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论文推荐波折钢板剪力墙内嵌墙板与框架的相互作用分析

论文推荐波折钢板剪力墙内嵌墙板与框架的相互作用分析

发布于:2021-04-26 09:14:26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作者:窦超 朱仰泽 解程 谢志栋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摘 要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水平荷载愈发成为结构设计中不可忽略的因素,钢板剪力墙因其优越的抗侧力性能,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人员对其受力性能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普通平钢板剪力墙具有较高的极限承载力,但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滞回曲线出现“捏拢”,尤其是薄钢板会发出巨大噪声,影响结构舒适性。波折钢板由于波折的存在,具有更高的面外刚度,呈现出面内剪切屈曲的受力特征,延性较好。与普通平钢板剪力墙相比,其抗侧性能及墙板抗侧机制仍有待研究,且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研究也比较缺乏。


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内嵌波折钢板的抗侧力机制,提出相对应的框架柱门槛抗弯刚度要求,研究了竖向荷载对墙板性能的影响,给出工程实用设计建议。首先,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循环加载试验,将试验与有限元拟合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利用ABAQUS软件分析波折钢板墙的有效性与准确性;通过对两个典型算例的荷载-位移曲线分析,指出波折钢板墙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机制,分析这两个算例的框架弯矩分布,表明波折钢板通过“四边受剪”或“拉力带”两种机制抵抗侧向力,且抗侧力机制由内嵌钢板的几何参数决定。如果波折板主要通过“拉力带”抵抗侧向荷载,由于波折的存在,“拉力带”不能充分发展,就会出现残余承载力较低的情况;其次,以非加劲平钢板剪力墙边缘柱的截面抗弯刚度要求为基础,分析框架在弹性和弹塑性两种情况下,边缘柱截面抗弯刚度对墙板性能的影响,指出正则化高厚比越大,柱截面抗弯刚度对墙板性能的影响越大,当正则化高厚比 λ n ≤0.45时可以认为波折钢板主要通过“四边受剪”机制抵抗侧向力,这时对框架柱的抗弯刚度要求较小,可以采用截面抗弯刚度 EI ≥0.5 EI *的框架柱,在实际工程中推荐使用 λ n ≤0.45的波折钢板以保证足够的残余承载力;最后,针对正则化高厚比小于0.45的波折钢板墙,研究竖向荷载对墙板性能的影响,改变作用在柱子上的轴向压力,观察墙板承载力的变化情况,指出竖向荷载对墙板极限承载力影响很小,但由于边缘柱在残余状态下产生较大的竖向压缩,导致墙板剪力不能有效传递,进而引起柱子残余承载力下降,正则化高厚比越大的墙板,残余承载力下降越严重,实际工程中可以通过增大柱截面面积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0 引 言

波折钢板剪力墙作为一种新型抗侧力构件,抗侧性能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与普通平钢板墙相比,具有初始刚度大、耗能能力强、面外刚度大等优点。


与平钢板“拉力带”抗侧机制不同,设计良好的波折钢板能够实现“四边受剪”抗侧机制,保证足够的延性,减小对框架刚度的依赖。但以往的研究多针对体系整体或内嵌墙板单独的抗侧性能,对于内嵌墙板的抗侧机制和板框相互作用的分析较少。


因此,本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梯形波折钢板剪力墙的板框相互作用,揭示内嵌墙板“拉力带”与“四边受剪”的不同抗侧机制,提出波折钢板的设计建议及边缘框架的门槛刚度。


有限元模型及验证

如图1所示,本文采用单层单跨框架,内嵌水平放置的梯形波折钢板。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框架采用刚接和铰接两种形式,分别考虑板框相互作用和内嵌墙板单独承担剪力。分析中涉及五个独立参数,分别是宽高比 L / H ,高厚比 H / t ,波折数量 H / C l ,波形比 C a / C l 和波折角度 θ 。其中 L H t C l C a 分别代表钢板的宽度、高度、厚度、波长与波高。


图1 波折钢板剪力墙分析模型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模型分析,所有构件采用壳单元。为验证有限元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将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选取相关文献中的试件HCoSPSW-Ⅰ( H =1050 mm, L / H =1.0; H / t =550, H / C e =7, C a / C e =0.3, θ =45°,双层框架)进行模拟,推覆和循环加载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绘于图2。可见: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拟合良好,证明采用ABAQUS进行波折钢板墙的分析是可行的。


图2 有限元与试验结果对比

框架与内嵌墙板材料的屈服强度分别取345 MPa和235 MPa,弹性模量 E =206 GPa,切线模量 E t =0.01E,泊松比为0.3,选用双折线等向强化模型和von Mises屈服准则。根据以往的研究,波折钢板剪力墙为缺陷敏感结构,取结构第一阶屈曲模态的 H /1000的归一化位移值作为初始缺陷。限制底梁在6个方向的自由度,考虑实际工程中楼板的存在,限制顶梁的面外位移。通过柱顶位移施加单向荷载,最大位移角 Δ / H =0.25%,其中 Δ 为柱顶位移。为确保精确模拟钢板子板面的屈曲,在划分网格时,每个子板面划分2~3列网格。


