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设计说他是“背锅侠”,工程人就笑了

设计说他是“背锅侠”,工程人就笑了

发布于:2021-01-18 14:10:18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复制转发]


维基百科上关于设计最简单的定义就是: 一种有目的的创作行为。


那具体到建筑设计,就是为 “满足特定建筑物的建造目的而进行的设计”。


总之,这是一个高度智力集成的创作过程。


由于一直从事工程岗位的关系,我日常工作中,接触最频繁的,就是设计院或者设计部的同仁们。从这个角度讲,我是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的。


这些感受、评价,未必客观。很有可能,只是我遇到的个例而已,并没有什么代表性。所以不当之处,先请来自设计的同仁们海涵。


必须先要强调的一点是,工作多年来,我从设计同仁那里——无论设计院还是设计部——都学到太多的东西。


他们中很多人,都给予我真诚的帮助和指导,在此一并鞠躬致谢。



在我接触到的从事设计行当的人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群体:一个是设计院,另外一个就是地产公司的设计部。


无论是在设计院工作,还是在地产公司的设计部,从事设计的人员,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比如教育背景相似,大部分都是房屋建筑设计的相关类专业。地产公司的设计部人员,履历中也普遍有着丰富的设计院工作经验。


日常工作中你会发现,即便设计这样一个非常强调专业性的行当,技术之外的诸多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设计师专业能力,职业操守,甚至脾气秉性性格特点等。


我在山东某项目,设计团队中就遇到一位H老师。看过往经历,东南大学建筑学的本科,清华大学建筑学硕士,而且是注建和注规双注册。


这样的学业履历和执业资格,真是让人羡慕到绝望。只可惜,他很不善于与人沟通。


我们那个项目在进行消防审查时,地方消防大队对一处消防设计提出异议。


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有异议就是要积极沟通。结果H老师电话里一通据理力怼,直接把话聊死。


其实对方并未像他想象的那样在“刁难”,他们只是根据项目所在地消防中队的设备情况和施救能力,给出更符合现实情况的意见而已。


同样,我在无锡某住宅小区项目,关于防水设计构造内容与设计师沟通时也遇到了障碍。


那是一位年轻的主创设计师,对规范的理解比较片面、教条,让你感到无可奈何。


雪上加霜的是,我们公司设计部负责人,同样也是个生搬硬套的“拗相公”,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为了这个工艺节点,反反复复讨论了七八次。


都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反之兵遇到秀才,一样的说不清道理。


相比这种纯技术层面的沟通障碍,那种主观因素认知差异造成的分歧,大家的论述重点不在同一个频道中造成的争执就更难以达成一致。


我们一个酒庄项目,厂房区域的电动排烟天窗,主创设计师选定的单扇尺寸达到2800×1400mm,而且仍然坚持平开方式,比较罕见。


于是工程会同材料部,给设计提出建议,厂房位于山顶,开启后承受的风荷载太大,不安全,可否减小尺寸或者更换窗型?


结果主创设计师一听就暴跳如雷,认为这个建议是在“临门一脚了擅改设计”,是典型的“思维不行”。


这话听后真的让人心理阴影面积,瞬间可以达到三房两厅。


虽说这位主创设计师坚持要打造“艺术品”而非产品的信念让人敬佩,但工艺选型方面,事前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还是必要的。


就是这个酒庄项目,因为设计求新求异,选用了不甚成熟的建造工艺,最终导致建造成本超乎寻常的高。


在我的认知水平和评判标准里,这就不是一个好的设计作品。


就像悉尼歌剧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说明她从建筑设计角度看,是非常成功的。


但这个项目,当初设计计划四年建造完成,预算七百万澳元。


结果却足足用了十四年,造价更是达到惊人的1亿零2百万澳元,这个“成功”,是不是要打个折扣?


据说悉尼歌剧院落成典礼的那一天,并没有邀请设计者丹麦设计师约恩·乌松参加。


而且说来有趣,现在大家看到悉尼歌剧院,都认为是船帆或者贝壳造型,其实设计师的创作灵感,是来自“剖开的橘子”。


说到这里,想起前两天我经过上海体育场(习惯上叫它“八万人体育场”),那里正在翻新修整。


我曾经看过一篇分析上海体育场结构设计的文章,说是因为建筑设计选型得当,上海体育场的含钢量指标,只有北京的“鸟巢”的六分之一,与“鸟巢”的烧钱相比,这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设计。



我接触的从事设计行当的另一个群体,就是地产公司的设计部门了。


跟设计院的设计师们打交道,是因为合约关系建立起来的工作往来。那公司设计部门,面对的则是自己的同事了。


首先要说,地产公司设计部门人员的日常还是比较忙碌的:从投拓拿地开始,直至竣工验收交付,全过程都离不开设计部门人员的参与。


对内要对接投拓、运营、成本、营销、开发、工程等部门,对外还要学会与规划、环保、消防、电力等部门协调与沟通。


设计部在充分整合项目的产品研发、品控定位、运营节点、营销需求、成本控制、施工组织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同时,还要特别留心,别让上述部门甩出的锅扣在头上。


毕竟,因为 越处于地产产业链的后端,越要拿出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了,没多少浆糊可捣。


我有时看到,许多设计同仁们感叹,自己是“背锅侠”。作为工程岗的我,能理解,但却难有共情心。


毕竟设计部门接下的锅,最终都是要向设计院出货,最后一棒,再由工程条线接下。


【图片来自网络公号】


我原来所在的集团公司,在每个项目都会用到的铝合金门窗问题上,总要颇费一番周折。


从型材到节能指标,再到窗型、造价,设计部在“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的好”的多方加持下,最终确定下来都要耗上个把月时间。


再说个例子,项目公共部位的地砖花色选择。材料商送样六七次,一直拖到现场已经起灶等米下锅了,还是确定不下来。


于是赶紧追问集团总师室,定不下来的原因在哪里?答复说,这些玻化砖样品,一看就是玻化砖!那玻化砖要像什么?要像大理石的,要跟真的一样!


