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国家战略 机遇下 的甘肃省淤地坝 建 管思考
朱建海
( 甘肃省水利厅 , 甘肃 兰州 730000)
[关键词] 淤地坝;四变;建设管理;甘肃
[摘 要]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减少入黄泥沙的重要水土保持措施。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历史机遇下,甘肃省将主动作为,不断思考求变,大力开展淤地坝除险加固和安全运行监控 , 借鉴先进经验大力新建高标准淤地坝 。 建立 “四变”改革机制 并施行 ,放下管理和防洪的包袱,集中有限的人、财、物用到真正需要管护的淤地坝上 : 一是 创新淤地坝建设管理机制, 将 周边需水迫切 、 上游来水量大的淤地坝提质增效变水库; 二是 对已淤满的淤地坝,与交通、城建等部门协商,从既有淤地坝名录中销号, 移交变公路, 由实际使用村组或责任单位承担管护责任 ;三是对淤地坝淤成的坝地进行 生态补偿 将其变为 农田 ;四是 对 已淤满或丧失除险加固价值的淤地坝进行销号,对其 所在小流域开展系统规划,合理配置各项措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 , 使沟道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变水沟 。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0-0941(2021)02-0001-02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造田、改善交通、保护生态的重要工程设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淤地坝建设,早年在梁家河任村支书时亲自带领群众修建的 “知青淤地坝”至今发挥作用,在后续调研中再次做出“淤地坝是流域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要因地制宜推行”的重要指示。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要负起责任,抓好黄河上游流域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工作。 2019年9 月 18日,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语重心长 地 指出,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
1 甘肃淤地坝 基本情况及面临的机遇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会处,特别是以陇中陇东为重点的黄土高原区沟壑纵横,降雨少、时空分布不均且多短历时暴雨,区内侵蚀沟道多,坡面冲刷及沟道强烈下切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裹挟 大量泥沙的浊流顺 着 沟道进入黄河干、支流,成为下游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早在明朝时期,先民就自发通过 “打坝造田”来增加粮田、遏制侵蚀。 新中国成立 初期, 甘肃 省在庆阳南小河沟、平凉纸坊沟试验建设了淤地坝,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 1970年 国务院召开 北方 地区 农 业 会议之后, 甘肃 省淤地坝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各类型淤地坝 1 600座 。 通过逐坝落实行政、技术、管护 “三个责任人”,加强淤地坝日常运行和防汛度汛管理,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完善“三类坝”防汛预案,细化“防、撤、抢”措施等系列举措,甘肃省淤地坝运行安全,未发生溃坝及较大安全事故。淤地坝 为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粮食产量、改善山区群众出行条件、促进区域农业综合开发、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黄土高原 地 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擘画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三农”工作重心已由脱贫攻坚历史性转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期、新机遇,淤地坝这一重要的水土保持 工程措施,其 建管机制必须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质量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改革深化和乡村建设行动实施。甘肃省将主动作为,不断 思考 求变,大力创新淤地坝建设管理工作,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方面先发力,出亮点。
2 甘肃省 淤地坝 建设存在的不足
2010年以来,国家暂停了新建淤地坝专项投资, 逐渐 转向按照轻重缓急对既有淤地坝实施除险加固 。 按照水利部印发的《黄土高原地区中型以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甘肃省 有 360座中型以上淤地坝列入水利部除险加固名录, 通过增设、修复和改建溢洪道,修复水毁坝体,处理坝体渗漏、裂缝等措施实施除险加固,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受资金不足及其他因素 限制 , 截至目前 甘肃省 仅完成 名录内 的 262座 淤地坝除险加固 。 另外, 全省 还有 650座 未 被 列入名录 的 中型以上淤地坝仅有坝体和放水建筑物(俗称 “两大件”),没有泄洪设施 ; 有 205座 其他类型 淤地坝存在不同程度的水毁现象, 存在安全隐患 ; 部分淤地坝所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汛期大量需水与淤地坝不能蓄水的矛盾突出 ; 部分淤地坝已淤满或丧失功能。
