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居住建筑设计 \ 万科130米超高住宅——“三角形”地块空间布局

万科130米超高住宅——“三角形”地块空间布局

发布于:2021-03-17 09:58:17 来自:建筑设计/居住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相比滨水地块所呈现的多元活力与高度复合的未来城市图景,与之隔丰北路相眺的三角地块则着重于打造契合中国传统人居偏好的静谧诗意宅邸:以扭转式布局应对城市经纬、底层架空结合三层级院落编织归家心迹、通过全干挂金属幕墙描绘精致而富诗意的宅邸细部。


0 1

应对城市经纬

作为一种基础几何形,三角形具有形态上的稳定性与空间感受上的私密性,然而在另一个维度上,三角形地块的大量空间边角与相毗邻的三条城市边界对内部空间的侵蚀——在奔竞大道、丰北路、外环路三条城市主干道的环绕下,这个呈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地块既拥有私密性较高不受打扰的腹地,也需要遮挡或消解城市道路对内部空间可能产生的影响。


如何在保量的同时塑造遮透有度的总体布局?如何既对城市道路形成有效适度遮挡又同时为挺拔的项目整体城市形象与宜人归家庭院序列预留可能?考虑到万科日耀之城所处区域的亚运会底色,项目回馈给城市的整体形象与空间友好性也成为设计关注点——经过多轮方案推演后,设计师找到了解答:扭转式总图布局。

▲三角地块鸟瞰概念意向图

地块高层建筑选型“2+2”模式(2个板式建筑+2个点式建筑),其中两栋点式建筑相错地布置在在丰北路与奔竞大道相交的直角口,在每一处城市界面均展示出挺拔的天际线,楼栋之间围合出的入口广场空间更丰富了人视尺度的空间感受;两个板式建筑垂直于外环路对称布置,对地块的锐角分别退让一定距离,既保证内部空间不受城市道路的影响,适宜的面宽与转角也消除了板式体量对城市空间的压迫性。

▲三角地块总体布局图

扭转式布局不仅能够塑造稳定对称的城市整体形象,更能在楼栋间留白轻盈宜人的可步入场景;不仅在几何关系上呼应地块关系,更从区域尺度完成因路网扭转带来的建筑肌理过渡。它如同一枚严丝合缝的拼图,嵌入由城市与空间感受共同交织的大图框中。

▲都心华宅住区人视概念意向图


02

编织归家心迹

日耀之城都心华宅住区的外向界面关注处理城市主干道与小地块间的尺度矛盾,而内部空间则着着重于塑造一种符合杭州城市气质与传统人居偏好的空间氛围:通过“4+1”层级的小区公共空间塑造一组由公共过渡向私密的入户园林序列。


通过一系列的空间递进实现心理感受的“物”、“心”二元转变以及让居者被划分进一个个更小、更紧密的群体是传统空间偏好下对于园林与巷弄空间的营造技法,而日耀之城则通过更现代化的空间布局诠释相似的心理动因。

▲四重空间序列分析图

丰北路与奔竞大道路口的入口广场成为空间序列的第一进,水景与硬质铺地广场相结合的设计不仅对城市界面展现步行友好的可进入场景,更在两栋点式建筑间构筑起具有门户感的社区入口;

▲都心华宅住区庭院入口叙事轴侧图

沿入口广场北侧布置的水景雕塑与观景亭是这条归家序列的第二、三层空间:作为主要节点的水景雕塑位于归家流线的转折处,在暗示空间轴线发生扭转的同时,更成为社区内垂直于外环路的对称中轴顶点与空间视觉重心,与之遥相呼应的观景亭则为归家者提供休憩的场所,并与水景雕塑在视线上形成充分的交互;

▲水景雕塑空间节点图

而社区空间的核心则是由两片社区庭院与一处中央景观泳池共同组成的“中央花园”。城市主干道的喧闹与繁忙被充分阻隔在宜人景观之外,给住户“家”的暗示与怡然的心理体验。


这种空间拓扑关系可以回溯到杭州这座城市本身:西湖景区取代其他城市的密集路网占据主城区大片腹地,让蓝绿景观资源在人为营造的空间集合立重新占据某种主导,是一种奢侈的诗意。

