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防汛抗旱 \ 李涛: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旱作梯田现状分析及建管对策

李涛: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旱作梯田现状分析及建管对策

发布于:2021-01-15 11:13:15 来自:水利工程/防汛抗旱 [复制转发]

陕北 黄土 丘陵沟壑区旱作梯田 现状分析及建管对策

李涛 1,2

1. 陕西华正生态建设设计监理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

2.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陕西分公司,陕西 西安 71004

[关键词] 旱作梯田;生态文明建设;建管对策 ;陕北  

[摘 要] 旱作梯田是陕北丘陵沟壑区一种有效的 水土保持 工程措施, 治理水土流失 、恢复生态功能、 促进粮食安全 方面发挥着基础性 的作用。通过分析现状旱作梯田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探讨 了新时期 旱作梯田建管对策, 以期 更好 发挥旱作梯田的 粮食生产 、水土保持等传统作用 ,以及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 S5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0941(2020)00-00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 黄河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与污染治理, 有条件的地方要 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 为未来陕西水土保持工作指明了方向。依据陕西省 自然 条件和全省水土保持统计数据 调查 分析,有条件搞旱作梯田的 地区 基本和陕北丘陵沟壑区 (陕西省 水土流失 重点 治理 区,土壤侵蚀强度为极强烈侵蚀) 相吻合,行政区划主要包括榆林市佳县、子洲县、绥德县、清涧县、米脂县和吴堡县;延安市子长县、安塞区、吴起县、志丹县、延川县和延长县 上述区域为黄河流域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 在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是黄土高原 生态屏障,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为缺乏(缺乏、较缺乏、中等、较丰富、丰富),生态脆弱性评价为脆弱(脆弱、较脆弱、一般脆弱、略脆弱、不脆弱)。 经济发展基础差、生态环境恶劣、水资源短缺是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而 旱作梯田 建设 在治理水土流失 、恢复生态功能、 促进粮食安全 等方面具有 基础性 作用 ,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新时期旱作梯田建管是基础性、系统性、复杂性相统一的工作 探索 陕北丘陵沟壑区 旱作梯田建管新技术、新模式 ,既 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 也是为全国尤其是 旱区农业区 旱作梯田建管 提供 示范 、借鉴样板


1发展现状

据自然资源部门统计, 2019 年, 陕西省黄河流域现有梯田 425.65 万亩 15 =1hm 2 , 下同) 。其中:陕北丘陵沟壑区梯田面积 206.53 万亩,占梯田总面积的 48.52% ;渭北高原沟壑区 101.63 万亩 关中河谷阶地区 117.49 万亩。由于渭北高原沟壑区和关中河谷阶地区梯田 水利设施完善, 具备灌溉条件, 旱作梯田主要 分布在 陕北丘陵沟壑区 面积及坡度组成情况见 1 。在陕北丘陵沟壑区 十年九旱 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旱作梯田是基础口粮的保障田, 扭转了坡耕地粮食连年欠丰的不利局面,基本能保证粮食稳产,极大 提升了区域的人口容量,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物质 生活。

1   陕北丘陵沟壑区 梯田 面积及坡度组成

原地面坡度

2°~5°

5°~15°

15°~25°

>25°

合计

梯田面积/万亩

6.61

76.45

70.4

53.05

206.53

占比/%

3.21%

37.02%

34.09%

25.68%

100%


2存在的问题


2.1 总量少,分布散

陕北丘陵沟壑区旱作梯田 建设 主要经过 三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 20 世纪 60 70 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据典型调查分析,一半以上旱作梯田 在此时期建成 ,且分布散 ;第二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至 21 世纪初期,以世界银行水土保持贷款项目一期和二期工程为主要实施主体的小流域 治理 项目,其中含重点区域小部分旱作梯田蓄灌、田间道路 、田边埂 等配套设施的提升;第三阶段 21 世纪初期以来,国家、省级 实施了 有关水土保持重点建设项目 坡耕地综合治理专项工程, 覆盖范围很小。

2.2 标准低

该区域的农业生产 条件落后,特别是过去农业生产 主要依靠人畜 作业 ,在梯田设计 修建时往往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的技术指导。施工方式落后,建设标准较低,田面较窄,田间道路配套少,路面窄、坡度大,且大多是土路,大型生产机械很难进到田间地头。无截排水措施,梯田间的道路成为 降雨汇流的 通道,道路侵蚀 相当 严重

