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目为生活废水,2020年调试,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设计水量240m?/d,进水污水主要来源于换流站上施工工地员工的生活用水及食堂的餐饮废水。由于6月-7月出现暴雨,原正在培养的污水处理系统被洪水淹没。第2次培养菌种的时候,又出现长时间设备停电情况导致培养菌种不成功。同时,系统的调节池仅为80m?,生化池总池容110m?,停留时间短。
(一)工艺流程:化粪池(小且密闭)→调节池→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二沉池→清水池→砂滤罐→消毒/中水回用池。
(二)水质情况
项目/数据 |
COD |
氨氮 |
总氮 |
备注 |
原水 |
675 |
61.18 |
73.54 |
注:单位均为mg/L,以上数据为业主方邮寄水样到实验中心检测。
(三)勘察后项目分析
1.前端未设置细格栅,进入调节池有大量的废渣及悬浮物。
2.前端化粪池太小而且密闭,不利于清掏,化粪池长期不清掏会导致进入生化池水质浓度大大增加,会超出进水的设计负荷,进而导致出水水质浓度增加。
由于项目现场位置处于低洼处,下大雨时,未做好雨水导流,进而导致大量雨水冲入生化设备内,给生化系统造成冲击,生化系统中微生物大量流失,需重新激活培养。
3.生化处理工艺中,好氧池中的微生物主要为好氧细菌。长期设备处于停电情况,导致好氧池处于厌氧状况,大量好氧微生物死亡,生化系统遭到破坏,出水水质也因此不达标。
4.由于前端化粪池长期未清掏导致进水水质的PH一直处于降低的范围(6左右),进入好氧池PH也在这个范围,进而影响硝化反应(硝化菌将氨氮转化成硝酸盐需消耗碱度),氨氮降解将受其影响。
(四)系统改善建议
1.完善工艺,增设格栅;
2.化粪池一季度或半年清掏一次;
3.现场做好雨水导流槽,防止雨水倒灌入系统及设备间;
4.安置一台发电机以防止停电状况,停电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
5.系统运维期间,需控制好氧池PH在7~8之间,不能低于7,可安排运维人员每天检测两次PH(上午及下午各一次),并长期在设备间备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钠用于调节好氧池PH(投加药剂时,需外部溶解后投加)。
(五)污水处理菌种使用量:整个系统投加复合菌种30kg,硝化细菌30kg。
(六)在投加我司污水处理菌种的时候,参考《生化系统启动专用说明书》,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即可。
(七)闷曝时间为48小时,控制好氧池溶解氧、营养物比例、pH值等指标。
(八)结果
经我司现场指导投加,目前系统已经正常运行,记录如下:
日期 |
操作 |
指标 |
备注 |
7月14日 |
23:00左右投加复合菌种及硝化细菌,进行闷曝且投加营养、调节pH。 |
当时测好氧池氨氮为47mg/L |
1、现场条件有限,仅能测氨氮指标,同时业主方对氨氮要求高。 2、经过4天的处理,氨氮处理达标,降解率高达98%。 |
7月15日 |
闷曝上午下午各调节一次pH值 |
12小时后测氨氮数值为30mg/L |
|
7月17日 |
闷曝上午下午各调节一次pH值 |
上午10点左右检测氨氮,数值为10mg/L |
|
7月20日 |
检测氨氮数值为1mg/L(去除率达到98%左右) |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 水资源作为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大部分地区正面临严峻的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的困难危机, 这对于环境工程也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污水处理技术作为环境工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地完善,从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水源的利用率,改进居民生活环境。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43 万条内容 · 145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想请问一下大家关于芬顿反应塔的相关设计问题前辈们好!我课程设计第一次接触芬顿氧化这种工艺,打算处理100吨每天的高浓度有机废水,COD和氨氮浓度都很高,能找到的资料很有限,想请问一下芬顿反应中构筑物设计的问题 在芬顿氧化塔里的污水反应完成后,应该会有铁泥产生,不知道是从哪里排泥呢?我找了好几张图纸都没看到塔里的排泥口,难道是因为形成的絮凝体太小了随着出水一起出去了?然后经过絮凝以后到沉淀池沉淀下来?还有就是沉淀池的设计计算需要悬浮物浓度的数据,但是我SS一开始浓度比较低,我想请问在芬顿氧化完了以后再到沉淀池,它的悬浮物浓度会有一个上升的过程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