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苏联笑话永不过时,苏联建筑永远滴神!

苏联笑话永不过时,苏联建筑永远滴神!

发布于:2021-01-14 13:32:14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编者按:前几天发了一篇“苏联笑话”文风的文章《 如何激怒一位建筑师? 》,让评论区又哭又笑,但是精苏人士表示强烈谴责,所以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告诉大家,苏联建筑永远滴神!


原文标题:《风格与时代》

作者:焦洋


引子:


天作建筑研究院微读书活动中,一位研究生同学曾以赛博朋克中的建筑艺术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汇报,并引用了大量前苏联时期建成与未建成的建筑作品。虽然我不太认同将去中产、表达二元对立意识形态的赛博朋克风格与体现国家力量的前苏联建筑作品相比较,毕竟立足点不同的,但这也引起了我年少时研读前苏联前卫艺术运动及关于“风格与时代”的一些再思考。


△赛博朋克图景



苏联建立初期:


受制于沙俄时期专制影响,苏联工业革命及新兴艺术进入的较晚,但斯拉夫民族有着与生俱来对于艺术的热爱,随着十月革命成功,时代主旋律进入了百废待兴的革新期。1910年代末期,苏联掀起了前卫艺术运动热潮。


十月革命前的政治宣传海报风格


十月革命前的政治宣传海报风格


十月革命胜利后,艺术氛围高涨,创作方式彻底改变,推动了新时代的艺术火焰熊熊燃烧。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海报


电影海报:火星之旅 1918


电影海报:六名女孩正在寻找庇护所 1928


新的创作思潮不断出现,最终促使苏俄艺术从传统转向抽象。


马列维奇(Kasimier·Malevich)、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等前卫艺术家领军开拓革新,构成主义、象征主义、至上主义、辐射主义等艺术风格层出不穷,许多左派艺术家和建筑师也都参与到了"全俄造型艺术委员会"机构的工作中,并进行了大量的艺术与建筑实践,通过自己的努力消除了绘画和建筑之间的传统界限。


这一时期建筑与艺术观念之中也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马列维奇、加波、康定斯基等为代表主张艺术的纯粹性,认为艺术应与以实用性为目的的技术相分离;另一方是由塔特林、罗德琴科等为代表的主张艺术的实用性或社会性,也就是艺术应该走向社会生活,同时需要在艺术和生产之间搭建桥路,并根据生产材料、机械技术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并发表了著名的《现代主义宣言》。


美术作品:卡西米尔·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构图:飞机飞行》 1915


美术作品:亚历山大·罗钦可

《非客观绘画,No. 80(黑与黑)》 1918


美术作品:纳塔利亚·冈察洛娃

《辐射主义,蓝绿森林》

(Rayonism,Blue-Green Forest) 1913


马列维奇至上主义建筑设计作品



塔特林和他的第三国际纪念塔 1925


1920~1930年代,苏联进入新艺术运动后期,艺术理念和表现形式趋于成熟,传统的古典主义建筑创作基本停止,构成主义等新建筑形式迎来创作巅峰。新建筑师联合会(Asuova)、金茨堡学派、当代建筑师联合会(Osa)、《风格与时代》(陈志华译)一系列成果使得建筑艺术取代其它艺术形式成为时代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和艺术主流,也产生了一大批著名建筑师,如梅尔尼科夫、维斯宁兄弟、拉多夫斯基等。


里西斯基的水平摩天大楼


梅尼科夫设计的巴黎博览会苏联馆 1925




立体城市——Derzhprom大楼

 1929 乌克兰 哈尔科夫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如火如荼的艺术实验黄金期如同烟火般转瞬即逝。斯大林执政之后,前卫建筑被批评有西方资本击义倾向,艺术和建筑的发展服从于政治。


1932年,斯大林宣布“社会现实主义”将是国家唯一认可的艺术形式,创作内容与手法必须真实,且符合共产主义价值观的苏联生活画面,这使先锋派艺术的时代迅速衰落。


在"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下,前卫建筑让位于折衷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在苏联国内,由于舆论导向的原因,前卫建筑在很长时间内都很少被公开提起,许多经典的建筑得不到重视,甚至被拆除,许多珍贵的资料不幸遗失。这一时期苏联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将人类意志推向极限的国家力量,一些建筑物强烈地表现了个人崇拜与对宇宙的挑战。


△The Palace of Soviet,著名的苏维埃宫,未修建,1930年:苏联的行政管理中心,100层,高度近495米。在1939年完成基础建造,但由于二战爆发,将地基拆除,其中钢条和钢管用于修筑防御工事。

二战结束后,尽管这个国家刚刚经历战争的洗礼,但领导层优先批准惊人的建筑预算来建造了大学、政府部门、酒店等宏伟建筑,以强化中央集权展现出的强大力量,向民众注入信心,城市成为了表达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画布。

莫斯科“七姐妹”(莫斯科国立大学主楼、艺术家公寓、库德林广场大楼、希尔顿莫斯科列宁格勒酒店、红门大楼、外交部大楼、皇家拉迪森酒店)建造于斯大林执政的最后十年间,结合了巴洛克式、哥特式的建筑风格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摩天楼建筑技术。


赫鲁晓夫时期:


随着二战胜利,苏联进入重建和大生产时期,折衷主义复古思潮的建筑已经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基于政治需求和领导人个人爱好等原因而复苏的新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再次随着政治环境的改变和领导人的更替而遭到否定。

去装饰、减少浪费成为主旋律,斯大林所盖的装饰门面精英建筑让社会顶层锦上添花,而普通苏联群众当务之急是缺少住房问题,因此苏联开始大量建造廉价的预装混凝土式的五层楼房。为了加快速度,同样的建筑图纸、无阳台、无连廊的火柴盒住宅造就了这一时期城市风貌。

