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上海“纸片楼”火了!最薄仅20厘米!住户舍不得搬走…

上海“纸片楼”火了!最薄仅20厘米!住户舍不得搬走…

发布于:2021-06-02 13:19:02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流行上海(ID:shcool22)


说起螺狮壳里做道场
阿拉上海人可是有真本事的
最近有一条视频
拍摄的是上海一座独特的大楼


随手一搜,类似的视频还不少
广大网友的第一反应都是


“纸片楼” 就位 于上海最繁华的
南京路步行街附近
楼体最薄处仅有20厘米
(文具店最常见的直尺都有30厘米)



01
 最薄处只有20厘米 

这座老楼在宁波路石潭弄的最南端
上图是大楼的正面
起来和普通的居民楼并无差别
但是换个角度从侧面看,奇观就来了


是不是薄如纸片?
然而事实上“纸片”的形状
是一种视线错觉
整幢楼其实是带有三角的多边形建筑
两边窄,中间宽
只要绕过立面后面,就会发现其中奥妙


薄如纸片的立面只是假象
整幢楼其实随着石潭弄的延伸
逐渐变得越来越宽
据专家介绍,做成“薄片”是为了
在有限用地条件下充分利用空间
“薄片”只是建筑的小局部


类似的老楼在上海并不罕见
譬如南昌路、淮海路、武康路一带都有
过去在造楼时往往会 地界
利用到最大限度,贴着马路边建楼
但现在几乎没有人会这样设计 楼房了
所以这是一栋带着时间“刻度”的老楼
这也是网友对“纸片楼”这么好奇的原因


02
 面积不大却有3个阳台 

穿过长长的走廊
郑阿姨的家就处于整栋“纸片楼”里
最窄的那处“尖尖角”
这是一套内部结构类似Loft式的房子
令人称奇的是,面积不大的房屋内
却有3个阳台,开窗望去便是马路


其实就是视觉差
三角弧面在背后被挡住了
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吓人
郑阿姨是原上海航道局仪表厂职工
跟船打了一辈子交道
一看这房子她心里就想
工作在船里,怎么回家了也好像在船上
而且还 没有卫生间、汏浴


03
 纸片楼成网红打卡地 

郑阿姨用一道门将房间隔出一个“A”形
门后是小储物间,以及阁楼楼梯
门前是客厅,房子面积不大
但是一家人居住倒也没有什么不便


自从这里成了网红地
有时候从窗户望出去
很多小姑娘、小伙子在这里拍照
郑阿姨表示
如今一晃眼已经住了22年
真的要动迁搬走,还真的不舍得
这里才有老上海的味道


04
 老邻居已陆续搬走 

据了解,“纸片楼“”里
目前还住着40多户居民
像郑阿姨这样住了二十几年的住户
都算时间短的了
楼里六七十年的老住户也不在少数

图源:东方网

90岁高龄的杨阿婆
从13岁起便住在这栋楼里
她见证了这栋楼周边的变化
据老人回忆,之前大部分
是用作办公室,后来改用为居民楼

图源: 东方网

纸片楼究竟有多少年历史
直到现在也没人说得清
住客们也只能说个大概
约莫是上世纪30年代建起来的

图源: 东方网

如今纸片楼里的年轻人
早就搬出去住了
剩下的大多是腿脚不太方便的阿婆爷叔
他们偶尔也会嘎嘎三胡
讲讲以前的名人轶事
和“隔壁”的南京东路比起来
这里少了一些繁华和喧闹
却多了一份宁静和悠然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新农村 小型公共建筑设计:河南信阳大别山乡村会客厅旧改

设计:禾秣设计整个基地由两部分组成:原乡政府大院停用后逐渐荒废,紧贴的粮食储备仓库也停用多年,改造建筑面积7800㎡。建筑师试图对这一公共建筑群进行提升与再利用,将其更新为大别山会客厅。通过对这个废弃公共资产的改造和再利用,在保护和展现建筑原始面貌的同时,激活其新时代的价值,进入当代乡村生活。原始建筑主要为砖混空心楼板结构,建造技术包括毛石砌筑、砖墙、预制混凝土楼板,且工艺不佳,建筑几乎没有合理的结构构件。大多数已经不符合当下的建筑法规,需要进行结构加固和再处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