3 甘肃省淤地坝建设的思考
甘肃省 将 紧抓历史机遇, 强化摸排,对仍然存在安全隐患的淤地坝加快除险加固,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监控 ; 制定全省淤地坝建设规划,因地制宜新建淤地坝。
一 是大力开展淤地坝除险加固和安全运行监控。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既有淤地坝,按照轻重缓急,加快除险加固进度。借鉴 “河长制”成功经验,建立淤地坝“坝长制”工作机制,靠实管护责任 。 与气象、应急、通信等部门加强联动,利用互联网 +、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新时期淤地坝安全管理平台。优先对下游有村庄、住户的重点淤地坝安装视频精准监控设施,及时预报、转移、抢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探索推进淤地坝安全管理服务政府购买制,通过竞争选择有管理能力的第三方实施监管 , 从根本上解决 “重建设、轻管护”及“有人种地、无人管坝”的问题。
二 是大力新建淤地坝。 尽快修订淤地坝建设管理和安全运行的指导意见,加强对新建淤地坝的规范指导 。 优化坝系规划,建立层层拦蓄消能的沟道坝系。借鉴先进经验,探索推进集柔性溢洪道、水位预警处置、免维护为一体的新型淤地坝建设。 强化对 新标准 、 新技术 、 新工艺 的培训和推广 。配合固沟保塬等工程建设,建立从塬面到沟底的立体防护体系。在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剧烈 、沟道来水量大 区域,参照小水库建设标准,大力建设高标准淤地坝。 对坝顶承担重要交通功能的淤地坝, 按照效益共享,成本共担的原则, 协商 由多部门共同筹 集 资金 建设 。
4 甘肃 淤地坝 “四变”改革 思考
据统计,甘肃省现有 42座淤地坝 的 周边 , 苹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较好,需水迫切。 经多年运行, 甘肃省 有 574座中型以上淤地坝已达到设计淤积年限或已经淤满 , 部分已淤满淤地坝已成为群众耕种的高产良田,坝顶成了便捷群众出行的交通要道。 对防洪能力萎缩,拦泥淤地功能降低、丧失或者改变的淤地坝,与其 空挂 虚名,不如 思考求变 ,建立 “四变”改革机制 并施行 ,放下管理和防洪的包袱,集中有限的人、财、物用到真正需要管护的淤地坝上 。
一 是提质增效变水库。 淤地坝不能蓄水,但坝区周边特色种养业需水 又特别迫切 ,这是长期以来淤地坝面临的最突出矛盾 , 下一步需要 围绕 “蓄水”做文章。对周边种养业发展势头好,汛期需水迫切,沟道蓄水能力强的淤地坝 进行 提升改造,通过夯实心墙,坝肩及迎水面防渗加固,溢洪道配置闸阀、配套引提灌等措施,将淤地坝改造提升成小水库,促进水资源积蓄利用。
二是生态补偿变农田。 黄土高原土质松散、植被覆盖度低,遇强降雨特别是短历时暴雨,表层肥沃土壤顺沟而下,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淤地坝 蓄洪排清,在荒沟中淤造了大量 土肥水足、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 , 甘肃将 发挥政府在淤地坝建设管理中的主体责任, 依据土地质量评估情况, 探索将淤积的高产坝地纳入地方政府占补平衡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土地置换,由政府购买,反哺 其他 淤地坝建设与管护。
三是 近 自然治理变水沟。 对 已淤满或丧失除险加固价值的淤地坝进行销号,对其 所在小流域开展系统规划,合理配置各项措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现从坡面到沟道、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面防治,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探索推行 PPP模式,吸引社会及金融资本参与建设管理,形成主体多元化、投入来源多样化、资源开发多渠道的新格局, 高质量 推动 小流域综合治理 。
四是 销号移交 变公路。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区交通极不便利,严重制约着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 而 建成的淤地坝 的 坝顶成了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 既 方便了群众 的 生产生活, 又 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对已淤满的淤地坝,与交通、城建等部门协商,从既有淤地坝名录中销号, 移交变公路, 由实际使用村组或责任单位承担管护责任。
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淤地坝是流域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甘肃 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谋划长远的同时,注重干在当下, 在全面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中 构建淤地坝建管新格局 。
[作者简介] 朱建海( 1963 — ),男,甘肃平凉人,高级工程师,党组书记,从事水利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 2021-01-10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返回版块5.96 万条内容 · 157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