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2021-03-30 13:57:30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1. 截面尺寸 :四级或不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300mm ,圆柱不宜小于 350mm ;
一二三级且超过 2 层时不宜小于 400mm ,圆柱不宜小于 450mm ;长宽比不宜大于 3
a. 剪跨比 宜大于 2 (可用 柱净高除以截面长边来 >4 来确定,净高指层高减梁高) ;
b. 轴压比 限值按《抗规》表 6.3.6 取用, 注意看表下注释 ; ******** 【轴压力设计值除以柱截面积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乘积的比值。】
c. 配筋率: 单侧配筋率不应小于 0.2% ;一级框架剪跨比不大于 2 时,单侧配筋率不应大于 1.2% , 框架柱和框支柱 的全截面配筋率最小按《抗规》表 6.3.7-1 取值(表中分边柱、中柱、 角柱 和框支柱来确定配筋率, 注意看表下注释 ),框架柱最大配筋率不应大于 5% ;另外,建造于Ⅳ类场地的较高建筑最小总配筋率增加 0.1% ;【注意 : 模型计算值未考虑全截面配筋率是否满足该表中数值,故需要自行核对总最小配筋率】。
d. 箍筋体积配箍率 :柱箍筋加密区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 0.8% ,二级不应小于 0.6% ,三四级不应小于 0.4% ,计算复核螺旋箍时,箍筋体积应折减 0.8 ;( 实际体积配箍率 =100 高度范围内 不含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除以 扣除保护层的混凝土体积; 根据柱轴压比算出的最小体积配箍率 = 配箍特征值(查《抗规》表 6.3.9 ) *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不小于 C35 ) / 钢筋受拉强度设计值。)
注 意 : 剪跨比不大于 2 ( 短柱 ,易出现在与梯梁连接和框剪结构中的柱中)宜采用复核螺旋箍或者井字箍,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 1.2% , 9 度一级时不应小于 1.5% ;另外 框支柱 宜采用复核螺旋箍或者井字箍,其最小配箍率特征值应比《抗规》表 6.3.9 内数值增加 0.2 ,且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 1.5% 。
e. 核芯区箍筋: 最大间距与最小直径按照《抗规》表 6.3.7-2 确定,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率特征值不宜小于 0.12 、 0.10 、 0.08 ,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 0.6% 、 0.5% 、 0.4% ;
a. 纵筋 :纵筋直径不宜小于 12mm ;一般纵筋间距不应小于 50mm ,一二三级及柱截面边长大于 400 时纵筋间距不宜小于 200mm ,四级、非抗震一级截面小于 400 时不宜大于 300 ;圆柱纵筋不宜少于 8 根,不应少于 6 根;
1 》 箍筋直径 一级不小于 10mm ,二三级不小于 8mm ,四级不小于 6mm ,柱根(嵌固部位)处不小于 8mm ;不应小于 d/4 ( d 为最大纵筋);
2 》 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 一级不大于 6d 、 100 ,二级不大于 8d 、 100 ,三四级不大于 8d 、 150 、柱根 100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柱 , 不应大于 100 ;
一级框架在箍筋直径大于 12mm 且肢距不大于 150mm 及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 10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200mm 时,除底层柱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 150mm ;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 2 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
3 》 非加密区箍筋间距: 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 10d ,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 15d ( d 为最小纵筋,此处规范中未说明是最大还是最小,判定为最小);另外非加密区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 50%
注意: 当纵筋配筋率大于 3% 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间距不应大于 10d 且不应大于 200mm ,( d 为最小纵筋直径 ), 此注意项判定为非加密区箍筋的要求 。
3 》 加密区箍筋肢距: 一级不宜大于 200mm ,二三级不宜大于 25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 300mm ,至少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活拉筋约束。
4 》 箍筋加密区范围 :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 1/6 和 500mm 较大值;底层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 1/3 ;刚性地面上下各 500mm ;剪跨比小于 2 的柱、框支柱、一二级角柱取全高;注意,三四级角柱没有全高加密要求,但是计算的时候还是要按角柱计算的。
b. 对于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柱 (短柱) :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箍, 一级 时单侧纵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1.2% ;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 1.2% , 9 度且一级 时不应小于 1.5% ;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 ,四级框架中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
板柱节点计算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1.9 及附录 F 。
1. 剪力墙截面 : 一般部位墙厚度 ,一二级不应小于 160mm 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20 ,三四级不应小于 140mm 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25 。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16 ;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20 。
底部加强区墙厚度: 一二级不应小于 200mm 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16 ;三四级不应小于 160mm 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20 。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12 ;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16 。
