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地处云贵高原东麓的贵州省,自古以来,交通不便,发展缓慢。改善交通,成为贵州人的千年期盼。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指出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贵州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大力度全面推进交通建设,铁路、公路、民航、水路四大交通体系建设齐头并进,以超常速度建成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全省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三五”期间,贵州全省公路里程从18.6万公里增至20.7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从3037公里增至3867公里,机场从10个增至11个,水运通航里程从3660公里增至3957公里,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支撑。
完善省域交通畅通经济血脉
2020年12月31日,航电1号、航电2号、禹航1号、禹航6号、禹航8号五艘船舶共装载1720余吨磷矿石,有序驶出思林升船机承船厢,开创了思林升船机单日过坝货运量新高。同时,此次货船顺利通过思林升船机,不仅提振了乌江水运企业的从业信心,助推乌江水运市场提速复苏,也为贵州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了低成本的水上通道。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是贵州连接长江经济带的主要出省水运通道。2016年底,贵州实现乌江贵州段全线复航。如今通过5年的快速发展,乌江水运通道建设效果逐步显现,贵州水运发展迎来新春。一并发展的不光是水运,还有铁路、公路、民航。高铁建设,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以贵阳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越来越大;公路建设,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以贵阳为中心的“一日往返生活圈”越来越快;民航建设,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以贵阳为中心的“一小时空中交通圈”越来越近。
有人感叹,这5年是贵州交通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支撑保障最优、发展成效最好、人民受益最多的5年。据统计,“十三五”期间,贵州省预计完成交通投资7258亿元,是“十一五”与“十二五”投资总和的1.3倍。5年时间,贵州省先后在西南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和“组组通硬化路”,建成22条省际高速公路通道、15条省际铁路通道,实现市(州)级地域机场全覆盖,使贵州从西南地理枢纽转变为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
畅通外部交通促进经济循环
打开贵州省交通地图,向我们展现的是一张上天入地的多维立体综合交通网,而这张交通网正逐渐扩大,将贵州拉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融入到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中。贵州铁路建设突飞猛进,已全面融入国家高铁网。贵广、沪昆、渝贵、成贵高铁在贵阳枢纽交汇,贵州融入了全国已经建成的“四纵四横”高铁网,实现了贵阳与周边省会及全国主要城市高铁联通。目前,全省高速铁路里程超过1500公里,贵阳至南宁、盘州至兴义、贵阳铁路枢纽环线西南环等铁路加快建设。
公路建设强势推进,西南公路交通枢纽的地位愈加凸显。5年来,贵州新增高速公路2486公里,2020年底,通车里程突破7600公里,出省通道由15个增至22个。改造普通国省干线4664公里,通车里程达2.63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6万公里,率先在西南地区实现“组组通”硬化路。
民航建设快速推进,加快构建全省1小时空中交通圈。2018年底,贵州就已建成1个枢纽机场与10个支线机场,“一枢纽十支线”的机场布局已经完成。目前贵州与全国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及重要客源地城市实现全覆盖。航线网络通达全国所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重要旅游城市及部分三、四线城市。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贵州抢抓“十三五”交通发展黄金时期,始终把交通发展放在首要位置,相继启动实施高速公路建设1万公里攻坚战、农村公路建设3年会战等系列行动,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民用机场为“骨架”,普通国省干线和普通铁路为支撑,县乡公路为“脉络”,通村通组公路为“毛细血管”的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伴随着贵州交通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贵州西南交通枢纽地位的日益巩固、省域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交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基础支撑,极大促进了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了贵州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支撑力。据统计,贵州经济增速自2011年以来连续39个季度位居全国前列。依托交通发展优势,作为中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和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实验的贵州,农业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持续较快增长,成为经济运行呈现积极变化的新特点和亮点,为贵州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延伸阅读-基于北斗定位智慧工程
通过智慧工程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内部生产关系的转型升级,完成与“互联网 ”社会生产力的和谐对接,还能进一步释放企业员工的创新创效活力,为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从信息化发展角度看,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已使智慧工程建设具备信息基础和产业基础;同时,不断提升的工业设备智能化水平,也为智慧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但纵观诸多工程的信息化或智能化建设,均存在不系统、不全面、不统一,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数据碎片等问题。因此,深入推进智慧工程实践必须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两者理论关系,采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两轮驱动模式,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保障各业务数据量化和集成集中共享,统一决策平台和管理智能协同。
北京天玑科技想做的"智慧工程"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行业具现,是一种崭新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它通过使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各种传感器、数传终端等物联网手段获取工程施工过程信息,上传到云平台,保证数据安全,并用北斗定位系统和BIM技术对工程进行精确设计和模拟,减少施工失误和重复施工。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过程趋势预测及专家预案,通过手机,报警器等终端把重要信息传递给相关人员,实现工程可视化智能管理,以提高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改善工程质量。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工程项目管理
返回版块4.65 万条内容 · 48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如何利用新基建助力高速公路快速发展?如何利用新基建助力高速公路快速发展? 来源:网络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对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具有重要促进意义。高速公路企业应如何借助新基建机遇建设智慧型高速公路,实现新的发展呢。文章站在交通企业的视角,从建设智慧型高速公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得出高速公路企业需要在技术实现层面,推动交通网与信息网融合,并在企业经营层面,依靠平台资源、场景资源、数据资源开展多种盈利性业务,才能兼顾高速公路的智慧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