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6-07 09:52:07
来自:暖通空调/采暖供热
[复制转发]
换热站就好比“变压器”,将供热企业生产出的高温高压水降温降压,再供应到居民家中。换热站选址后,需经规划、建设等部门批准,还要由环保部门对噪音等问题进行环评,确保不扰民。但记者调查发现,换热站选址和建设可谓障碍重重。对于一些尚未集中供热改造的“孤岛小区”,此前主要受限于热源缺乏、管网不到位等诸多因素,但随着供暖管网日渐完备,换热站选址逐渐成为老旧小区实现集中供暖最大的拦路虎。而对于新建小区来说,规划后如何合理使用、如何保障不扰民也是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有效解决换热站选址和建设难题,让百姓过一个温暖的冬天,本报记者实地探访相关小区,并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我在这个小区买房,就是看好了他们的集中供热,买房时承诺入住当年就能供热,直到现在开发商连换热站也没建好,算上今年,我们小区已经3年没能供热了。”2017年,马先生在胶州市购买了扬州西路晟高领御小区2期的新房,2018年4月交房入住,至今未供热。
“小区要供热,首先要有热源,然后得有换热站,我们小区热源没问题,但一直没建换热站,入住两年半了,居民入冬后只能靠空调、电暖气和电褥子取暖。”马先生说,看着其他小区已经开始交今冬的供暖费了,自己小区仍然没供热的迹象,居民们只好打电话向主管部门投诉。“前几天一家供热企业给我来电话,明确答复,导致未供热的原因是小区开发商没有向供热单位提交供热申请。”马先生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换热站没建成。
眼看着今年小区的集中供热又赶不上了,马先生再次给开发商打电话。开发商告诉马先生:小区的换热站尚未建好。“换热站是我们这个小区的配套建设,开发商只管把居民楼建好出售,关乎居民冬季取暖的换热站却迟迟不动工,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马先生说,居民对此意见很大,但又不知道去哪说理。
“我们小区大约有400户居民,1995年建成入住后一直没有集中供热。最初是因为没有热源,去年热源和业主入住人数都达标了,开始申请供热,钱都交了,但因为换热站选址出现问题,交的钱又退了回来。今年开春,居民再次申请,平度市城建局告诉我们去找街道,街道说他们不管,又让我们去找城建局,如此辗转多次。家住平度市同和街道东小区的丁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换热站的选址,他们小区今年的供热又落空了。
丁女士介绍说,同和东小区15年前入住时,周边热源不足,没有配套集中供热,随着近几年热源厂和管网建设,他们小区已经达到供热条件。考虑到同和东小区和相邻的秀月佳苑小区可以共用一个供热站,城建部门认为可以在其中一个小区建站,同时给两个小区供热。最初,两个小区都有居民不同意在自己小区建供热站,认为占用本小区的空间,给其他小区供热,是侵占了本小区居民的公共利益。在双方居民代表的多次劝说下,这部分居民最终达成一致,供热站选址落在同和东小区的小广场上。
“按照城建局的要求,换热站选址必须要由街道牵头,向所在小区居民公示征求意见。但同和街道拖了近半年,也没张贴公示通知。直到9月底,小区才贴出一张以物业公司名义出具的换热站选址公示。”丁女士说,城建局工作人员明确表示,物业公司的换热站选址公示不具备法律效力,主管部门只认可街道方面的公示结果。丁女士找到街道,要求政府部门尽快公示,以便换热站能在入冬前开工建设,但同和街道均未就此事给予答复。
随着今年供热季的临近,“冷房子啥时能通上暖气”成为市民近期关注最多的供热话题。小区入网供热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除了热源和供热管网外,小区附近还必须要有设置匹配相当、能承载热源输出的换热站。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小区因为换热站选址和建设遭遇阻力,让居民家的集中供热成为“拉锯战”。
