排放指标为1.5t/cap,折合单位面积平均建筑运行碳排放指标为35kg/㎡。四个用能分项的碳排放占比分别为:农村住宅23%,公共建筑30%,北方采暖26%,城镇住宅21%。

“我国建筑面积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从建设到运营,我国建筑行业碳排放约占总碳排放量的40%,是名副其实的碳排放“大户”。这些建筑每年仅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营碳排放’就达到21亿吨,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20%。伴随着建筑需求的不断攀升,加之南方供暖市场逐渐扩大,我国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量在未来10年内仍会持续攀升。建筑领域的节能减碳对于推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至关重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院长徐伟近日这样表示。


背景资料2

中国建筑碳排放 错综复杂, 总量大,比重随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建筑行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这些建筑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20%,也占全球建筑总排放量的20%。以2017年为例,中国和美国建筑运行用能相关的碳排放占比分别是20%和36%。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伴随我国城镇化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运行碳排放比重越来越大。伴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们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我国的碳排放仍有上升压力。

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0》,我国建筑碳排放总量整体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 2019年达到约21亿吨,占总碳排放的21% ,较2000年6.68亿吨增长了约3.14倍,年均增长6.96%。


背景资料3

建筑是城市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城市区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起点,因为城市产生了超过75%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而建筑是主要的来源。建筑:

  • 是最大的能源终端用户

  • 产生了1/3的碳排放

  • 消耗所有电力的50%

来源:国际能源署,不同行业的能源消耗以及建筑的能源结构,2010

在全球范围内,大约9千亿平方英尺的建筑将在接下来的二十年内新建或重建,这相当于目前全球现有建筑量的60%,并将锁定未来80至120年(平均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寿命)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

中国将建设38%的建筑量,而美国和加拿大将建设15%的建筑量。这意味着中国和北美将在未来的20年内建设超过全球一半的新增长建筑面积。

来源:根据麦肯锡全球中心2012年发布的《世界的城市:城市和上升的消费阶层》中的数据改编。

尽管在中国建筑的运营在2010年只占25%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一数据并没有考虑建筑材料例如水泥、钢铁的隐含碳,这些产业的排放被包含在工业排放中——工业是中国最大的排放源,占到66%。中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比西方建筑的寿命明显要短,这意味着在中国建筑生命周期的排放中,隐含碳具有更高的比例。随着急速的城镇化和城市生活标准提升(例如温度的舒适性),建筑业能源的使用和碳排放将会升高。

来源: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2010,重塑能源:中国模型。


背景资料4

国际能源署(IEA)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2020年全球建筑和建造业状况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建筑建造行业碳排放占总碳排放的38%。若按目前建筑能耗标准和管理水平,随着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筑建造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还将持续上升。

2019年全球建筑部门的能源消耗总量与2018年相比保持在相同的水平,但碳的排放却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值。2019年全球建筑部门碳排放总量约为10亿吨,占到了全球能源相关的碳排放总量的28%,若加上建筑工业部分(整个工业中用于制造建筑材料,如钢铁,水泥和玻璃的部分(估计))的排放,这一比例将上升到38%。(数据来源:《2020全球建筑现状报告》)

在此背景下,要想实现2050年实现净零碳存量的目标,建筑行业需将脱碳行动及其影响增加到目前的5倍。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30年建筑部门的直接碳排放量需要减少50%,间接碳排放量需要减少60%,这些目标需要让建筑部门的碳排放量在2020年~2030年期间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下降。


背景资料5

分类复杂,缺乏明确的碳排放核算边界

建筑行业的碳排放一般分为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前者指的是在建筑行业发生的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包括建筑内的直接供暖、炊事、生活热水、医院或酒店蒸汽等导致的燃料排放;后者指外界输入建筑的电力、热力包含的碳排放。

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体系下,一般将直接碳排放的部门划分为工业、电力、建筑和交通四个行业。这种语境下的建筑行业碳排放一般只包含直接碳排放。

