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 江河万里有“尖兵”

江河万里有“尖兵”

发布于:2021-06-23 10:00:23 来自:水利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复制转发]



编者按: 流金七月,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攻坚克难、接续奋斗,取得了治水兴水、造福民生的辉煌成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中国水利报》从今日起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系列特稿,回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过的水利发展历程,全面展示水利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积累的宝贵经验,共庆百年华诞,齐心开创新局。敬请关注。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系列特稿开篇


2002年11月6日,长江三峡导流明渠截流,龙口上游和下游都有水文测船现场施测   
记者 李先明 /摄   


□记     赵建平   李海川  


济南北部,黄河上有个泺口水文站。102年前的春天,几个年轻人用仅有的一杆水尺,在这里观测到了一个水位数据,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开启了黄河的百年水文记忆。


百年后的泺口水文站,环境如花园一般,声学多普勒测流系统、无人测验平台、无人机等现代化测报装备一应俱全,新建的自动气象场,实现了降水、风力、风向、温度的全天候实时监测。


千年大河奔流不息,百年老站续写辉煌。放眼我国江河之畔,如同这家百年老站,历经百年沧桑的水文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水文站,像一支支温度计、一张张“晴雨表”,一个个热血“尖兵”,时刻监视着河流的变化,及时传递着永不间断的数据。一代代水文人战风斗雨,“把脉”江河,守护家园,铸就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力量。



使 命

一个个看来不起眼的数字,串联百年,历经丰枯起伏,见证沧桑巨变,就是一部中国江河沉甸甸的历史


一件蓑衣一条船,一根木桩一尺牌,这是水文观测初始手段和条件。简陋原始的观测手段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有所改善。


1949年,全国水文站仅有148处,水位站仅有203处。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兴修了大量防洪、排涝、灌溉工程,水文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1978年,全国水文站有2922处、水位站有1320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文站网密度、水文测报质量和水文预报精度大幅提升。


如今,我国水文测站发展到13万处,水位、雨量水文要素监测已全面实现自动测报,水质监测范围、监测项目在量上成倍增加,监测能力、监测手段在质上快速提升。


水情信息传输速度更不可同日而语。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全国各类水情信息主要通过电报传送、人工译电方式,费时费力、时效性差。如今,水利部收集全国10多万个报汛站的雨水情信息仅需10~15分钟。


闻“汛”而动,“预”得先手,水文践行使命,为防汛抗洪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为守护人民生命安全赢得宝贵时间,为打赢防汛抗洪硬仗赢得先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1998年夏天发生的长江流域性大洪水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在8月16日防汛抢险的关键时期,水文部门在1个小时内回答了事关是否启用荆江蓄滞洪区分洪的6个关键性问题,为党中央最终做出不分洪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应对汶川地震唐家山堰塞湖、舟曲特大泥石流、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等一系列突发水事件中,水文部门迅速响应,全力做好水文应急监测工作;在三峡工程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调度中,水文部门提供大量历史水文资料,科学分析评估,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在奥运会、世博会等国家重大活动期间,水文部门提供专项水文监测服务,开展城市水文监测与预测预警等,满足多样化服务需求……


时代在变,使命在变。水利部信息中心(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说,随着水利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情信息需求的不断拓展,水文工作除服务江河防洪、水库调度、蓄滞洪区运用、中小水库洪水预警、山洪灾害防御等以外,还将向农业农村、住建、交通运输、旅游等行业延伸,努力为防灾减灾、水资源调度管理、水工程运行监管、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水事务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信息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化解灾害重大风险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党中央“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新理念,新理念的核心在于预防,而做好预防的前提就在于精准可靠的预测预报。


2020年发生了1998年以来多流域并发重发最严重的汛情,在“6·22”綦江暴雨洪水过程中,重庆水文提前10个小时发布洪水预警,为沿河10万余居民紧急疏散争取宝贵时间,此次超历史洪灾实现人员零伤亡。据统计,2020年全国洪涝灾害死亡失踪人数较1950年以来均值下降93%。


一个个看来不起眼的数字,串联百年,历经丰枯起伏,见证沧桑巨变,就是一部中国江河沉甸甸的历史。


从最初见证潮涨潮落、记录河湖水位动态变化,到现如今为水旱灾害防御、服务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提供基础支撑,从水文发展的脉络中,我们看到,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水文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有力支撑了防汛抗旱的科学决策,助力国家长治久安,发挥出巨大效益。




传 承

一代代水文人执着坚守、精益求精,用实际行动书写朴实而壮丽的水文生涯


哪里有水情,哪里就有水文人的身影。江河之畔的每一座水文站,都在讲述着激动人心的故事。


降水、蒸发、流量、泥沙……每一天都是不一样的记录,每一条河流的变化,每一个水文数据资料都凝聚着基层水文人的汗水和心血。


无论严寒酷暑,无论春夏秋冬,他们在风雨中逆行,他们在浪尖上抢测,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他们是离危险最近的“尖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在关键时刻冲在一线。