作为换热站前期建设的主管部门,市住建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换热站选址建设难的问题,主要是老旧小区居住在先,供热配套在后,因为“邻避效应”造成的,这一情况大多分布在老旧小区较多的区、市,一方面居民大都不愿意在自家附近建设换热站,另一方面对供热的需求又非常迫切。解决这类问题,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之前没有统一规划集中供热的老旧小区,确实存在换热站选址难问题,随着近几年老旧小区改造,主城区的老旧小区基本都有了集中供热,但换热站选址难题仍存在于其他区市。”青岛能源集团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老旧小区的换热站选址难,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首先,一部分老旧小区现有空间较小,因此就没有建设换热站的位置,存在客观上的选址难。另一种情况是,有的老旧小区虽然前期没有规划集中供热,但小区内有公共设施用地或公共绿地,可以用作换热站建设用地。但因为“邻避效应”,居民们认为产生便利为全体居民共享、噪声影响却由附近居民承担,不愿意让换热站建到靠近自己家的地方。记者采访了解到,相邻小区共用一个换热站,以及换热站选址流程不规范,都成为阻碍换热站建设的原因。
针对相邻老旧小区换热站选址时的“邻避效应”,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律师党世强从法律层面给出建议。“两个小区共用一个换热站,使用对方小区换热线的小区可以考虑给对方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双方都不愿在自己小区建换热站,可以采取抽签的方式。”党世强说,因为双方小区条件是对等的,不存在个人利益给公共利益让位问题,经双方小区居民同意,在公证部门到场的情况下,居民代表抓阄产生的结果同样具有公平、公正的法律效力。
“换热站难题体现了多方利益的冲突,情况不明、过程不公开、施工标准不了解等因素影响了沟通协调的力度。”市社科院社会所研究员郑国认为,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履职尽责,把工作做在平时,发挥社会共同体的协调作用,邀请当事人全程参与,过程透明,释疑解惑,倡导向前一步,提升协商水平。老旧小区换热站选址需经规划、建设等部门批准,由环保部门对噪音等问题进行环评,确保不扰民。对于选址存在难题的老旧小区,建设单位和供热部门要提高设施设计水平,如采用最新装备、加装隔音板以及双层玻璃等措施,把影响降到最低水平。
作为供热企业,青岛能源集团也从技术方面对老旧小区换热站建设给出两个方案。技术人员告诉记者,除因地制宜,根据小区现有状况,使用公共用地、公共用房建设换热站外,还可以利用小区既有坡地,建设半地下换热站。这样的好处是既没有噪声,在外观上也不会对周边环境带来较大改变。此外,从去年开始,青岛能源集团还投入使用了一种替代换热站的楼宇式机组,目前已经在两个小区安装,其特点是占地面积非常小,甚至可以每栋楼装一个。去年在南昌路一个小区安装使用的楼宇式机组,占地面积只有3米长、1.5米宽,供热面积可达1.2万平方米,可服务约100户居民。换热站的震动噪声主要来自水泵,而楼宇式机组体积小,因此震动噪声非常低,其优点还在于各个楼之间的供热效果非常均衡。
“对近些年规划建设的新小区来说,换热站已经是标准配置。但问题在于,有些开发商设置的换热站位置不合适,因为噪声、震动问题,居民产生不满。”青岛能源集团技术人员介绍说,目前我市新建小区基本都是高层建筑,大部分换热站都设置在高层楼宇的地下一层。“因为现在高层居民楼负一层建筑都是楼板结构,和整栋楼体是连在一起的,虽然换热站噪声不大,但换热站内供热水泵与输送管道产生震动无法避免。”技术人员介绍说,这种水泵震动虽然基本不会出现噪声扰民,但供热水泵与输送管道产生的震动,会对整栋居民楼带来共振,这种共振导致不断有居民投诉换热站的选址。
此外,针对新建小区开发商拖延换热站建设,有业内人士认为,集中供热已经成为新房建设的必需配置,换热站建设在楼盘规划设计中,都提前做了考虑和预留。按照流程,开发商建好配套换热站和小区内管网后,向供热单位提出申请,达到入驻率就能供热。如果开发商的换热站没配套好,供热企业没有权利对其督促,这需要建设主管部的参与。遇到此类问题,往往是居民各方投诉,缺少部门监督机制。
针对开发商设置的换热站位置不合适,噪声、震动引起居民对换热站位置不满意的问题,党世强律师认为,通常情况下,居民买房时对负一层建换热站是知情的,开发商会对建换热站的楼层给予价格优惠。如果在知情的前提下购买了房屋,居民对未超标的噪声震动应该有容忍义务。“因为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无论如何改进都无法彻底消除震动,为了更多人的公共利益,少数业主要有必要的容忍。”党世强同时建议,如果居民认为噪声和震动超标,可以邀请环保或第三方单位现场检测,要求相关单位整改。对于新建小区配套换热站建设不及时的问题,党世强建议居民可以通过提起集体诉讼,从法律途经倒逼开发商加快换热站建设。“新建小区配套集中供热,通常是列入购房合同的,居民购房入住后,配建供热站,为居民提供供热所需条件,是开发商履行合同的一部分,此外,开发商在建设小区时,保障基本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在法律上也有这个义务。”党世强说。
