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纽约第一网红地标涅槃重生,如何保留城市的文化记忆?新建筑与旧建筑又该如何共生?

纽约第一网红地标涅槃重生,如何保留城市的文化记忆?新建筑与旧建筑又该如何共生?

发布于:2021-01-25 11:41:25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空间


2021年1月1日, 纽约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列车大厅 (Daniel Patrick Moynihan Train Hall) 正式开放!

 

之前的几十年间,无数的通勤者们只能在地下通行,忍受着阴暗拥挤的出行环境,新车站的建成将扭转这一局面。

 

这个项目也是纽约市几十年来一个具有 里程碑式意义 的市政项目。

 

新的莫伊尼汉列车大厅与宾夕法尼亚车站隔街相望

(图源:SOM)

 

SOM合伙人 Colin Koop 兴奋地表示:“ 这是纽约建城史上的高光时刻!”

 

为什么这座车站的建成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

 

因为它是在宾夕法尼亚车站原址上的扩建的工程,再现了这座纽约昔日地标的荣光。


从前的宾夕法尼亚车站,繁华的大候车室

(图源:豆瓣,摄影师:Drahomir Josef Ruzicka)

 

如今,我们只能从老照片和希区柯克导演的电影 《火车怪客》 中,看到往日宾夕法尼亚车站的生动场景……

 

1951年电影《火车怪客》截图

 

1963年,宾夕法尼亚车站被拆除,这为纽约市的城市建筑带来了持久的伤痛。

 

当时, 《纽约时报》 的建筑编辑评论:

 

“直到第一次爆破拆除之前,没有人相信宾夕法尼亚车站会被拆除;没有人会相信纽约政府竟然容忍这种有着罗马时代般典雅的最高大,最精致建筑瑰宝的史无前例的破坏行动。”

 

宾夕法尼亚车站的故事,要从 110 年前 讲起……


 

01


被拆:

曾经我们像神一般降临纽约,

现在我们如老鼠般乱窜

 

宾夕法尼亚车站始建于1910年,由当时的铁路三巨头之一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投资约1亿美元修建,是当时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地下车站之一,而地上的车站大楼部分,也是最大的室内建筑之一,宏伟且高贵。

 

(图源:archdaily)

 

宾夕法尼亚车站有灵感源于古罗马卡拉卡拉浴场的候车大厅的粉红色花岗岩的外墙和古罗马盛殿风格的石柱,还有用透明玻璃和钢筋支起的月台天蓬……都展示出华贵威严的姿态。

 

历史学家 Jill Jonnes 在他的著作 《征服高登——镀金时代的史诗》 中称,宾夕法尼亚车站是 “运输史上的多里安神庙”

 

巴尔的摩大阳报也曾于2007年回顾说: “(宾州车站)是由一座岩石、玻璃、雕塑组成的人类能想像出来的最庞大的建筑。”

 

(图源:archdaily)

 

阳光从天窗倾泻进候车室,洒在大理石地板上,让来来往往的旅客感到这座庄严的建筑是为自己而建。

 

车站入口的顶部,有22只镀金的凯撒雄鹰雕塑,和鲜花少女一起,守卫着车站,如同凯撒的雄鹰守护着罗马帝国。

 

(图源:archdaily)

 

然而这份荣耀并没有持续多久。

 

二战之后,高速公路、飞机兴起,坐火车的人少了,又赶上经济衰退……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开始亏损。

 

1961年,公司决定拆除车站,出租土地以求生存。

 

此举激怒了很多人,建筑师们、市民们纷纷走上街头,呼吁留下车站。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简·雅各布斯(左二)也参与了抗议

(图源:那一座城)

 

抗议持续了整整两年,但是仍然没能挽留住这座车站。

 

1963年10月28日,一声爆破惊醒了纽约市民,花岗岩石柱断裂,雄鹰落在地上,少女像也被随意扔到了土里……

 

车站还是没了。

 

被随意丢弃的少女像

(图源:那一座城)

 

对一座伟大建筑的拆除,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无知。

 

甚至有纽约市民感慨说, 看到宾夕法尼亚 车站被拆除,感觉就像看到自己的生命消逝一样。

 

昔日骄傲的雄鹰被运走了

(图源:纽约消费指南)

 

上的建筑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没有特色的商业中心。在宾夕法尼亚车站的遗骸之上,建起的是麦迪逊广场花园,每天几十万通勤者,只能在地下的铁路里进进出出。

 

艺术史学家 文森特·斯卡利 (Vincent Scully)对此说了一句犀利的评论: “曾经我们像神一般降临纽约,现在我们如老鼠般乱窜。”

 

左:原来的宾夕法尼亚车站;

右:现在的宾夕法尼亚车站

(图源:维基百科)

 

宾夕法尼亚车站的消逝,唤起了人们的反思,引发了全美关于建筑历史的保护:要警惕对城市的大拆大建,要保护和尊重城市的延续性。

 

1965年 ,纽约 《城市地标保护法》 诞生了,法案中称,不仅要保护物质层面的地标,更要保护经历时间沉淀和人们生活记忆累积而成的精神地标。 1966年 ,联邦政府通过了 《国家历史保护法》

 

一座车站的死亡,保护了美国很多建筑免遭拆除,如今已经成为著名景点、诸多电影取景地的纽约中央车站便是其中一座。

 

纽约中央车站

(图源:维基百科)

 

以错误的态度对待历史,是一种耻辱。

 

宾夕法尼亚车站的拆除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也是美国城市规划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城市更新的重点从大拆大建的再开发模式,转向最大程度的开发现存建筑环境资源,同时也促成了建筑设计中的文脉主义、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发展。

 


02


重建:

新的宾夕法尼亚车站,

能否重现百年前的荣耀?

