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防汛抗旱 \ 进入关键期,防汛如何迎大考

进入关键期,防汛如何迎大考

发布于:2021-07-19 13:37:19 来自:水利工程/防汛抗旱 [复制转发]

又是一年汛期,眼下,暴雨侵袭多地,预警仍在持续。


京津冀地区迎来入汛最强降雨;四川巴中等多地普降暴雨,部分地区遭遇内涝、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黑龙江上游干流发生特大洪水……


记者从水利部获得的截至14日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入汛(4月1日)以来,全国已发生20次强降水过程,比1998年以来同期多4次。共有22个省(区、市)24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35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8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


严峻,是我国当前的防汛形势。而进入7月下半月8月上半月的“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汛情发展更牵动人心。如今,应对防汛大考,科技助力让我们能亮出更多“硬牌”。汛情走向如何?防汛如何迎大考?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今后有哪些立足长远的举措保江河安澜?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实施2021年汛前调水调沙。  新华社发


降雨密集 3天40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


现象

7月13日,嘉陵江2021年第1号洪水平稳通过重庆中心城区。此前,由于四川巴中、达州突降暴雨,嘉陵江支流渠江来水快速增加,11日19时,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正式发布:嘉陵江2021年第1号洪水在渠江形成。时针回拨,6月21日,嫩江2021年第1号洪水形成,是今年我国主要江河首次发生编号洪水。一南一北,两次洪水,映照出今年汛情的一些特点。


整体看,今年汛期,全国强降水过程多。水利部水文首席预报员李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入汛以来,全国面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但降雨时空分布集中,局地降雨强度大。雨区主要集中在江南、华南东部北部、黄淮东部、华北大部、东北北部,雨带位置较常年同期偏北。


在雨区的影响下,东北地区汛情发生早、量级大、历时长,成为今年汛期雨水情的一大特点。“6月以来,东北地区黑龙江、嫩江、松花江肇源江段等23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1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6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李岩介绍,嫩江中下游干流先后出现两次超警洪水,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的江桥站累积超警历时达9天。


汛情不只发生在东北,入汛以来,南方多地江河洪水集中暴发。有多集中?水利部通报显示,5月20日至22日,湖南湘江、江西赣江、福建闽江、广东北江等42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6月28日至7月2日,江西信江、饶河,福建建溪、富屯溪,浙江钱塘江等46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其中钱塘江常山及三河江段发生超保洪水。“7月9日至11日,四川渠江及支流大通江、大渡河支流俄热河、重庆嘉陵江支流三庙河等15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渠江及支流大通江、神潭河等9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大通江发生超历史洪水。”李岩说。


大雨仍在“密集”登场。7月11日至12日,北京、河北等地的大暴雨,将海河流域不容乐观的防汛形势拉入大众视野。7月13日14时,海河流域滦河发生2021年第1号洪水。


目前,松花江有江段仍然超警戒,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珠江等流域又连续出现暴雨洪水,加之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未来汛情走向备受关注。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根据水文气象联合会商综合研判,“七下八上”期间,全国降雨呈“南北多、中间少”分布,以北方多雨为主;北方多雨区位于东北大部、华北、黄淮西部北部、西北东部、西南东北部,南方多雨区位于江南东南部、华南东部南部、西南南部。


“黄河中游、海河流域漳卫河大清河子牙河北三河滦河、嫩江、松花江、辽河、黑龙江等将发生较大洪水,长江上游及汉江、黄河上游、珠江流域西江北江、钱塘江、闽江等将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李岩透露,“我们将重点关注上述预计可能发生洪水的相关江河,做好监测预报预警和骨干水工程调度、堤防巡查防守和抢险救援技术支撑等工作,同时做好可能出现强降雨地区的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中小水库安全度汛等。”


科技助力 重大水利工程化解狂涛巨浪


案例

“全北京都在等雨,一些景区关门了,航班取消了,工地停工了,水泵放好了,中小学、幼儿园停止返校了,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了,气氛已经烘托到这儿了。”7月11日傍晚,早早接收到暴雨预警信息的北京网友调侃道。市民之所以能如此气定神闲地等待大雨到来,离不开气象水文部门的提前预警,更离不开背后众人的努力——北京市水务局调度北运河提前停航预泄,调度城区河湖适当降低水位,腾出槽蓄容量约2200万立方米;排水集团提前加大污水处理量,排水管网腾出容量26万立方米;调度城区57座泵站累计抽排水量342万立方米……