2.3 年久失修

建于 20 世纪 60 70 年代农业学大寨时期的旱作梯田, 建设标准低 ,加之 年久失修、暴雨 冲刷 等原因 土坎冲蚀垮塌 田面冲毁 、生产道路冲蚀 等情况比较普遍。

2.4撂荒严重

陕北丘陵沟壑区受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人口结构重大变化、农业生产成本高、农产品价格低等多种因素影响, 土地 未实现规模流转,农村合作社难以正常经营,大部分梯田仍属于个人承包,撂荒情况比较严重。


3发展定位

3.1明确旱作梯田在生态系统结构中的作用

在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的过程中,生态结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配置比例是否合理,层次是否分明,结构是否有序,这些都需要充分地考虑 [1] 。而旱作梯田是 治理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的主要措施,是 保障粮果生产、畜草生产和林草植被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涵养水源的最有效措施,影响到山、水、林、田、湖 、草 全部生态要素。可以说,旱作梯田的多寡 决定 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生态系统结构中作用举足轻重。

3.2明确旱作梯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结构调整的主导作用

分析该区域涉及的县域统计年鉴经济数据 可以发现 陕北丘陵沟壑区 经济 发展 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是陕西省农业战略格局中确定的优质杂粮基地(马铃薯、红薯、大豆、小米、糜子、绿豆、红豆、花生、芝麻等)、春玉米生产基地、优质牧草基地、绒山羊产业基地。未来,整个区域 立足于 旱作梯田 坡耕地 的比较优势 ( 具有更好的水热 优势、规模优势、可机械化操作优势、管护优势等 ) ,大力发展 生态产业 (生态农业、绿色农业) 、种植养殖产业和红枣、长柄扁桃等特色经济林 充分发挥 旱作梯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结构调整中 主导作用。

3.3强力助力粮食安全、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

土地和人口是一个区域发展最重要的指标。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这就要求旱作梯田工程建设,不仅要解决 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和 当前粮食生产问题,还要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的发展战略,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方向和路径。 该区域是国家连片特困区, 围绕脱贫攻坚目标,服从和服务大局, 通过旱作梯田建设 加大对土地结构 改造力度, 更好发挥旱作梯田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积极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


4 新时期旱作梯田建管对策

4.1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发展经济、保护 生态 环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主要内容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旱作梯田的建管中,我们要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建立一种把经济和生态环境二者内在统一起来的生态经济模式,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4.2 以人定田,合理确定和调整林-村-田的结构和面积

区域内主要地貌类型是沟梁峁 ,合理确定和调整林-村-田的结构和面积至关重要 。应 以行政村为单元, 依据土地地形结构,在统筹考虑淤地坝地建设基础上, 按照交通便利、土肥条件好、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可修宽幅梯田 (原则上不小于 5 m ,坎高不超过 1.5 m 等原则确定 梯田 位置 。然后 分析长期人口 和农林经济 趋势 及结构 尽可能在 集体经济成员承包土地依法 流转 (解决目前 土地协调难度较大问题 的基础上 ,根据市场 和农业战略布局 确定旱作梯田 种植 结构 、经济林构成和比例等。按照农 经济学理论, 在实现 基本意义上的自动化 基础上 该区域职业农民人均经营管理 15 亩高标准 土地(含旱作梯田和淤地坝地) 是最经济、最适度的、最合理的 。应以此为标准以 定田, 确定 耕作 总面积 同时 以水资源承载力为主要限制因素确定匹配人口的村庄面积,其他土地全部用于生态用地。

在重新调整 利用土地资源时, 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 大抵可 将山体分为 进行利用 梁峁 及周边缓坡区建设旱作梯田 (坡度适宜、生产便利),山腰 高陡坡营造生态林灌草 (有利于恢复植被、水源涵养,使溪涧常年有水,使沟道淤地坝有水), 沟道建淤地坝, 山脚 河边 驻村(道路便利、因水而居)。这种旱作梯田- 生态 林灌草- 淤地坝 -村庄 素共构 的结构 使 该区域 人与生态环境 完美高度 融合,体现了结构合理、功能完备、价值多样、自我调节能力强的复合特征 2]  

