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建筑人员的BIM之路:想说“爱”你不容易

建筑人员的BIM之路:想说“爱”你不容易

发布于:2021-02-07 13:53:07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来源:BIM新看点,侵删!

更多专业讨论,行业资讯,免费资料课程→扫描底部二维码加入群聊↓↓

”建筑信息模型“BIM描绘的前景,是一个让建筑设计者无限向往的未来:

1. 通过参数控制方案的修改,一键式搞定甲方和业主,彻底告别熬夜脱发的烦恼;
2. 多工种不同的协同建模,碰撞自动的检查,三维式的自动出图,彻底告别早期的CAD;
3. 无缝衔接的施工运营,对接产品选型型号,实时在线监控现场,有效的管理变更。 从建筑信息模型BIM传入国内到今天,前前后后已有了10多年。现实情况是,在建筑设计者这里,这几点似乎没哪条兑现。
俗话说,成功尚未到来,努力还需继续。 太复杂的综合项目来不及用,太简单的项目也没啥用。中国建筑设计者还被迫发明了一组新词:
“正做”vs“倒做”
这组词今天已经赫然变成了建筑行业术语。 前几天看到有文提到国外事务所对BIM的竞相吐槽,原来他们BIM推进的也没我们想象那么好。
那也可能真不该单独埋怨中国建筑设计者们忙着挣钱不思进取。
当代任何最新的建筑潮流和思想实验,都能在第一时间反射到国内建筑设计者群体中,在多年前就已经有比较复杂的BIM项目实践落地了。
目前这种情况可能确有超出个人能力的体系性问题存在。 桌子公司多年的奋力公关,最成功的并不是建筑设计者(那是十年前了),应该是对管理层面的宣传洗脑,到处试点强推,恐怕也只有不实操软件的人才会对软件拯救世界抱有执念。
这两年又借着建筑行业“人工智能”的东风,总有人有意无意地试图混淆BIM和人工智能的概念,制造BIM也很“智能化”的错觉。 但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以目前业内的智能化水准,还远没有达到一个普通本科生的水平。
BIM能干的最智能最智慧的事情,也就是检测红线和退界问题。
略复杂一点的建筑高度都不一定能搞定:规划高度、消防高度,坡屋面高度,屋顶机房什么情况可以不算高度,实体女儿墙和幕墙护栏板的计算差异,室外地坪基准如何取值,航空限高如何退出施工高度等等? 还有建筑面积计算,听上去好像机器按路子跑跑就能做,但哪知这本薄薄的面积规范,集成了二十多年开发商与政府斗智斗勇的精髓。
 当然,除了吐槽经历的某些试行的奇葩审查用的BIM,倒是很想聊聊建筑设计者实操BIM的一些感受。BIM在学术上是一个广泛的数字技术范畴。通常说的BIM,一般特指相关软件做模型和出成果。 在BIM这件事上,似乎施工单位比建筑设计者们的积极性更高。
但问题是,没有设计阶段参与的BIM就是一次彻底的“倒做”,错过了校验并修正设计的最佳阶段。
而施工方的BIM技术人员并不一定真正理解设计的意图,往往多是机械地检查碰撞、盲目地降低净高,或者绕行。纯粹以便于施工为目标,越做BIM净高越低。
这是不是就和BIM的初衷南辕北辙了,而且建筑设计者一定要警惕这种打着BIM幌子不按图施工的队伍,他们的管综水平一般都比设计院差远了。 
现在来看,相关软件作为一种绘图手段,尤其是施工图制图手段,依然值得推广,“正做”取代“倒做”也是大势所趋。
但需要在协同、工期、设计需求以及软件自身的进化上取得平衡,只有让建筑师和他的小伙伴们觉得更快、更好用、更简单,才能产生革命性的迭代。
光靠试点强推只会造就一批分包公司,要想实现BIM的革命,还有非常非常漫长的路要走。

想了解更多行业资讯,欢迎加入土木在线微信交流群~

为了近距离服务大家和顺应潮流,我们决定开放多个专业微信交流群,希望可以给您带来 <各项福利>

1、遇到专业上的疑难可在群内得到解答。

2、专业资料、讯息的传阅分享。

3、获得不定期免费公开课/讲座特权。

附上群内资料分享截图:

还在等什么,赶快使用微信扫码加入吧~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12 条内容 · 5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BIM是啥包括什么?国内常见BIM导入阶段有哪些?

关于BIM一些基础知识笔者之前已经介绍很多了,但是很多小白还是不断的询问相关问题,今天笔者就与各位聊聊BIM是啥包括什么?国内常见BIM导入阶段有哪些? 0 1 BIM的两大要素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