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暖通空调 \ 通风排烟 \ 新版《防排烟》规范中的各种数字总结,收藏!

新版《防排烟》规范中的各种数字总结,收藏!

发布于:2021-06-25 09:18:25 来自:暖通空调/通风排烟 [复制转发]

今天为大家分享防排烟规范中的各种数字总结,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0.50h/1.00h


3.3.8  机械加压送风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竖向设置的送风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当确有困难时,未设置在管道井内或与其他管道合用管道井的送风管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
2 水平设置的送风管道,当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未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4.4.8  

2 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3 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

4 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但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不低于0.50h。


1.50h


4.5.7 本条对补风风道的耐火极限做了规定。对补风管道跨越防火分区的,参照防火分区对楼板的要求,规定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50h,对于管道的耐火极限的判定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T 17428的测试方法,当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同时达到时,方能视作符合要求。


1.5m/s 


4.4.13-2 封闭式吊顶上设置的烟气流入口的颈部烟气速度不宜大于1.5m/s。


2m


4.3.3-5  设置在防火墙两侧的自然排烟窗(口)的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


3m


4.3.3-1 当自然排烟口设置在外墙上时,自然排烟窗(口)应在储烟仓以内,但走道、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的区域的自然排烟窗(口)可设置在室内净高度的1/2以上;


4.3.3-4 自然排烟窗(口)宜分散均匀布置,且每组的长度不宜大于3.0m。


6m


3.3.5-3  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0m


4.6.3 排烟量计算:

1 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 m 3 / (h·m 2 )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m 3   /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该房间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


2 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空间净高大于6m的场所,其每个防烟分区排烟量应根据场所内的热释放速率以及本标准第4.6.6条~第4.6.13条的规定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表4.6.3中的数值,或设置自然排烟窗(口),其所需有效排烟面积应根据表4.6.3及自然排烟窗(口)处风速计算。


7m/s


3.3.6  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9m


4.2.4 注2 挡烟设施:当空间净高大于9m时,防烟分区之间可不设置挡烟设施。


10%/20%


4.6.2  当采用自然排烟方式时,储烟仓的厚度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20%,且不应小于500mm; 当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时,不应小于空间净高的10%,且不应小于500mm。


10m/s、5m/s、3m/s


4.5.6  一般场所机械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公共聚集场所为了减少送风系统对人员疏散的干扰和心理恐惧的不利影响,规定其机械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5m/s,自然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3m/s。


20m


3.3.5-3 水平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


4.4.15-2  设置在靠外墙且不位于顶层区域的固定窗,单个固定窗的面积不应小于1㎡,且间距不宜大于20m,其下沿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层高的1/2。 供消防救援人员进入的窗口面积不计入固定窗面积,但可组合布置。


20m/s、15m/s


3.3.7/4.4.7 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注:排烟管道设计要求与送风管道一致。


24m/36m/500/1000/2000


表4.2.4  

H≤3m,防烟分区长边不应大于24m,最大允许面积为500㎡;

3m

H>6m,防烟分区长边不应大于60m,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不应大于75m,最大允许面积为2000㎡。



30m


4.3.2 防烟分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自然排烟窗(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30m。


50㎡


4.4.12-3 对于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小于50㎡时,可通过走道排烟,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


200m


4.3.3-3 当房间面积不大于200㎡时,自然排烟窗(口)的开启方向可不限。


500m


4.5.1  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建筑面积小于500㎡的房间外设置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


13000m 3 /h


4.6.3 注3、注4

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 烟时其机械排烟量不 应小于13000 m 3 /h;当公共建筑房间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 m 3 /(h㎡)计算且不小于13000 m 3 /h。


15000m 3 /h


4.6.3-1

建筑空间净高小于或等于6m的场所其排烟量应按不小于60 m 3 /(h.㎡)计算且取值不小于15000 m 3 /h。


40000m 3 /h、107000 m 3 /h


4.6.5 中庭周围场所不需设置排烟系统,中庭的排烟量不应小于40000 m 3 /h;

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排烟系统时,中庭排烟量不应小于107000 m 3 /h。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 供建筑设计防排烟规范
  • 2018新版防排烟正压送风计算表
    2018新版防排烟正压送风计算表,根据规范做出的新的计算方法。
  • 最新暖通防排烟规范知识点总结—防烟部分
    本图表依据《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条文及解释,制成思维导图形式,梳理了各条文间的关系,方便学习者理解记忆,加深对规范的理解。
  • 新版防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97页)
    本资料为 新版防排烟系统设计与施工(97页),pdf格式。防烟、排烟设计的目的是: 将火灾产生的大量烟气及时予以排除以及阻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以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顺利疏散,安全避难和为消防队员创
  • 防排烟详细设计资料
    本资料为防排烟详细设计资料,资料目录,第一节高层建筑防烟、排烟设施分类及设置范围,第二节高层建筑自然排烟系统设计,第三节高层建筑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设计。
  • 防排烟审查详细要点
    本资料为防排烟审查详细要点,防排烟风机、补风机在建筑物内部时,应设风机房(上海《民用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3.3.1-2条),如吊装设置应用具有一定耐火极限的材料做防火保护。
  • 某体育会所防排烟设计
    包含会所防排烟设计,VRV多联机设计。其中地下室部分为防排烟,地上4层为VRV多联机设计,细节处理还是比较到位的,比较实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佛山某工程防排烟CAD
    本工程为佛山某工程防排烟CAD,包含平面图。图纸内容完整,表达清晰,制图严谨,欢迎设计师下载使用。
  • 高层防排烟快速确定
    只需填入一些单元格,就可以全部判定,高层民用及公共建筑排烟方式就会作出快速判定。
  • 寺庙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本工程位寺庙地下室通风及排烟系统,因考虑建筑本身的特殊性,补风、排风、排烟均通过埋地风井!
  • 比较好的防排烟设计手册
  • 防排烟快速计算软件
    采用压差法和风速法 分别计算楼梯间和合用前室所需的风量大小。方便快捷
  • 工程地下层各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分别采用机械正压送风各防烟楼梯间保持40-50Pa正压,合用前室保持25-30Pa正压.地下室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加压送风系统;...
  • 办公楼建筑防排烟设计.工程概况。2.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划分。3.防排烟方式的选择。4.排烟量和送风量的确定。5.排烟口、补风口和送风口的布置及尺寸的确定。6.排烟管道、补风管道和送风管道的布置及尺寸
  • 本图为高层采暖及防排烟设计图,本套图中共计有两张图,分别为采暖图和防排烟系统图,图中对每层均做了详细的设计,内容全面,欢迎各位同仁下载指导。...
  •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最新的 《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规范》编制组 2009年3月

阅读下一篇

空调风管系统设计,不会的看这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