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江西丰城电厂冷却塔施工平台垮塌,造成74人死亡2伤,时隔不久,12月5日下午,广东的一个在建工地发生已经建好的结构垮塌事故,目前伤亡不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呢?忽略拆模试块的指导作用,不使用拆模试块或者报告弄虚作假都会带来这种安全隐患。
拆模试块应该是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严格来说制作的地点应该是在在施结构上,从泵管的出料口取料制作试块,放在施工现场,一天后试块拆模,同结构梁板一起养护。实际上因为操作等原因,在搅拌罐出料口同标准养护试块一起取样制作的情况比较多,差别不是特别大,我个人比较支持这种做法,操作更方便,实际的偏差也不大,而且,试块的比表面积与结构相比太大了,试块更容易失水,真的放在现场同条件养护的话,跟实际的结构的真实养护条件其实是有差别的。
我个人更赞同入泵前取样,放在操作间(温度25摄氏度左右,湿度60%左右)24小时,然后拆模,将拆好的试块放在室外或者送到现场,与现场结构同条件养护,就是现场一天浇三次水,就给试块也一天浇三次水,盖点麻布袋之类的遮阳保湿。这样试块强度的增长跟现场实际的是十分接近的,误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强制要求现场出料口制作,现场养护,就有些吹毛求疵,增大工作难度,反而导致施工单位弄虚作假,而且,因为试块模具壳多为金属或者薄塑料,热量的散失远比模板包裹的结构要快,而温度是混凝土强度增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拆模以后,试块的失水速度也远比结构快,理论上试块的强度增长是要比结构慢很多的,而且可能因为失水导致试块的最终强度远小于结构。从事试验工作的时间里遇到过这种情况,拆模试块放现场同条件养护的,20d龄期去试压强度还是不够,甚至30d的时候还不够,就借了回弹仪对现场的混凝土进行了回弹,发现现场的实际强度都达到设计值的115%还多了,试块本身由于失水强度怎么都长不上去了,这样的拆模试块完全没有意义。
所以我个人十分反对过分严苛的拆模试块或者其他的同条件试块的制作要求,施工现场的条件永远都不是理想的,无论怎样的操作都是近似的,不可能百分百与结构无差,选择一种操作简便、容易监督、能有效弥补试块养护与实体养护的差别的方式也是很合理的。
GB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里对横向构件的底模拆除强度作出了规定。
这里的构件跨度指最大跨,例如一个建筑只有大堂部分有超过8m跨度的构件,那么模板的拆除也应该在拆模试块强度满100%以后才能进行,除非各个部分独立支模,分部拆模也各自需要拆模试块。
拆模试块除了用于指导横向构件底模拆除,还用于诸如塔吊附着安装、自爬设备安装、普通设备安装、回填土回填等等各种需要现浇结构持力的情况,每种的合格标准是不同的,例如设备安装一般要求强度达到设计值的50%,而自爬设备安装貌似有的到10MPa就可以,具体的要视设计受力计算而定,设计没规定就依相关规范的要求。
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主要是靠水泥水化,水化过程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水,下面分别是一种理论的混凝土强度与温度和湿度的关系曲线,仅仅供参考,因为混凝土种类不同,配合比不同,相应的曲线也是不同的。
标准养护湿度(95%以上)情况下,温度不同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曲线:
标准养护温度(20±2℃)情况下,早期保湿天数不同混凝土强度增长曲线:
下面是我从事过的一个工程的冬期低温情况下的拆模试块的龄期的一个情况:
普遍是龄期20-30天间才能达到设计值的百分百。下表是这个时间段的大气测温记录:
t1-t4分别是当日2时、8时、14时、20时的气温,地标在祖国的裤腰带长江上,不北不南,不东不西。
发生事故的江西当下的气温情况基本也是这么一个水平;广东河源最近一个月的气温多在10-20度之间,情况要好很多,但拆模试块强度达到百分百,也需要至少半个月的时间,我这边气温平均20摄氏度的时候,拆模试块达到强度的时间是17d左右;夏季气温最高的时候,拆模试块10-13d就可以达到百分百强度了,但要特别注意水分的供应,夏天现场结构很容易失水,尤其是板,裂缝会比较厉害。
拆模试块造假的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有现场制作试块擅自多加石子,使得试块强度变高;现场制作试块以后放入标准养护室养护,而不是放在室外保持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这种情况的夏天会使得拆模试块强度偏低,冬季会偏高;现场不制作拆模试块,凭经验感觉差不多了从搅拌站拿早就养护到强度的试块去试压。最后一种违规最严重,但实际上现实中却是最多的,甚至有些奇葩地方的检测单位,没有试块都能给出报告,有良心有经验的会给放得天数多一些,但有的因为根本没有压过真试块,所谓的经验都是错误的。
拆模试块造假情况频现,主要的原因是拆模报告属于过程资料,不纳入最终的交档案馆的验收资料,特别容易被忽视。资料上它是作为拆模申请的附件,被施工单位保存的。
那么,冬期施工期间,又需要抢工期,该怎么办呢?并不是没有办法的,例如多准备几层的周转材料,常规时候三层一周转,抢工的时候五层一周转,延长拆模时间;例如沟通搅拌站更换早强水泥,减少粉煤灰等水化慢的材料的用量,使得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变快,以缩短低温时期的拆模时间;例如施工现场采用加温蓄热养护,提高养护条件,保证结构实体的强度快速增长;例如对个别大跨度构件单独支模晚拆,或者分段拆模及时回顶等等。虽然会增加一些投入,但在安全、质量和进度的多重收益下,这些投入是值得的。
最后,真诚期望每个施工人员都有按规范施工的意识,重视真实的数据和设计计算,不要盲目凭”经验“做事,效率面前,谨记。
本文来自知乎,作者:生非异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65.8 万条内容 · 1579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不按规范施工,可能不会出问题,是冒险成功!但出了事,一定是没有按规范做!
回复 举报
说这么多,关键是现场有多少是这样干的呢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