 

正因为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宾夕法尼亚车站的重建计划可能是近30年来,全美国最多人参与的一次 公共建筑重建计划

 

由SOM建筑设计事务所交出的这份答卷,尽可能用现代建筑美学,去还原车站被拆除前的宏伟景象。但也不是对旧车站完全的复刻还原,更多的是古典与现代的碰撞。

 

新的列车大厅 位于原来的 邮政大楼分拣中心 (约2,880平方米)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高达258米的玻璃拱顶天窗,它令车站大厅得以重新注入阳光与活力。

 

(图源:SOM)

 

拱顶的网状结构,还原了1910年车站大厅的华美穹顶,也为大厅带来了轻盈感,彰显了新古典主义的设计工艺。

 

昔日的车站大厅

(图源:archdaily)

 

今天的车站大厅

(图源:SOM)

 

中间桁架上的时钟由Pennoyer建筑事务所设计,也是在向老车站致敬。


(图源:SOM)

 

车站的内部空间,采用来自田纳西州的 桂格大理石 (Quaker marble),给人以温暖、平静、庄重的感受,车站内精心设计的视觉标识,也使动线更为流畅。

 

(图源:SOM)

 

地下候车厅采用复古设计,新古典主义的木质座椅和大理石地砖还原了车站旧日的风貌。

 

(图源:SOM)

 

墙上的壁画,是加拿大摄影师 Stan Douglas 为还原 旧日宾夕法尼亚车站 日常场景而拍摄的照片。

 

(图源:纽约消费指南)

 

面向33街的车站出口天花板上,是纽约艺术家 Kehinde Wiley 创作的天顶彩色玻璃壁画,壁画是在向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画《创世纪》致敬,里面的人物造型却是以嘻哈打扮的少数族裔青年为主。

 

(图源:SOM)

 

车站大厅连接着9个站台和17条铁路,方便旅客实现 从铁路到地铁 的无缝换乘,便于人们城际间的往来出行。

 

(图源:SOM)

 

新的车站能否延续百年前的经典,成为新世纪的传奇,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03


启示:

我们该如何治愈历史的伤痛

 

与宾夕法尼亚车站类似的悲剧,在我国也曾上演。

 

德国建筑大师 赫尔曼·菲舍尔 (Hermann Fischer) 曾在济南设计了一座火车站,于19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有着典型的德式建筑 匀称、厚实 的风格。

 

它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 “到远东最值得看的第一站” ,也曾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类教科书上的范例。

 

济南老火车站

(图源:百度百科词条)

 

1992年,济南铁路局为了扩大车站面积,不顾专家学者们的反对,拆除了老车站,建了新车站。

 

21年后的2013年,他们又后悔了,决定重建老火车站,但早已经没有了图纸和原材料,只能参考一些老照片,复原又从何谈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学教授直言,重建济南老火车站是 “一蠢再蠢” ,因为完全还原已不可能,只能做出一个拙劣的赝品。

 

现代城市的魅力在于新与旧的交融,历史建筑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全部推倒重建,便是对历史文化记忆的抹杀。

 

如果能够完整地保留历史建筑,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如果老建筑已经丧失了原有的功能,盲目的保留也会阻碍城市的发展。最好的方法是对历史建筑进行合理的修缮,这样既能保持历史建筑的本色,又能促进建筑的多样化发展。

 

有些大胆的建筑师摒弃了传统的 “修旧如旧” 手法,以局部增加新建筑形式的方法,大胆地展现了现代建筑的种种设计思想。

 

比如,《哈利·波特》中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所在地,位于英国伦敦的国王十字车站,这是一座1852年便启用的历史建筑。

 

为迎接2012年奥运会,车站进行了重新设计改造。建筑师John McAslan设计了一个跨度150米、覆盖整个半圆形西大厅的白色网格顶篷,并与原车站的墙面相接,改造后我们仍能看到原车站的砖块和砌体结构,该建筑的改造是现代技术与古典语言的完美融合。

 

国王十字车站

(图源:archdaily)

 

这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建筑师根据原有空间的特点,赋予其全新的功能,并以此重现城市文脉与历史文化,让建筑,让城市能够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演进。

 

人类文化学家艾戈·克皮托夫说: “地标是潜在的‘说书人’,它承载着传说与故事。”

 

在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保留城市的文化记忆?新建筑与旧建筑又该如何共生?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历史建筑被拆除了?又有哪些成功的改造案例?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 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 沙发

    学习了火车站设计新理念,多谢了。

    2021-01-26 08:45:2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印度首家应对疫情的餐厅出现!乡村但实用,错层式用餐体验绝妙

RENESA建筑工作室的最新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在印度第一家响应新冠肺炎的餐厅和酒吧背后的最新建筑设计思想和安全座椅类型。在这种全球性冠状病毒大流行中,当公共场所的本质受到威胁时,餐饮业的未来受到了无数次质疑。 现在,必须重新考虑我们的公共空间将如何适应COVID-19后时代并采取必要的行动。认识到“社会疏远”至关重要,我们的各种日常生活空间将面临不可避免的变化。考虑到当前的情况,需要针对这种史无前例的流行病采取适当的建筑解决方案,该工作室已经为印度的新德里(印度)社会分支机构构思了印度第一家餐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