适应快速建造的去装饰化城市

吊装的盒子单元

“祖国的呼唤”纪念碑与“赫鲁晓夫楼”
俄罗斯 伏尔加格勒


勃列日涅夫时期:

工业、航天等技术高速发展,加之人口膨胀,建筑领域不断出现高、大、巨大、现代的、甚至粗野乃至具有一定形式艺术品位的建筑,甚至因为建筑尺度的巨大,被人戏称“联合舰队式”的建筑。

此时期因现代技术的成熟,社会对建筑产品需求量巨大,城市不断扩张,充满野心的苏联建筑师创造出了许多漂浮、巨构、超级悬挑、乃至反重力等具有未来特征的建筑作品,充满时代感甚至未来感的城市设计,加上苏维埃政权的显性表达成为了极具戏剧性的城市风格。

一些建筑师“转行”成为规划师,并进行了大量前卫的规划设想

带有苏维埃装饰色彩的Oktyabr影院
1967 俄罗斯 莫斯科

巨构的苏维埃大厦,1970年开建,一直未完工
 俄罗斯 加里宁格勒

2005年加里宁格勒60周年纪念,因普京视察进行了外墙涂装,
安装了玻璃窗。

曾入选英国《卫报》评选的世界最丑建筑的斯洛伐克广电大厦
1967-1983 斯洛伐克 布拉迪斯拉发

带有粗野主义色彩的住宅区
1968-1973 波兰 弗罗茨瓦夫

巨型悬挑的“飞碟”,乌克兰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研究所
1971 乌克兰 基辅


圈楼住宅  
1972 俄罗斯 莫斯科

高速公路部办公楼:建筑师为当时的高速路部长,建筑尽可能的减少与地面接触,让阳光从更多的角度照射进各个方向。
1975 格鲁吉亚 第比利斯

基希讷乌宇宙酒店  
1983 摩尔多瓦

具有后现代倾向的典礼宫殿:非基督徒才能使用的“教堂”,是苏联对无神论主张的一种态度。
格鲁吉亚

漂浮的友谊疗养院
1985 乌克兰 克里米亚

致敬酒店Hotel Salute
1984 乌克兰 基辅

体现工人阶级品味的顿巴依村康复中心 
1985 俄罗斯

被称为“白色郁金香”的、如同火箭升空的
机器人和技术控制研究院 1981

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一座座巨构作品甚至军事秘密基地,也被遗忘在时代的角落。这些庞然大物裹挟着震慑人心的力量,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设计不亚于甚至高于同时代的西方现代主义大师作品。






被时代遗忘的巨构建筑:

此后苏联经历了巨大的动荡,政治上从苏维埃体制向民主议会制过渡,但后续的一些建筑设计作品还是依稀延续出一些构成主义、技术理性和未来乌托邦式的建筑风格倾向。

可以说风格与时代总是相互烙印的,苏联的建筑发展历程是时代中政治、经济、文化的真实写照,国家力量时代、先锋艺术时代、大生产时代正是这些时代烙印了风格,让城市留下了场所、留下了记忆,也使城市充满魅力变得有趣。

我国与苏联有着密切的时代联系,它的过去未尝不是我国时代发展中的佐证。

就如同我国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市场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空前丰富,价值判断也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失去了统一的标准,一些急于与时代、与世界接轨的奇观建筑、时代建筑层出不穷,甚至因技术成熟也出现了大量“奇奇怪怪”的建筑。

无论从审美判断和建筑本体价值来看都呈现出一定的混乱局面,伴随着建筑批评和建筑媒体的传播,让风格这一问题在当时反响空前强烈,抵制的抵制、批评的批评、甚至评选出了各年度的“十大丑陋建筑”以宣扬专业的建筑美学和合理的建筑本体价值。

一方面这反映出我国从几十年经济、技术落后走出来后,人们对于新事物、新风格、甚至“奇观”的渴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主导文化需要展示自身实力的愿望与决心,也决定了这些风格倾向的必然。


建筑师、规划师其实不必纠结于一时,城市毕竟是为市民服务的,大众文化的兴起必然伴随着审美的庸俗化,但也必然会带来社会整体审美水平的提高。

这些时代的异类反而成为了市民记忆场所中不可分隔的部分,就如同常年排在全国建筑审丑前列的沈阳“大铜钱”却是沈阳人最喜闻乐见的、用于日常识别方位的重要参照,也从不觉得对于城市有何不妥。

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随机出现的时代烙印是极为难得、转瞬即逝的城市遗产,那些极具“国家力量”抑或“民主力量”的“奇观”更是不可再生的城市财富,请珍惜那些时代的风格,它们赋予了我们的城市以存在感以及更多的生活趣味。


写于天作建筑   2020.12.12

本文图片均由焦洋提供
图文整理:刘万里
图文排版/责任编辑:王琦真

作者简介:
焦洋
男,中青年建筑师、博士、副院长
别号“掌柜的”,忙里偷闲喜好陪人搞搞球、躺床看看书、带孩兜兜风……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30个开放式阳台设计方案!值得收藏。

阳台是居住者接受光照、吸收新鲜空气、进行户外锻炼、观赏、纳凉、晾晒衣物的场所。但是在中国阳台做成开放式的,还是封闭式的,很多业主表示纠结,因为很多城市空气不好,不封的话雾霾就会进入室内。如果是空气较好的南方城市还是建议做成开放式的,毕竟 只有敞开的,才是真正的阳台。 阳台布置得好,可以变成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地方,在这里可以种种花,晒晒太阳,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到大自然中的美景,呼吸到清新的空气。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