▲都心华宅住区内景概念意向图

四重空间序列依据尺度与开放性形成“放-收-放”的空间节奏,塑造出“豁然开朗”的空间感受,更增强了其自身的空间流动感与引导性。而经典的传统空间元素回廊亦接入日耀之城的场地中,丰富了四重空间序列以外的社区层级。


游走于曲曲折折的长廊,竹枝人面在回廊掩映间相对成辉,这是最具东方意趣的江南园林图景。日耀之城三角地块拓扑了这样的布局关系,用“廊”环绕不同的空间,成为建筑(私密空间)与景观(社区级公共空间)间的一层半透明空间帷幔。

▲回廊庭院结构空间拓扑示意

不同于常见的过境式空间,具有江南传统意味的“廊”是可以停留的。地块内的廊道依据接驳界面的属性呈现处三种各不同的气质:城市界面廊道鼓励停留、中心花园廊道塑造移步易景的感受、单元入口廊道则丰富了住区的“玄关空间”。


限定出入口广场的廊道为城市界面塑造了充足的“街道林下空间”,在过渡城市界面的同时也让城市转角得以呈现更积极的活动可能。


环绕中央花园设置的“廊”,不仅为住区厘清组团脉络、进一步围合社区花园,更进一步参考传统园林以廊围水的技法,通过细小景观节点的置入丰富空间、形成移步易景的空间效果。开敞的静水景观在廊道内折射出多变的光影,深植于文化的审美意趣就体现在这细微处。

▲社区内部回廊示意

环绕居住建筑的“廊”更限定出一重单元入口庭院。传统巷弄格局中生活的人往往因为组团的细分而天然被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邻里关系而因此更和睦热络。入口庭院为住户提供的私属氛围亦起到类似作用:进一步提示“家”的所在,让同一单元的居者成为跟紧密的小社群。

▲空间序列叙事图

从中央花园进入单元入口庭院,两处庭院的廊道形成一组复廊空间。属性不同的两侧空间通过墙与格栅的组合相互借景,空间递进在视线的渗透与感受的差异上达成平衡。

▲入口庭院空间概念意向图


03

描绘诗意宅邸

与滨水地块隔街相望的三角地块建筑在体型组合于滨水地块达成形式统一的同时,通过划分、材质、细部的变化形成整体气质的差异。

▲建筑立面生成图

建筑立面依回廊高度划分为廊上和廊下两个区域。廊下部分的立面充分结合景观,强调在近人尺度通过细节的雕琢及色彩、材质更温暖的选型,暖色的石材、铺设灯带的金属格栅、组织成一幅幅取景框的竖向格栅相映成趣,塑造适宜停留的场所特性、呈现经得起探究的精致立面效果。


廊上立面则着重于展现项目的整体效果,强调城市形象:设计采用全干挂金属幕墙,两个相咬合的体块内运用格网与斜框结合的划分方式进一步丰富细节:金属幕墙现代简约,玻璃材质通透晶莹,建筑矗立于城市道路畔,熠熠生辉恰如每一个诞生于此的明天。

▲现场施工状况 



城市发展、场所更迭的进程中,使用者对空间的偏好则往往仍固定于某些原型。因此,以文化底色与空间偏好为设计的出发点往往才能最直接地切入关键——毕竟无论城市与空间如何发展,其本元意义都是服务于使用者的某类载体。


三角地块正是在这一思路下诞生的设计:从人的偏好出发,兼顾城市观点。切实地考虑“人”对空间的评价:如何让三角形地块呈现更规整的视觉效果?如何抹除三条城市主干道对小地块中使用者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如何构筑符合使用者心理动因的空间序列?如何通过空间布局,为复兴热络友好的老式邻里关系铺垫?


将每一个“从人出发”的小问题的解答汇聚在一起,就是一个深究的大设计。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居住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28.71 万条内容 · 40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百年破旧老房,被设计师改成了五层楼大别墅!实在羡慕!

以下文章来源于:紫砂壶型大全 改造委托来自于老宅的主人,耄耋之年的冯老太太。她一共有5个子女,现在与她同住的是四儿子夫妇和孙子。逢年过节,另外几个儿女会回来短暂居住。 百年老宅 房子位于广州的老中心城区,是一整条街上的第一所房子。冯老太太在1929年从马来西亚来到广州上学,就住进了这套房子。她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这房子里度过,从结婚生子到儿孙满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