百年风雨兼程,正是一代代水文人默默奉献,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及时测报洪水,为防汛指挥决策、水利工程的安全调度和运行提供重要依据,为夺取防洪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水文资料。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的驻藏水文应急抢险队,参与了20余次水文应急救援监测任务,从2004年阿里扎达赤贡河冰湖溃决,到2008年汶川地震紫坪铺水库现场应急监测预警预报,再到2010年舟曲泥石流应急救援、2014年鲁甸地震红石岩堰塞湖水文应急抢险监测救援……屡次应急抢险的艰苦历练,为后方决策传回大量有价值的水文信息。


他们是守望江河的“灯塔”,舍小家顾大家,日夜坚守在水文测报岗位。


龙门水文站是黄河重点报汛站和国家重要水文站,背靠绝壁万仞的山崖,面向奔流不息的黄河,独守峡谷隘口,环境险恶,钢索吊厢是进出水文站的唯一方式。“水文侦察兵”田双印在这个被称为“黄河孤岛”的水文站守护黄河30余年,在长年的孤独和对家人的思念中坚守着岗位。


田双印是千千万万坚守奉献的水文人的一个典型代表。正是因为无数人这样的坚守,黄河下游70年来没有发生改道,连续20多年没有断流。


“传帮带”“老带新”是水文行业的优良传统,代代水文人将对社会强烈的责任心、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对预报业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处处较真的科学态度永续传承。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汉分局主任工程师、水文勘测工高级技师汪卫东在“传帮带”过程中格外注重思想品德、工作责任心、协作精神培养,通过技能培训、以赛促学等方式促进各项工作。他的徒弟罗兴现任长江水文中游局副局长,在第五届全国水文勘测工技能大赛中勇夺第一名,并在202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坚守是一种责任,奉献是一种境界。执着坚守、守正创新、精益求精是代代水文工作者的真实写照。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水利精神,书写朴实而又壮丽的水文生涯,护佑每一条江河岁岁安澜。




新 生

进入新时代,百年“晴雨表”正向“智慧水利”突进


水文事业的发展轨迹,是中国治水智慧的充分展现和印证。


位于武汉江滩的百年老站汉口水文站,在2020年成为长江流域首个使用5G网络服务的水文站点,体现出水文对创新发展从未停止的渴望。


百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卫星遥感、航空摄影、无人机、雷达波、ADCP等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在水文领域不断推广应用,为“耳目”和“尖兵”插上科技的翅膀。


在新仪器新技术的助力下,水文预报精度不断提高,预见期不断延长,测报质量稳步提升,实现又快又准又强,水文事业发生了质的蜕变。


“在1998年大水年,在水利部本级对几十个大江大河重要控制断面进行预报,通常需要3~4个小时。”刘志雨介绍,“现在水利部基本上能在30分钟内完成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几百个断面的预报工作,充分利用气象水文预报耦合、大数据等技术,升级完善业务系统,洪水预报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南方主要江河预报准确率达到90%。”


风雨百年看巨变,江河万里有“尖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已初步建成了整体功能较为强大的水文站网监测体系,形成了分级管理、分级制作、联合会商、成果共享的水文预报业务体系,水情预警发布基本实现中央、流域、省、市、县五级覆盖,构建了较为完善的防汛抗旱水文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体系。


进入新时代,水文工作面临新的更高要求,百年“晴雨表”正向“智慧水利”突进。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以及水利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文测报信息需求的不断拓展,愈加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技术创新,加快建立现代水文测报体系来加以解决。”水利部水文司副司长魏新平说,“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和服务模式创新,为统筹解决四大水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党中央对水利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也对水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与国家水网相匹配的国家水文站网正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正推进建立,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正在强化,水文正瞄准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自信地迈入更快更全更准的新阶段。


来源 丨中国水利报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返回版块

4.59 万条内容 · 21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他山之石爱尔兰水资源管理经验及启示

前 言 水是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生命之源。水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并深刻影响着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有序地推进包括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在内的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整体来看,我国水安全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主要表现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少水多。此外,雨量和河流径流量的季度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频繁,影响农业生产。部分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行为未能全面得到控制。部分城市偶发水资源短缺问题,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村人蓄饮水等问题的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对来自不易的脱贫成果的保护。此外,还部分水资源匮乏地区反而地区存在用水效率低下、局部水资源过度开发、全民对水资源安全的认识不到位的现象等一系列问题。保障水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涵,高效开展水资源管理已经成为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