内嵌墙板的抗侧机制

正则化高厚比是反映波折板综合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计算式如下:

(1)

式中: τ y 为钢板屈服剪应力; τ cr 为波折板弹性屈曲应力。


对于波折钢板剪力墙来说,通过改变内嵌墙板的参数可以分别实现“四边受剪”或“拉力带”抵抗侧向力的机制。“四边受剪”机制下,钢板屈曲后抗侧承载力没有明显下降,延性较好。


下面通过两个典型算例,分析两种不同的抗侧机制,两个算例的几何参数列在表1中。


表1 两个典型算例的几何参数


为确保剪力全部由内嵌墙板承担,梁柱采用铰接的连接方式,梁柱材料也采用无限刚性。将其推覆作用下的荷载-位移曲线绘于图3。相比算例2,算例1具有更大的板面波折角度 θ 和板厚 t ,正则化高厚比 λ n (0.23)也小于算例2(0.69)。算例1在推覆过程中强度没有出现下降,表现出稳定的抗侧承载力。与之相反,算例2的抗侧承载力自峰值点后下降约34%。


图3 两个典型算例的荷载-位移曲线

定义墙板达到最大承载力 V s 或侧向刚度突然改变时为“极限状态”,达到最大层间位移时为“残余状态”,对应的承载力为 V r


通过观察这两个算例在极限与残余状态下的框架弯矩分布,并与对应的平钢板墙( L H t 相同)对比,可以揭示波折钢板墙的两种抗侧力机制。如图4、5所示,其中 M max 代表对应的平钢板墙在推覆过程中的框架最大弯矩。


a—极限状态;b—残余状态。
图4 算例1的框架弯矩


a—极限状态;b—残余状态。

图5 算例2的框架弯矩

从图中可以看出:1)算例1的框架弯矩与平钢板墙相比非常小,这表明波折钢板在推覆过程中并未形成“拉力带”,而是通过板内的剪切屈曲来抵抗侧向力;2)算例2在极限状态下的柱子弯矩(0.23 M max )小于对应平钢板墙的柱子弯矩(0.80 M max ),但不可忽略的是,残余状态时的柱子弯矩达到1.1 M max ,超过了对应平钢板墙的柱子弯矩(1.0 M max ),这表明内嵌墙板同样通过“拉力带”抵抗侧向力。


边缘柱的门槛刚度

研究表明,薄平钢板剪力墙在承受侧向荷载的初期,内嵌墙板即发生屈曲,形成斜向的“拉力带”,锚固在边缘框架上,产生附加弯矩,这就对梁柱的抗弯刚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JGJ/T 380—2015《钢板剪力墙技术规程》中规定,非加劲钢板剪力墙边缘柱的截面惯性矩应符合下列公式:

(2)

式中: I cmin 为钢板剪力墙边缘柱截面最小惯性矩; H c 为柱高; L b 为梁跨; t w 为内嵌墙板的厚度。

一些学者针对波折钢板剪力墙的框架门槛刚度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边缘柱抗弯刚度要求:

EI *= EI cmin

(3)

这与平钢板墙对边缘柱抗弯刚度的要求相同,但是在波折板以“四边受剪”机制抵抗侧向力时,由于对框架不存在锚固作用,此时无附加弯矩,故要求柱子抗弯刚度是不合理的。下面研究边缘柱对内嵌波折钢板性能的影响。

3.1

弹性边缘柱抗弯刚度的影响

随着层间位移角的不断增大,材料进入塑性,引起柱子抗弯刚度发生变化,不利于研究其对墙板性能的影响,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框架限定在弹性范围内。


引入评价墙板抗侧性能的两个指标:极限承载力系数 φ s 、残余承载力系数 φ r ,相应计算式为:

(4a)

(4b)

式中: V y 为墙板屈服时的剪力。


固定 H =3 m, θ =45°,通过变换 L / H H / t H / C l C a / C l 的取值,得到28个正则化高厚比 λ n 不同的墙板,如表2所示,表中数值基本涵盖工程常用参数范围。分别取边缘柱子的抗弯刚度为0.5 EI *和2 EI *,梁柱刚接,进行推覆分析,通过观察在不同柱抗弯刚度下的墙板承载力来判断抗弯刚度对墙板性能的影响。对于水平放置的波折钢板来说,其压缩刚度很小,即使形成“拉力带”,对边缘梁产生的附加弯矩也很小,为方便计算,边缘梁柱采用相同的尺寸。