作为防汛的“尖兵”“耳目”,水情预报预测早一点,准一点,就能为防汛抗洪赢得更多主动权。目前更精准的预报预测离不开科技助力。地面自动测报、空天遥感、卫星传输、无线宽带网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天空地一体化水情信息感知网得以构建。数字足以佐证:1998年大水前,收齐全国雨水情信息要两个小时;现在收齐全国十多万个报汛站点的雨水情信息只需15分钟左右。此外,通过分析已发生洪水的规律进行相似流域参数移植,强化在线方案修订和实时校正,也提高了预报精准度。


入汛以来,截至7月14日,全国水利部门累计发布1035条河流1605个断面作业预报21.63万站次,发布水情预警655次。此外,水利部会同中国气象局开展山洪灾害气象预警服务,有关地区共发布9.27万次县级山洪灾害预警,向相关防汛责任人发送预警短信790万条,向受威胁区域的社会公众发布预警短信1.48亿条,为做好防灾避险、保障生命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还体现在水库调度上。7月12日20时,三峡水库迎来今年首场40000立方米每秒量级洪水,三峡水库提前腾出8亿立方米防洪库容进行拦洪。防御嫩江1号洪水过程中,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调度尼尔基水库在洪水来临前腾库迎洪;洪水发生后,压减下泄流量拦洪削峰错峰,削峰率达61.6%。通过科学研判,适时调度水库等工程,提前预泄水量,发挥拦洪削峰作用,运用河道行洪时差,有效避免干支流或上下游洪峰叠加,水利工程化解狂涛巨浪、减轻了防洪压力。截至7月12日,入汛以来全国1725座(次)大中型水库共拦蓄洪水328亿立方米,减淹城镇324个(次)、减淹耕地面积280万亩、避免人员转移163万人。一组组数字,一个个案例,印证了重大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防汛的“显微镜”还聚焦每处风险和隐患点。早在汛前,水利部就与应急管理部联合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湖开展汛前检查,并督促各地及时修复去年水毁水利工程设施,恢复防洪抗旱功能。制定山洪灾害防御、水工程调度及汛限水位执行监督检查方案,指导地方做好蓄滞洪区运用准备。


“6月中旬以来,水利部集中整治水利工程在建项目、运行工程和防汛安全隐患,派出12个检查组以水库、水闸、堤防、淤地坝,尤其是病险水库和震损工程及大中型水库防洪调度及汛限水位执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运行等为重点开展暗查暗访,督促地方全面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我们还公布了全国710座大型水库大坝安全责任人名单,督促各地落实小型水库安全度汛行政、技术、巡查‘三个责任人’和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等,把各项责任落到实处。”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技术信息处处长王为告诉记者。


科学谋划 加快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思考

去年,长江、黄河等主要江河发生编号洪水次数超过1998年,但大江大河主要堤防、重点地区防洪工程未发生重大险情。可以说,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基本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为战胜历次流域性大洪水奠定了基础,但每次应对防汛大考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此外,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最频繁最严重、防御难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洪水不可能完全被消除,治水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客观存在。水旱灾害防御,还要从更长远视角来谋划和完善。


“工程体系方面,一些江河缺乏防洪控制性工程;大江大河及其重要支流的部分河段和大量中小河流堤防标准偏低,或未达到规划的防洪标准,还需进一步加强治理;蓄滞洪区、洲滩民垸数量多,人口密集,安全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启用可能造成较大损失,决策难度大;部分地区排涝能力不足,河道行洪障碍多;水库、水电站、淤地坝数量多,普遍存在工程标准偏低、运行管理投入不足、维修养护不到位等问题,还有一部分存在病险,安全度汛压力大。”王为坦言。


非工程体系方面同样存在着薄弱环节。从预警预报的角度看,局地突发性、短历时强降雨预报难度比较大。另外,相比南方江河,北方一些江河源短流急,洪水预见期短,实测资料缺乏,预报能力不足;山洪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水监测预报水平也有待提升。王为介绍,从调度的角度看,部分江河和水工程的防洪调度方案、超标洪水防御预案、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等不够完善;大多数流域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仍处在探索阶段,统筹防洪、供水、生态、发电、航运等多目标的调度机制还不够完善,调度的信息化、智慧化程度有待提高。此外,一些流域多年未发生大洪水,少数干部群众对暴雨洪水的致灾性认识不足,缺乏防汛抗洪实战经验,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


这些短板如何补齐?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强调,要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思路,顺应水旱灾害风险防范化解的基本逻辑。“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加快防洪控制性枢纽建设,大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骨干行洪河道治理、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等,为调控洪水、抵御灾害提供硬基础。坚持关口前移,切实做好监测预报预警、调度指挥等“防”的工作,把问题解决在未萌之时。做好工程巡查,发现险情立足抢早抢小,全力避免和减轻灾害损失。


