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控制总氮的排放 水中氮元素的过量排放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出现水华赤潮。生物法去除总氮的过程中,池体数量较多,使生化的结构较为冗杂,特别是厌氧池溶解氧含量难以控制,反硝化的效率受到抑制,一方面反硝化菌富集较慢,且容易滋生杂菌争夺生存环境,另一方面,庞大的池体结构使产生的氮气不能及时排出,增加了占比较大的无效空间,反硝化菌的数量始终维持在一个总数较低的水平,致使脱氮负荷难以提高,传统生化中培养出的反硝化菌脱氮负荷通常小于 0.2kgN/m 3 d ,而针对工业废水而言,其较高的盐分及毒性会使大量反硝化菌死亡,从而进一步降低此过程中的脱氮负荷,是脱氮效率再次降低。
关键词:市政生活污水;污水处理;生物菌种;总氮.
调试案例: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市政污水总氮超标
工艺流程:两级A/O工艺
项目情况:
该项目为市政污水,COD60mg/L,总氮20mg/L,氨氮不到1mg/L,总磷0.2mg/L。
日处理:150m?/d,池体有效容积为55m?,反硝化区域大于25m?。
项目问题:
1)总氮超标。总氮进出水基本上没有变化,反硝化池对于总氮基本上没有处理能力。
2)之前在投加反硝化细菌的过程中,使用温度较低的水(5°)与反硝化细菌一起进行搅拌,导致反硝化细菌没有激活就被投加入反硝化池中,加之反硝化池中水温大概为(7°)也是比较低的,以至于反硝化细菌没有发生任何作用,总氮未达到去除效果。
3)两级A/O工艺,投加碳源的比例是7/3,碳源投加不均匀,导致第二个A池里的碳源不足,影响其对总氮的去除能力。
项目建议:
1)反硝化池中反硝化细菌不足,建议投加25kg甘度反硝化,提高反硝化池对于总氮的处理能力。
2)细菌激活时候水温不易过低,最好在池外激活,激活的水温最好在25°左右,搅拌均匀之后放置30分钟再投加在反硝化池内。
3)针对反硝化池内水温较低的问题,建议采取加温装置,将水温保持在15°以上。
4)碳源投加比例改成5/5,致使碳源的投加保持均衡。
甘度|做好菌种 做好服务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43 万条内容 · 145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膜分离过滤浓缩设备的工艺优势分析膜分离过滤浓缩设备主要应用领域为特殊物料的脱色、脱盐、浓缩,发酵液的后处理,固液分离和菌丝过滤,有机合成后的浓缩回收。 膜分离过滤浓缩设备类型: 1、膜分离设备-微滤器(MF) 膜孔径>0.1~5.0μm,工作压力300kPa左右。可用于分离污水中的较细小颗粒物质(<15μm)和粗分散相油珠等或作为其他处理工艺的预处理。 2、膜分离设备-超滤器(UF) 膜孔径0.01~0.1μm,工作压力为150~700kPa.超滤器可分离污水中细小颗粒物质(10μm)和乳化油等,回收有用物质(如从电镀涂料废液中回收涂料,化纤工业中回收聚乙烯醇),在用于污水深度处理时,可去除大分子与胶态有机物质、病毒和细菌等,或者作为反渗透设备的预处理,去除悬浮物质、BOD和COD成分,减轻反渗透的负荷,使其运行稳定。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