如果说铝合金门窗这个事情,还有多方掣肘的因素在,多少还有那么点儿身不由己。那玻化砖这种情况,就是有点儿“自寻烦恼”的意味了。


一定要在二百多种黑色中,找到最“五彩斑斓的黑”?遇到的好像不是设计师,而是乔布斯。


我之所以吐槽这类事情,是因为在这个阶段,设计拖沓十天半个月的,往往不觉得有多长。


但现场如果需要抢回这段工期,却是要费上九牛二虎之力的,而且代价不菲。


再有一点让我颇为不解的是,地产设计部门人员,面对设计院时往往都有一种优越感,这种蜜汁自信真不知从何而来。


前面说过,地产公司的设计管理部门人员,大多都是设计院出身。本系同根,相煎何急?


而且从专业性的角度看,我觉得任何一家地产公司的设计管理部门,都很难跟一家正规的综合设计院相提并论。


在大型设计院工作十年,可能连主创设计师都做不到,但去了地产新贵,就是区域设计总监了。


也有人拿设计“管培生”举例,认为甲方设计部门,只要懂管理、会强排、能开会、挖货值就够了,一样可以做的风生水起。


可能我是那种被揶揄的“古典地产人”吧,我还是固执地认为,设计和工程这类专业与经验并重的岗位,离不开来自一线的实践和积累。


否则“管培”的结果,只会培养出钱钟书先生笔下的公鸡:自己本身不下蛋,却还要去指导别人。


【图片来自网络


我能明白招聘启事彰显职位高大上的本意,但看上去莫名带有一种喜感。



对于设计这个行当,我作为一个外行,还总有那么一点儿期待,期待设计行业的生态,能够有所改变。


具体怎么改变,作为一个从没在各个类型设计院做过设计师的人,多数情况下,旁观者,未必清。


也就提不出什么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那就兀自异想天开地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吧。


1、设计规范体系


应该倡导和推行设计验收规范,而不是设计规范。


这两者的差异在于, 强调设计验收规范,是强调最终结果符合建造目的,而不是在设计过程中,每一步操作都必须在规范的约束之下。


强调设计规范,无论你是甲级设计院就还是乙级设计院,无论你的设计能力和工程经验高低,大家每一步都是在同一设计规范框架内,按部就班地进行, 其结果,差异不大。


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为了最终胜出,最后几乎不可避免地还是滑向了“价格战”的深渊。


【图片来自微信群】


2、设计产品研发


现在许多头部企业都有自己的户型库,并把户型库的多样性看作是重要的工作成果。


这一点上,我有不同意见。我始终觉得,在二室、三室这类市场主力户型中,不宜进行过多变化。


户型的发展方向,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有几款经典户型即可。这样有利于建筑部品件模数固定,适宜工业化、成品化生产,为装配式住宅推广提供便利。


3、关于设计采购


采用“设计竞赛”或类似的方式遴选设计方案。这样可以鼓励设计方出好作品、出精品。


不像现在的设计发包模式,从投标开始,就不知道是否能够中标,总是担心,如果投入了成本和精力,最后颗粒无收岂不是太亏?


采“设计竞赛”或类似的方式遴选设计方案,是用尊重知识产权、鼓励创新的一种合理方式。


作为浸淫地产行业多年的人,之所以觉得近些年来的地产行业“不好玩”了,就是因为这个行业对知识不够尊重了。


4、房产公司的设计部门改制


大型地产公司的设计部门职能定位,应该向着方案设计公司方向努力。甚至就是以一个方案公司的配置去建制。


让设计部成为开发公司的直属“乙方”,让这个部门成为创新源泉,而不是“传声筒”。


当然,这相当于让设计部门革自己的命,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前段时间在一个技术类公号上,我看到一篇推送,其中问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设计行当中,哪个专业最有可能被替代?


虽然我觉得设计是最难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行当之一,但我还是给出了我的判断,结构专业。


因为目前这个专业的内容比较依赖计算软件,随着软件不断迭代升级,对于人为修正依赖程度会越来越低。


但转念一想,目前新建项目采用预制装配式建设的比例越来越高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的恰好是结构设计人员,那结构设计专业的明天还是一片霞光啊。


看来, 从来就没有什么夕阳的行当,只有夕阳的技术。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bzcjsj2008
    bzcjsj2008 沙发

    一方面死扣造价,一方面领导喜好,博弈。

    2021-01-20 13:39: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 板凳

    分析很透彻的文章,学习了。

    2021-01-19 09:00: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0.77 万条内容 · 27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x消防救援窗的个数

大神们,请问一下消防救援窗的个数怎么计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