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控制丝状菌膨胀的4种方法

控制丝状菌膨胀的4种方法

发布于:2021-02-19 14:27:19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在实际运行中,导致丝状菌膨胀的原因有很多,这就要求运行管理人员认真分析和把握现状,找出导致丝状菌膨胀的原因,针对性的进行多方面的调整和配合。今天,我们就丝状菌控制方法进行分析。
 
1. 工艺控制参数的严格管理
 
通过规范控制参数的调整可以做到对丝状菌的有效控制。这种方法在实践中主要针对轻度、中度早期膨胀的丝状菌控制,而对高度膨胀或极度膨胀的丝状菌几乎无效。主要工艺控制值参考方法如下:
 
1.1溶解氧控制值的有效性


在溶解氧方面,在曝气池出口值控制不低于3.0 mg/L,曝气池首端保证不低于1.0 mg/L。如果首端曝气量不能有效满足,可通过利用降低进流水量和减少活性污泥回流量的方法来满足,以免丝状菌在此部位发生环境优势增殖。
 
1.2 食微比值(F/M)的有效控制
 
活性污泥食微比的控制,本质上是由进水有机物浓度值和活性污泥浓度两方面来决定的。我们认为最佳的食微比值在0.15左右,低于0.05的情况是尽量需要避免的。在食微比控制值修正到正常值后,对轻中度的因负荷原因导致的丝状菌膨胀可以起到有效抑制作用。
 
1.3 营养剂不合理投加控制
 
在成分单一的工业废水中,由于有关营养剂及微量元素不足导致了丝状菌膨胀,所以需要协调各种营养的平衡来保证菌胶团的正常生长,一方面是补充足量的氮、磷营养剂,放流出水中氮磷含量以接近但不超过国家一级排放量标准的控制值为参考;另一方面是在生化池首端投加营养剂时,务必做到均匀连续的投加。
 
2.引入惰性物质抑制丝状菌的高度膨胀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高度和极度膨胀的丝状菌,通过简单的方法很难有效阻止,但可以投加惰性物质来抑制丝状菌的膨胀。足量的惰性物质流入生化系统,强化活性污泥的相对沉降性能的同时,还对丝状菌的结构起到了破坏作用,降低其膨胀程度,繁殖速度也会降低。因此,通过引入惰性物质,对丝状菌的抑制作用是明显的。
 
3. 高pH值废水有效抑制丝状菌膨胀
 
丝状菌对高pH值废水的适应能力远低于对低pH值废水的适应能力,为此,运用高pH值废水来抑制丝状菌的高度膨胀是非常常用和有效的方法。下面就对高pH值抑制和杀灭丝状菌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3.1 运用环境状态
 
由于高度级别以上的丝状菌,其单体暴露在水体中更加明显,所以受到高pH值废水的影响就会更大。因此,丝状菌在高度以上级别的状态下运用效果最佳。
 
3.2 基本条件配备
 
要达到高pH值废水,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进入废水处理厂的待处理废水本身pH值高;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向废水中投加碱类物质(如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钠),调节成为碱性污水。
 
3.3 pH值调整度及量
 
根据实践经验,pH值控制在曝气池整池10.0一线,持续时闻4~8h左右能够对丝状菌起到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但持续时间不要超过24h,以免出现活性污泥无法恢复的不良后果。
 
3.4 高pH值废水调整抑制丝状菌步骤
 
我们就对如何具体运用高pH值废水调整抑制和杀灭丝状菌进行步骤上的说明。


  • 进流废水通过调整池充分调节,在流入物化区之前,我们需要将废水pH值稳定在10.0左右。
  • 均匀地将高PH值废水抽入后续处理系统,在物化区前期可以控制pH值在11.0左右流入到后续物化沉淀池。
  • 严密监测物化沉淀池各点和流入生化系统首端的废水pH值,保证物化沉淀区各水平面监测到的pH值平均值不高于10.5。
  • 为了配合生化系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混合液pH值提高的要求,需要将活性污泥的回流值控制在最小值,通常回流比控制在5%。
  • 在曝气池曝气和搅拌的作用下,沿曝气池出口方向pH值会逐渐升高,根据水力停留时间可以粗略地估算出整个曝气池pH值升高到10.0所需要的时间。
  • 当整个曝气池pH值上升到10.0一线的时候,活动性纤毛虫将死亡消失,后生动物和附着类原生动物失去活性,而且活性污泥沉降比变化不大,但是上清液出现大量解体的絮体导致混浊,越是混浊越是说明pH影响明显。
  • 作用时间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指标,根据活性污泥沉降比上清液混浊状态以及显微镜对附着类原生动物的观察并辅以曝气池液面新增浮渣状态,能够很好的确认高pH值需要作用的时间,通常选用4~6h。
  • 通过显微镜观察丝状菌的折断状态、活性污泥沉降比的状态,能够很好的判断出丝状菌的抑制和杀灭状态,同时也能很好的了解到活性污泥中菌胶团受到的影响程度。
  • 随着生化池pH值的逐渐恢复正常值,活性污泥菌胶团性状也开始逐渐恢复,丝状菌膨胀现象也没有了。
 
4. 利用漂白粉抑制和杀灭丝状菌


因为漂白粉是杀菌剂,且丝状菌吸收杀菌剂的能力也强于菌胶团,所以可运用漂白粉的这个特性对丝状菌进行抑制和杀灭。
 
4.1 运用环境


利用漂白粉来抑制和杀灭丝状菌的使用环境,重点是针对极度膨胀和高度膨胀的丝状菌,对中轻度不适用。
 
4.2 投加量确定
 
投加量至关重要,投加过量很可能将正常菌胶团全部杀灭,而投加过少很可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使生化系统出水出现恶化。通过不同比例投加后对活性污泥的抑制情况来确认最佳投加漂白粉量,主要通过显微镜观察原后生动物的活性和存在数量,以及丝状菌的受损程度来确认。
 
4.3 投加步骤
 
  • 确定投加量,投加量按70~90g/m3计算即可;
  • 确定投加频率,每隔5min投50kg,应该控制在1/2生化池水力停留时间长短范围内投加完毕,保证投加漂白粉的有效性和对活性污泥的安全性。
  • 投加漂白粉后,频繁检测对活性污泥的影响程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 投加完漂白粉后,持续作用时间也与高pH值废水对丝状菌的抑制和杀灭过程相仿,判断依据主要也是显微镜观察;
  • 经过漂白粉抑制和杀灭的活性污泥,其丝状菌折断明显,在恢复各项活性污泥控制指标后,通常在3天内活性污泥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1.96 万条内容 · 138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你在用什么方法计算污泥回流量?

作者 |水圈一哥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回流量得出的答案也不太一样,这是因为每一种方法的最终目的不同,有时候遇到某个指标异常时调整回流量可以让出水达标,有时候是日常运行过程中调整回流量能让系统更稳定,有时候遇到突发情况调整回流来解决问题。 二沉池的污泥回流属于外回流,有的工艺是回流到厌氧池有的工艺直接回流到好氧池,还有的工艺在A段和O段都有独立的二沉池和回流系统,此时每个二沉池的回流比各不相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