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各省的注册工程师考试成绩纷纷出笼,有人高兴有人愁,有人欢喜有人忧。
忧愁者,又差几分,又跌在门槛前。考试后的保守估分都可以通过的啊,丢分在哪儿呢?
作为曾经的考生,曾经的阅卷老师,我趁着春节前这点空闲,将自己知道的过程、人工阅卷的规则整理成文,让大家知道了解评卷的基本规则,也祝愿备考的同行们在来年“牛转乾坤!”
我国于 2002 年开始注册岩土工程师(岩土)考试,除了 2015 年停考外,已经历 18 个年头。
当年的文件规定,本科 1989 年毕业者方有直接考专业的资格。因为年限不足,我只能从基础考起,还好,依靠读书期间的那些童子功,顺风顺水, 2002 年过基础, 2003 年过专业。此后,连续几年参加全国的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阅卷。
严格地讲,人工阅卷是对机读通过者的案例试卷进行的复评。其核心是看考点,看公式,看过程。正因为有了人工评卷的这个环节,才可能反映考生的真实功底,也从侧面反映不同年份试题组专家的偏好,也让一些培训机构各平台可以分析历年考试难易的走向和规律,下图即是某平台对注册岩土历年通过率的统计结果。
人工评卷只要从考生作答的试题中找到满足标准答案的、达到合格分数题目即可,不再往下评审。因此 , 最后公布的这部分考生的成绩实际为机读成绩,而非考生的真实成绩。
机读未通过者的试卷 ,是没有机会进入人工评卷这一环节的。这部分考生的公布成绩, 也是机读成绩。
有人会问,我收到的考试成绩为 58 分,那我的实际成绩有可能 58 分都不到啰?
完全有这种可能。
58 分有两种情况:
其一,机读成绩 58 分,没有达到 60 分的基本线,不进入复评,因此,这个成绩不太可能是客观分,毕竟 100% 的考试准确率微乎其微;
其二,该生的考试成绩通过了 60 分基本线,进入复评,但复评只有 58 分,不合格。此时的成绩是标准的客观成绩。
复评分以下几种情况:
1. 人工复评,一审过,通过;
2 .人工复评,一审未过,进入二审;
3 .二审没有通过,不通过;
4 .二审通过,进入三审;
5 .三审定终身,三审未过则还通过,三审合格则通过。
可以这样说,进入二审、三审的考生成绩,基本都是在合格线上徘徊,而掌握这条生死线的,就是参与阅卷的评价老师们。
几年的试卷评审中,一审、二审、三审的活,我都经历过。应该说,阅卷老师对标准答案的把握的尺度,对踩着线过机读的考生极为重要,几年的阅卷中,我手里救过不少考生一审、二审被刷下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这跟阅卷老师的眼光和恻隐之心不无关系。昨晚,刚好跟参加今年岩土阅卷的解总及几个朋友小聚。说起阅卷的事,今年湖南参加的阅卷老师有 3 人,三个人手中的复评通过率相差很大,高者达 70% ,低者 40% 不到。这可能与分配试卷质量优劣的偶然性有关,也不排除评卷者个人掌握尺度时的宽严的偶然性之必然。
其次,也跟当年试卷内容的难易及考试组对复评掌控导向有关。我们大多有高考场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经历,高考有“大年”“小年”之分,注册考试亦然。记得某年某题,竟然有 5 个考点,按标准答案,必须步步俱到,漏一不可,完全符合标准答案的没有几个。殊不知,真正的高手,往往不习惯于步步为营的。结果阅卷时,此题的二审、三审率极高。
如果不看公式、过程与考点,也可能会让部分人浑水摸鱼,侥幸上岸。如某年有一道计算渗透系数的试题,其考点是先根据抽水试验曲线判别地下水的性质,然后选择相应的公式计算。但,无论是潜水公式还是承压水公式,结果差别都不大,也就是说计算的结果都指向标准答案。这,只能归咎于出题的不严谨了。
因此,考试成绩 80 分者,有可能刚刚踩线通过,而只差两分通过者,可能还要差十分、八分。所以,实力才是硬通货,不要针针计较于考试通过后知道的分数,要知道,这只是一个执业资格而已。
成永刚博士说得非常好:“毕竟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因为“博士、大师”而有所懈怠,不因为考过了“注册岩土工程师”而有一点点的的骄。因为‘博士、注册岩土工程师’只能证明自己这块地基适合建高楼,但能不能建设成‘高楼’,完全取决于后期的经验积累,不能因为自己这块地基好而自满自足,因为很多不是 ‘博士、注册岩土工程师’的地基,往往也在现实中修建了很多高楼。 ”
记得早年全国的注册结构和注册岩土阅卷同时、同地进行。试卷评阅组的规模不大,除了注册中心的管理人员和命题组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国家大师和各土木名校的教授们),每个省份一般一名阅卷老师,多为特许或考核通过的资历较高的前辈,印象中不超过 30 人。我能参加阅卷,可能与我既有 14 年的工作经历,又有经过基础与专业的考试磨磨砺有关吧。
近年来,阅卷老师的队伍越来越庞大, 2017 年,湖南前往烟台岩土阅卷的有张栋材大师、陈明郁高工、张鹏博士和我共 4 人,评卷老师人数不下百人,以年轻人居多,我当年熟悉的面孔已然不多了。
时间过得很快,当年命题组的大师们有的已经作古,有的早已退休,有的依然在为行业鼓与呼,有的仍然时常奔走在各类会议与工程现场,发挥着余热。当年的阅卷老师里,也有不少人后来成了国家、市或行业大师、教授及领军人物。感谢来自乌鲁木齐的夏总,在 2004 年的阅卷期间给我与张苏民大师、卞昭庆大师、王步云大师、林在贯大师、林宗元大师、高大钊教授等几位前辈留下了珍贵的照片,让我不时想起烟台和威海的风光,想起大师们在解读出题初衷时的风采,想起前辈们的勉励与教诲 …..
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诗:
蓬莱苍苍,东海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岩土工程
返回版块1.59 万条内容 · 37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顾宝和—浅谈岩土工程的专业特点本文是顾宝和大师发表于《岩土工程界》的一篇文章。文章对于岩土工程的专业特点娓娓道来,特别适合年轻的岩土工作者阅读作为专业基础的普及。 岩土工程是一门既古老又新近的专业技术。上古时代,人类修道路、挖渠道、建居室,就与岩石和土打交道。近代工业化过程中,建厂房、开矿山、修铁路、兴水利等土木工程实践中,涉及到许多与岩土有关的问题,如地基的承载能力、边坡的稳定、地下水的控制、岩土材料的利用等等。但岩土工程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则不到半个世纪,传入我国只二十几年。对岩土工程的涵义,岩土工程师的执业范围,至今还有不同认识。本文拟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同行们探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