“‘十四五’时期还将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防范手段,推进数字流域建设,推进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建设,全面提升水工程调度的业务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提高水旱灾害防御现代化水平,推进建立流域洪水‘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提升流域基础面、水利工程感知能力,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方面的水平,提高流域洪水监测体系的覆盖度、密度和精度。提高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水平,在北方河流洪水预报、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预警等问题上有所突破。”刘伟平指出。


作者:陈晨

当好水旱灾害防御的“耳目尖兵”


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是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耳目尖兵”,在历年的防汛抗旱、水工程运行、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建设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水文监测预警系统、中小河流治理非工程措施水文监测系统等,大大强化了防汛抗旱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及时性、可靠性,提高了洪水预报预警的准确性、时效性,提升了水旱灾害防御的科学性、主动性。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水文监测预报预警业务体系,为国家防汛抗旱减灾指挥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是夯实水情测报,练就防洪“火眼金睛”。依托国家水文站网建设,广泛采用地面自动测报、空天遥感、卫星传输、无线宽带网等测报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情信息感知网。据统计,2020年全国雨水情报汛站点达11.3万处,报汛总量为15.6亿条,分别是1998年的40倍、200倍;自动测报实现分钟级,信息从测站传输至水利部的时间由1998年的2小时缩短至15分钟。


二是提高预报精度,下好防汛“先手棋”。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预报专班、联合会商、滚动订正”工作机制,利用“预报、预测、展望”渐进式预报模式,组织开展全国1700余个重要水文断面洪水预报日常化业务。据统计,2020年,全国水文部门共制作发布1620条河流、2424个断面、48.2万站次水文作业预报,南方主要江河洪水预报准确率达90%,北方接近70%。其中,提前5天准确预测长江5次编号洪水,提前2天预报长江第5号洪水洪峰流量达75000立方米每秒,为科学调度骨干水利工程,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赢得宝贵时间。


三是完善“水利一张图”,打好抗洪“主动仗”。全面融合雨情、水情、工情等相关业务系统的监测、视频、预报、调度以及管理等多源信息,充分发挥“水利一张图”汇集98处蓄滞洪区、5万多条河流、9.8万座水库、9万多座水闸、11.3万处雨水情报汛站等水利对象优势,集成防护对象、地形地貌、经济社会等背景信息,为洪水灾害防御提供决策服务。2020年大洪水期间,组织开展鄱阳湖、洞庭湖、巢湖、蒙洼等地区的遥感监测52次,结合“水利一张图”信息,动态分析洪水淹没面积、水深、蓄滞水量,为长江、淮河等流域行蓄洪区启用提供科学依据。


四是拓宽社会服务,守护人民“生命线”。建立健全中央、流域、省、地市、县五级水情预警发布体系,全国已有31个省级水文部门出台水情预警发布工作管理办法,利用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介手段,依托“三大运营商”及时向社会推送预警信息,解决预警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据统计,2020年,水利系统利用雷达强回波暴雨预警1677个地市,发布洪水预警1947次,通过“三大运营商”向山洪影响区域的人员精准推送预警短信4.45亿条,启动预警广播39.2万次,山洪灾害死亡人数降至近20年平均值的近五分之一。


洪涝灾害频发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我国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我们将长期面临洪涝灾害威胁。“十四五”时期,各级水文部门将加快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依据国家水网建设需求,结合智慧水利发展契机,从雨水情自动测报、洪水预测预报预警、水利信息化等方面,健全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体系,广泛运用智能感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新技术,实现全要素、网格化、自动化监测感知、水利设施互联互通,系统智能化应用,全面提升洪水防御技术支撑能力,为国家水安全和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具体而言,要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水利感知网。利用遥感、视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数据汇集与服务平台,实现雨水情信息全要素、全量程、全流程感知,提升感知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支撑智能应用的水利“大脑”。完善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数据+算法+算力”云服务,提高水利大数据实时处理分析能力,应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洪水预测预报、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风险损失评估、应急响应处置、防洪科学决策的算法能力。完善互联高速可靠的水利信息网。构建水利系统互联互通网络大平台,升级改造核心设备,优化网络结构、增强资源动态调配能力,全面建成智能水利信息网。


作者:王容

来源:光明日报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防汛抗旱

返回版块

9025 条内容 · 7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最新消息】内蒙古莫旗境内连降暴雨致两座水库决堤:洪水奔涌而下冲垮国道

7月18日,内蒙古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内连降暴雨,导致上游永安水库、新发水库两座水库大坝决堤。莫旗境内G111国道被洪水冲垮、道路中断,村庄、田地都变成一片汪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