我国大部分研究和讨论中涉及的碳排放则包括了直接与间接碳排放,甚至部分研究和讨论中还涉及了建材(如钢铁、水泥、玻璃等)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在IPCC体系下,这部分排放应该算在工业领域,但排放量的多少和未来房屋建设发展趋势直接相关。只有明确的建筑行业碳排放语境和定义,才可能讨论形成统一的行业碳减排实现路径。

 

建筑领域 碳中和可实现路径

从全球来看,建筑部门贡献了碳排放总量的40%,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部门。建筑建造过程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建材的生产、运输以及施工;建筑运行过程的主要碳排放来源为供暖、空调、照明、插座设备、特殊用能(如实验室、数据中心等)和交通用能(充电桩)。因此,实现中国建筑碳中和主要可以通过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实现。

  • 通过精细化建筑设计,引导建筑低碳用能行为;

  • 技术创新,降低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全产业链减少碳排放;

  • 发展新型低碳建材,减少水泥用量,提高固碳建材应用比例,从源头减少建造阶段碳排放;

  • 推行建筑工业化装配化,降低建造阶段碳排放;

  • 充分利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减少能源消耗;

  • 能源结构转型,结合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建筑电气化并提高能效;

  • 研发高性能围护结构新材料和新产品,加快绿色建材推广力度;

  • 推进碳交易,用经济杠杆保障减碳事业发展;

  • 加强光储直柔技术的应用,实现光伏供电、智慧储能、系统直流、建筑柔性用电;

  • 因地制宜地推广低碳暖通空调设备;

  • 发展新型低碳、清洁北方供暖系统,解决北方地区供暖需求。


背景资料6

计量以及报告既有建筑的碳排放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来说非常重要。长久以来,一直没有一个全球认可的一致性的和可比性的方法学,用来计量、报告和核查既有建筑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如果能有这么一个全球性的方法学,它可以被用来计量和报告碳排放,为准确的建筑性能计量基准提供标准,为国家发展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为碳交易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建筑的运行能耗占去了建筑全生命期总耗能的80%~90%,因此,对建筑全生命期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计量和报告,应重点放在运营阶段上。此前,尚没有关于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计量和报告的国际标准。

基于这些背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决定开发编制一套针对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计量、报告和核证的国际标准,即下文将做介绍的ISO16745:2017(2015年曾经颁布过ISO16745:2015版本)。该标准制定的目的是:通过提供建筑碳排放指标的测量、报告和核证的相关方法学和统一要求,来建立一个全球通用的测量与报告既有建筑温室气体排放(和消除)的方法。


以上所有数据非一手,不对准确性负责。

2019年4月26日住建部公告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标准编号为GB/T51366-2019,标准于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为贯彻国家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规范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定此标准。该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的建材生产及运输、建造及拆除、运行阶段的碳排放计算。标准中建筑物碳排放计算按全寿命期考虑,可以分别计算建筑物运行阶段碳排放、建造及拆除阶段碳排放、建材生产及运输阶段碳排放。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钢结构工程

返回版块

46.41 万条内容 · 106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钢结构的加固应该如何设计?计算时应该考虑哪些内容?

一、加固设计原则 1. 钢结构经可靠性鉴定确认需要加固时,应根据鉴定结论并结合产权人提出的要求,按标准规定进行加固设计。加固设计的范围,可按整幢建筑物或其中某独立区段确定,也可按指定的结构、构件或连接确定,但均应考虑该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2. 加固后钢结构的安全等级,应根据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结构的重要性和加固设计使用年限,由产权人与设计方按实际情况共同商定。 3. 钢结构的加固设计,应与实际施工方法紧密结合,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新增构件及部件与原结构连接可靠,新增截面与原截面结合牢固,形成整体共同工作;并不应对未加固部分,以及相关的结构、构件和地基基础造成不利的影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