4.3专项清查和规划

加快制定旱作梯田调查规范,开展旱作梯田专项清查,参照借鉴生产建设项目天地一体化监管遥感技术,全面摸清该区域旱作梯田数量、规格、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结合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 农业、林业、 水土保持等相关规划,按照新时期对旱作梯田的新理念、新要求、新定位重新修编全省旱作梯田建管规划,制定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布局 ,加强组织领导实施。

4.4提升标准

根据以往治理经验,合理确定旱作梯田、坡面水系治理、田间生产道路、抗旱应急水窖 、埂边防护 等建设内容。 加强针对行政村尺度和流域尺度的山水林田湖草统一治理,在勘察测量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旱作梯田及其配套设施。

1 宽幅梯田 本着经济实用 方便生产的原则,尽可能 梯田布局在 梁峁顶及其周边 缓坡区,即 2 ° 2 0 ° 之间的坡耕地上和原有老旧窄幅梯田上,主要 改造修筑土坎宽幅梯田 ,将区域改造成错落有致的相对平原

2 田间生产道路 为方便生产、运输、管理和维修,需在旱作梯田工程区修建一定的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田间生产道路宽度一般采用 3~4  m ,配置标准因地制宜 ,能满足机械化耕作即可

3 沟渠 为分流、拦截坡面径流,防止坡面和生产道路水土流失,保障旱作梯田生产和安全,需在旱作梯田区布设排灌沟渠等工程。排灌沟渠结合道路布设,尽可能采用混凝土渠或砖石衬砌渠 配置比例主要依据降水情况和地形地貌确定。

4 抗旱应急蓄水窖 为确保干旱季节作物基本的应急抗旱保苗用水,需在规模旱作梯田区域适当位置结合排水沟渠布设蓄水窖等小型蓄水工程。另外,根据不同区域 实际 ,分别配置沟边埂、植物护埂等防护措施。


4.5探索新的建管机制

目前 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 、农业 农村 等行政管理部门 各种项目资金在该区域汇聚, 各自为政现象较突出, 应充分协调山水林田湖草完整生态系统各要素 探索资金归结统一并由 单一 部门主导实施 的有效途径 ,将土地综合整治、 高标准农田建设、 生态修复、林业、面源污染、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水环境治理等 项目 有机 融合。在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中,行政区域尺度与流域尺度的生态系统治理是新时期水土保持的重要任务和发展方向,需要打破部门、资金、政策分隔等各自为政的传统做法,统筹推动系统保护和修复;努力在以旱作梯田为基础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体制机制方面实现新突破,并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和重 大政策支持 [3] 探索完善村集体自建和以奖代补等模式,简化行政管理流程,调动群众自主建设的积极性 ,并 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土地承包制度 改革 ,建立健全新的旱作梯田建管机制,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责权相统一的建设管护机制, 加强后期管理维护, 确保效益持续稳定发挥。

4.6加强示范引领

选取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积极性高的县区 ,编制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推进旱作梯田建设整县(区) 试点 示范 ,并及时总结经验进行科学调整, 为相同类型区域旱作梯田建管 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余新晓,贾国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带动水土保持新发展[J].中国水土保持, 2019 (1): 5-8

2   宋维峰.中国南方古梯田的现状及开发保护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 2019 4 ): 15-19

3   余新晓,贾国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带动水土保持新发展[J].中国水土保持, 2019 (1): 5-8

[作者简介]李涛( 1987— ),男,陕西榆林人,工程 师, 学士, 从事水土保持技术和管理工作。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防汛抗旱

返回版块

8860 条内容 · 6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近30项防洪重大工程开工建设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日前,水利部叶建春副部长主持开展加快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调度会商,深入贯彻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推进工作,确保“三年时间明显见效”,同时“十四五”期间持续推进。 叶建春指出,2019年以来,各地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加快补齐防洪减灾短板,强化质量、安全和进度监管,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取得积极进展。近30项防洪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治理中小河流2.6万公里,实施6600多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300多条山洪沟治理,持续开展行蓄洪空间整治,有力提升了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在今年防御特大洪涝灾害时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项目实施对拉动内需、对冲疫情影响作出突出贡献。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