表2 内嵌波折钢板的几何参数


表中每四个算例为一组,取正则化高厚比和承载力系数的平均值,将结果绘于图6。


a—极限承载力系数;b—残余承载力系数。
图6 弹性框架下的内嵌墙板抗侧承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1)随着正则化高厚比不断增大,柱子抗弯刚度对墙板性能的影响也不断增大;2)当正则化高厚比 λ n <0.45时,柱子抗弯刚度对墙板抗侧性能的影响较小,尤其是极限承载力,这时可以认为墙板通过“四边受剪”机制抵抗侧向力,墙板极限承载力系数大于1.0,材料得到充分利用。3)当正则化高厚比 λ n >0.45时,柱子抗弯刚度对墙板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这是因为墙板的 “拉力带”抗侧机制占主导;4)对于正则化高厚比 λ n >0.45的墙板,由于波折的存在,拉力带不能有效开展,即使柱子抗弯刚度为2 EI *,残余承载力也较低,这是由墙板本身的几何特点所决定的。

3.2

弹塑性边缘柱抗弯刚度的影响

考虑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必要分析在框架材料弹塑性的情况下,柱子抗弯刚度对墙板性能的影响,进而提出对边缘柱的设计建议。将表2的算例框架材料性质改为弹塑性,对其进行推覆分析,同样是每四个算例为一组,取正则化高厚比和承载力系数的平均值,将结果绘于图7。


a—极限承载力系数;b—残余承载力系数。
图7 弹塑性框架下的内嵌墙板抗侧承载力


可以看出:1)墙板极限承载力与弹性框架下的情况类似,这是因为框架未进入塑性,柱子抗弯刚度不发生改变;2)对于抗弯刚度不同的两种框架,墙板承载力变化趋势相同;3)由于框架在加载过程中不断进入塑性,导致柱子抗弯刚度减小,墙板残余承载力小于框架为弹性时的情况,这从侧面说明了抗弯刚度对墙板抗侧能力的影响。


根据JGJ 99—2015《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建议设计中采用 λ n <0.45的墙板,以保证残余承载力系数 φ r ≥0.85,并采用抗弯刚度 EI ≥0.5 EI *的边缘柱。


竖向荷载对墙板性能的影响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钢板墙在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性能的研究很少。但考虑实际应用,竖向荷载对墙板性能的影响分析是很有必要的。为明确框架与墙板的相互作用,同样分框架弹性和框架弹塑性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梁柱刚接。


选取正则化高厚比小于0.45的墙板,以保证墙板通过“四边受剪”机制抵抗侧向力。框架抗弯刚度取0.5 EI *,变换轴压比 μ 为0、0.2、0.4、0.6,进行推覆分析。


由于对于框架处于弹性范围内的模型,变换轴压比对墙板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故下面只给出框架处于弹塑性范围内的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1)竖向荷载对墙板的极限承载能力影响很小,对残余承载能力的影响程度随着正则化高厚比的增大而增大;2)除正则化高厚比 λ n =0.243这一个算例之外,竖向荷载对墙板残余承载力均产生一定影响。


a—极限承载力系数;b—残余承载力系数。
图8 竖向荷载对内嵌墙板抗侧性能的影响


下面以 λ n =0.440的墙板( H =3 m, L / H =1.0, H / t =300, H / C l =10, C a / C l =0.13, θ =45°)为例,分析竖向荷载引起墙板残余承载力下降的原因。图9分别展示了轴压比为0和0.6时,残余状态下墙板的竖向位移。可以看出:相比竖向荷载为0的情况,轴压比 μ =0.6时,墙板右上角出现较大的竖向位移;残余状态时,右侧柱子的竖向压缩变形较大,与之相连的墙板的剪力不能充分有效地传递,导致墙板残余承载力下降。可通过增大柱截面面积,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a—轴压比为0;b—轴压比为0.6。
图9 墙板在残余状态时的竖向位移 mm


5 结 论

1)梯形波折钢板墙有两种抗侧力机制,分别通过“拉力带”和“四边受剪”抵抗侧向力,当 λ n <0.45时,可以认为是“四边受剪”占主导,而当 λ n >0.45时,表现出与平钢板墙类似的性质,认为是“拉力带”抗侧机制占主导。


2)当内嵌墙板主要以“四边受剪”机制抵抗侧向力时,由于对边缘框架没有附加弯矩,故相较于平钢板,对框架柱的门槛抗弯刚度要求更低,建议采用抗弯刚度 EI ≥0.5 EI *的柱子。


3)柱子轴压比过大时,残余状态下其竖向压缩变形较大,与之相连的墙板的剪力不能充分有效地传递,引起墙板残余承载力下降,可通过增大柱截面面积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4 万条内容 · 207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结构工程师超强总结:框架结构设计问题大全!

框架结构是多层高层建筑最常应用的结构形式之首,该构造因其传力清晰而简洁的特性,被结构设计师所认可。框架结构的构件受力方式以受弯为主导,杆件能够 选用各样延性原材料,产生钢架构、钢筋混凝土架构、劲性混凝土架构、木架构等多种架构方式。不管哪一种,其宏观受力情况是一样的。在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结构工程师在进行框架结构设计的时候,通常会有哪些问题。 一、节点处梁端部钢筋过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