“城建主管部门要加强小区公共设施的建设与验收监督,在规划中做好预留,开发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基础设施没建好就不能交付使用,避免新建小区换热站建设延期。”青岛市政协委员张维克认为,政府主管部门应建立有章可循的换热站选址程序,比如建设需求的提出、备选址筛选、民意征集、论证会及听证会组织。
青岛能源集团技术人员从供热企业的角度,对新建小区供热站问题提出建议。技术人员介绍说,换热站的选址位置,尽可能选择在地上或独立建筑,水泵不设置在居民楼内,震动问题就能解决。开发商往往考虑的是土地最大化利用,产生价值最高,但换热站作为必备公共设施,也应给予重要考虑。此外,地上建设独立换热站时,应该考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建筑外观不要突兀,让周边居民更容易接受。记者在开封路幸福家园小区采访时看到,该小区建在B区的换热站是多个小区共用,但换热站设置在小区东北角,换热站建筑周边种植了较为密集的高大乔木。由于树木在换热站与周边居民楼之间形成隔断,运行10多年来,没有收到居民相关投诉。
为解决换热站选址建设难的问题,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推进。首先是科学论证选址,落实《青岛市市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及规划导则》中关于“换热站不得设置于住宅建筑垂直下方,不得贴临居住等对安静要求较高的场所,并满足环评、安全要求”的相关规定,审批阶段予以把关。第二是高标准设计、管理,设计阶段尽量选取噪音系数小的设备,同时采取隔音降噪等措施。运行期间,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尽可能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第三是建立联动机制,区、市相关部门、街道、居委会、供热企业和小区居民要形成合力,在梳理、汇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把换热站选址建设工作做为一项攻坚任务,制定时间表、路线图,逐一论证,各个击破,积极稳妥的解决好换热站选址建设难问题。
换热站选址和建设是否顺利,关系到百姓能否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也是市民生活得心气高、心气顺的切实体现。
但由于各方意见很难达成一致,导致换热站选址和建设的推进无形中受到阻碍。无疑,作为一个典型的小型邻避设施,小区换热站如何合理设置,有效使用,减少冲突,共筑和谐,是城市发展建设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避免“邻避效应”,保障选址顺利。无疑,对于老旧小区来说,换热站的选址至关重要。除了根据附近热源和能源配套情况,从运行稳定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论证选取最适合的换热方式,更要在设施选址和建设之初,充分保障利益相关方的前期参与。要充分尊重市民的环境权益,保障民众在设施设置的决策中享有平等的参与权。为解决换热站选址难题,要现场考察论证选址方案,创新换热站建设模式,通过共用换热站实现集中换热管网覆盖的老旧小区都具备接入集中换热的条件。
全面技术创新,让居民真正安心。而对于新建小区来说,换热站如何不扰民是纠纷的关键。当然,从长远看,技术创新才是解决问题的王道。通过新型技术手段,保障换热设施占地小、噪音低,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关设施可能对居民影响和危害,让周边居民真正放心、安心和舒心。
部门联动,责任到位。换热站选址和建设问题涉及到的环节繁多,土地权属确定、换热方式选择、居民征求意见、换热站选址审批以及环保审批等不同环节的工作都须顺利,才能真正保障把温暖顺利地送到居民家中,因此,住建、供热、规划及街道等相关职能部门要积极联动,协同配合,全程参与,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尽量缩短换热设施选址和建设时间,切实解决各环节中的桎梏。如此,才能真正让身在其中的人都心气儿顺,更加细致入微地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才能让这座美丽的城市更加美好。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学习了如何破解小区换热站选址建设的“困难重重”的措施,多谢了。
回复 举报
学习了如何破解小区换热站选址建设的“困难重重”的措施,多谢了。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