a. 轴压比 :一级时 9 度不宜大于 0.4 , 7 、 8 度时不宜大于 0.5 ;二三级时不宜大于 0.6 (此项需在建模阶段控制)
b. 剪力墙配筋率: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水平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 0.25% ,四级抗震墙分布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 0.20% 。;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的 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 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 0.3% 。
1 》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 分布筋间距: 不宜大于 300mm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 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区 竖向和水平分布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
2 》 分布筋直径: 不宜大于墙厚的 1/10 ,且不应小于 8mm , 竖向筋直径 不宜小于 10mm ; 拉筋间距 不宜大于 600mm ,直径不应小于 6mm 。
a. 轴压比: 对于剪力墙结构,底部楼层墙肢截面的 轴压比, 一级( 9 度)大于 0.1 、一级( 7 、 8 度)大于 0.2 、二三级大于 0.3 时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小于以上情况均设构造边缘构件。
b. 构造边缘构件: 截面尺寸按照《高规》图 7.2.16 确定, 注意不要按照《抗规》确定截面尺寸, 因为《抗规》中构造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比《高规》短;纵向钢筋配筋率及箍筋直径和间距均按《抗规》表 6.4.5-1 取用即可, 构造边缘构件箍筋无体积配箍率要求;
c. 约束边缘构件: 约束构件根据轴压比和所在墙体的类型及长度确定约束边缘构件长度,在结合规范中的图示来确定最终的约束边缘构件截面尺寸;纵筋配筋量直接 PKPM 计算结果配筋,最小配筋量结合《抗规》表 6.4.5-3 确定;箍筋结合《抗规》表 6.4.5-3 中,有轴压比查配箍率特征值,进而得出体积配箍率最小值;箍筋间距也查该表。
a. 注意: 剪力墙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 4 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介于 4~8 之间时,为短支剪力墙;大于 8 时为一般剪力墙。
a. 截面:跨高比小于 5 为连梁,不小于 5 为框梁。(楼面梁不宜支承在连梁上)
b. 连梁配筋时注意,只要一端与剪力墙在同平面内连接即认定为连梁,按连梁构造配筋,箍筋一律加密,上下纵筋配筋梁一样(考虑抗剪)。
c. 一二抗震等级的连梁,当跨高比小于 2.5 时,应加配斜向交叉钢筋。其构造要求及计算方法详《混凝土》 11.7.10~11.7.11
A. 底部加强区范围:剪力墙结构 从地下室顶板算起,范围可取底部两层和总高 1/10 二者的较大者;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范围从地下室算起,取至转换层以上 2 层,且不应小于房屋高度的 1/10 。
B. 墙肢与平面外的梁刚接时,可沿楼面梁轴线方向设置于梁相连的剪力墙、扶壁柱活在墙内设暗柱。 设墙时,墙厚不宜小于梁宽;设扶壁柱时,截面不应小于梁宽;墙内设暗柱时,截面高度可取墙厚,宽度可取梁宽加 2 倍墙厚。
暗柱或扶壁柱: 箍筋直径 ,一二三级不应小于 8mm ,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小于纵筋直径的 1/4 ;箍筋间距,一二三级不应大于 150mm ,四级及非抗震时不应大于 200mm 。
注意:本节为框剪结构专题内容,未提及的部分与纯剪力墙结构一致(即上一节内容)。
1. 剪力墙截面 : 墙厚度 不应小于 160mm 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20 , 底部加强区墙厚度: 不应小于 200mm 且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 1/16 。
a. 剪力墙配筋率: 框剪结构及板柱剪力墙结构的竖向、水平分布筋最小配筋率在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 0.25% ,不抗震时均不应小于 0.20% (规范中未提及与抗震等级有关,参考纯剪力墙结构)
1 》剪力墙的竖向和水平 分布筋间距: 不宜大于 300mm ,
a. 轴压比: 对于剪力墙结构,底部楼层墙肢截面的 轴压比, 一级( 9 度)大于 0.1 、一级( 7 、 8 度)大于 0.2 、二三级大于 0.3 时需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小于以上情况均设构造边缘构件。
b. 构造边缘构件: 截面尺寸按照《高规》图 7.2.16 确定, 注意不要按照《抗规》确定截面尺寸, 因为《抗规》中构造约束边缘构件的长度比《高规》短;纵向钢筋配筋率及箍筋直径和间距均按《抗规》表 6.4.5-1 取用即可, 构造边缘构件箍筋无体积配箍率要求;
c. 约束边缘构件: 约束构件根据轴压比和所在墙体的类型及长度确定约束边缘构件长度,在结合规范中的图示来确定最终的约束边缘构件截面尺寸;纵筋配筋量直接 PKPM 计算结果配筋,最小配筋量结合《抗规》表 6.4.5-3 确定;箍筋结合《抗规》表 6.4.5-3 中,有轴压比查配箍率特征值,进而得出体积配箍率最小值;箍筋间距也查该表。
a. 注意: 最剪力墙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 3 倍时,应按柱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
筒体结构高度不宜低于 80m ,高宽比不宜小于 3 ,对高度不超过 60m 的框筒结构,可按框剪结构设计。
1. 剪力墙截面: 剪力墙厚度、竖向和横向分布筋· 均参考按纯剪力墙结构 要求。
2. 截面参数指标: 剪力配筋率、轴压比、边缘构件设置、加强部位高度等均应符合 框剪结构 的要求。
a. 各层楼板在外角处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且单层单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 0.3% ,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间距不应大于 150mm ,范围见《高规》图 9.1.4.
b. 筒体角部附近不宜开洞,当不可避免时,筒角内壁至洞口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 和开洞墙截面厚度的较大值;核心筒或内筒的外墙不宜在水平方向连续开洞,洞间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 1.2m ;核心筒或内筒的的连梁宜设置对角斜向钢筋或交叉暗撑,做法详见 16G101-1 第 76 页详图。
1.底部加强区主要墙体水平和竖向配筋率均不宜小于 0.3%
2. 底部加强区角部墙体约束边缘构件长度取截面高度的 1/4
The End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遇到了一点小问题
内容不能包含下列词语
返回修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