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VC双面涂层防水布,在湖心国控监测点周边建成内外两圈U字型柔性围隔工程;
“生态补水”,建设通海支管马家湾补水口工程,从大龙潭引水入湖;
对面源污染问题“绕着走”
杞麓湖周边蔬菜种植面积不降反升,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
工程项目治标不治本
变“整改压力”为“造假动力”
PVC双面涂层防水布,名字很专业,但它就是一种防水布而已,你说它对改善水质能起多大作用?”水利专家指出,在杞麓湖湖心国控水质监测点位周边建设柔性围隔工程、水质提升站及其排水管道、生态补水延伸管道等项目,系列“措施”用足了心思,却没用对地方——通海县将“整改压力”变为“造假动力”。
水质提升站从杞麓湖湖边100米取水,经过处理后,再通过长达一公里多的管道排至杞麓湖湖心附近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没有做,环湖截污工程又是花架子;2019年12月,在杞麓湖湖心国控点的COD高达每升56毫克,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发出预警,而此时“大考”亦如期而至,国家“水十条”和省委、省政府都将要对杞麓湖水质进行考核。
在这样的“压力”下,通海县围绕让国控点位监测数据下降、水质“改善”的目标,开启了有组织的,多部门、多单位、多企业共同参与的造假活动,临时上马柔性围隔、水质提升站、补水管道延伸到监测点位周边等工程——
用6个多月的时间,花2300万元,建设柔性围隔8340米,“包围”国控水质监测点,防止好水流出去、差水流进来,对真正改善水质毫无用处;
花2093万元,修5条长1.5公里至4.5公里不等的管子,只是为了将处理过的好水输送到湖中心国控、省控监测点附近,干扰水质监测,美其名曰“增强水动力”;
花2.14亿元,建成了应急启动水质提升站项目,将生态补水和部分水质提升站出水输送到水质监测点附近区域,“掺水”稀释水体污染物浓度,人为干扰水质监测采样环境,截至2020年12月底,相继建成6座水质提升站。
专题片《杞麓湖的呐喊》第五集《“专家”的背书》
与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专家们
项目评审中不成文“规矩”
在项目决策、推进过程中,专家要保持中立,给出地方党委政府和工程承建单位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审意见。特别是地方党委政府主推的重大工程项目,专家出具的意见至关重要,是作出项目决策的直接依据。
各种项目评审过程中,在甲方即地方党委政府、乙方即工程承建方之间,专家扮演着独立第三方的角色,虽然他们之间的交往方式有明确制度规定,而现实中却有很多门道、有很多大家心知肚明的“规矩”。
比如,2020年2月5日,评审专家李爱军收到公司工作人员一条短信,邀请其参加通海县杞麓湖水质提升项目初设的评审会,事实上,项目已经实施好了,需要补一个评审手续,在昆明开一个评审会。
“我希望就是全省的科技工作者都能以我为一个反面的案例,希望能够在今后的项目评审中认认真真,客观实事求是,来履行好自己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应有的一种义务和一种责任和担当。” 何锋说。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网、生态环境部、清风云南。 水利设计师茶楼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水利工程设计
返回版块28.26 万条内容 · 36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回龙山水电站公益诉讼达成调解:被告投入补偿性恢复费用1714万回龙山电站位置示意图。受访者供图自开建以来,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回龙山水电站被环保组织多次举报,其中,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下称自然之友)提起公益诉讼。该案日前有了最新进展。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4月2日公告称,在民事公益诉讼过程中,原告自然之友及支持起诉单位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与被告云南华润电力(西双版纳)有限公司及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显示,该案在审理过程中,经法院主持调解,被告方华润电力版纳公司落实生态流量保障措施、生态流量和水温检测措施、增殖放流措施、过鱼措施、人工模拟产卵场、珍惜植物保护措施、水生生态检测和陆生生态检测等措施。同时,被告华润电力版纳公司投入补偿性恢复费用17140900元,对库尾现存的约3.7公里的带状天然林原则上不再清库,以最大程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该协议生效后至2035年期间,每年12月30日前向政府有关部门和原告自然之友书面通报当年各项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效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