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建筑给排水 \ 沉痛悼念姜文源先生:终生奋斗的水业追梦人

沉痛悼念姜文源先生:终生奋斗的水业追梦人

发布于:2021-01-11 15:05:11 来自:给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 [复制转发]

讣  告

姜文源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2月7日在成都逝世,享年85岁。



姜文源,1935年12月生于浙江慈溪市。1953年起在上海市同济大学给水排水专业学习,1957年分配至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1969年调至湖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1978年转入湖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1985年调入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1998年退休,受聘于上海沪标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2006年加盟悉地。自参加工作63年来,参加并完成《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等规范多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等手册11部18册,《建筑给水排水设备器材术语》等产品标准多项,《水泵隔振及其安装》等标准图集多项,《气压给水技术》等技术书籍12册,《建筑给水排水的范畴和体系》等论文百余篇,1992年获全国工程建设标准与定额先进工作者称号。



我的专业梦

文 姜文源等

全中国都在做中国梦,中国梦范围太大,我们将范围缩小一点,缩小到专业的范畴,这就是专业梦。



当年,我考大学填写的志愿并不是给水排水,而是建筑专业。我报考建筑专业的原因是有一位诗人,好像是何其芳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的一句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喜欢画画,中学里专抄黑板报,写美术字,因此填写了建筑专业。进了同济,学校里先给我们这批新生办专业分配学习班,办完学习班,每人要重填三个志愿,填完再重新分配。凡三个志愿都填建筑的就分到建筑系,凡三个志愿中有一个不是建筑专业的,就分到你填写的那个专业。我就被分配到给水排水专业,就象一颗螺丝钉被紧紧地拧在这个专业上了,这一拧就是四年,实际上是一辈子。毕业后我被分配在建工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工作,但对专业工作并不安心,心里想的是建筑,订的杂志是《建筑学报》,交的朋友是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理论与历史研究所的一些朋友。这个问题的解决后来是一步一步解决的,解决以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在给水排水专业上,给水排水事业上。更明确地说,从1986年以后是全身心地投入在建筑给水排水上来。


一、工程建设标准化组织的二级学会梦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最早也是二级组织,全称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后来升为一级组织,改称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在协会下面按专业、按行业、按地区组建下属二级组织。当时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分委员会是三级学会组织,从属于二级学会组织: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


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共有委员30人左右,按城市给水排水、工业给水排水和建筑给水排水三部分分配,建筑给水排水的委员人数也就10人左右。分委员会第一本立项的协会标准是《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审查会1988年在湖南怀化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委员会年会期间召开,三个分委员会分头审查各自的协会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标准技术分委员会审查《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审查专家也就10人左右。在这之前,在山东泰安刚审查过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审查专家有各部、各省、各相关标准管理组代表共一百多人。相比之下,怀化会议的审查专家人数似乎少了一点。不仅人数少,专家还各有所长,有的偏重屋面雨水排水,有的偏重气压给水,有的偏重热水供应……,能对医院污水处理实实在在提出中肯意见的专家为数了了。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组建二级学会,扩大委员人数至30人左右,才能保证标准审查会的审查质量。这就是工程建设标准化组织的二级学会梦,这个梦直到1990年才圆梦。


二、学术组织的二级学会梦

无独有偶,建筑给水排水学术交流组织也是三级组织,全称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后改名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三级组织民政部不备案,但允许存在,民政部只对一级组织和二级组织备案。一级组织和二级组织,建设部下拨经费,三级组织只在成立会时一次性拨款,但这还不是主要的。关键问题是在三级学会下还有四级组织,如消防给水研讨会、气压给水研讨会、排水通气系统研讨会、建筑小区给水排水研讨会……等。建筑给水排水这样的研讨会一共有10个,但四级组织在民政部是不被认可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专门开了一个会,讨论四级组织的合法性问题。主持会议的是一级学会秘书长杜希斌,参加会议的是一级学会常务理事们,列席会议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当时的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主任委员姜文源,另一个是给水排水委员会除铁除锰研讨会主任委员李圭白,当时这个研讨会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一个四级学会组织。讨论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按照组织原则坚决取缔四级组织,另一种意见是四级组织为客观需要,应予以保留,但按照学会章程永久性组织只到三级,四级组织只能是临时性组织,名称可称研讨会或研究会,一旦使命完成即予取消,会议最后以第二种意见作为决议。问题虽然暂时得到解决,但并非长久之计,四级组织只是临时性组织,说不准那一天说取消就会取消,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升级,只有建筑给水排水上升为二级组织了,这些研讨会、研究会成为三级组织,这就可以合法存在了。


在土木工程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只能是三级组织,要成为二级组织出路在于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在苏联学会模式属于给水排水专业;在英美学会模式属于建筑设备专业。而在中国建筑学会下已经有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电气、防火、室内设计等诸多专业,独缺给水排水。于是我们就以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的名义向中国建筑学会打申请报告,要求成立其下属的二级学会。理由是建筑给水排水具有两重性,既是给水排水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整体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当时是张钦楠先生,以前他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的院长。我们申请除了递交申请材料外,还直接向张秘书长面诉过我们的理由,也让西北院的委员向张秘书长当面反映过,也通过全国政协委员蒋彦胤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递交过提案,更多的是委员会委员联名申诉。通过多种渠道的申诉反映,事情有了结果,先是让我们与暖通专业合并,后来又让我们与防火部、室内设计等二级学会合并。由此可见,在我们这里要成立一个独立的二级学会有多困难。最后的一次是同意在中国建筑学会下成立给水排水专业二级学会。批文下达正巧我出差北京,往返三天,从北京返回规范组,二级学会理事会的理事名单已经突击上报,但上报的二级学会未能在中国建筑学会的常务理事会上获得批准。后来有一次开会遇见暖通专业的吴元纬先生,他是参加常务理事会讨论的,原因是:一、上报的二级学会理事人数不够,应为60人,上报名单仅有20人;二、上报的理事长人选技术职务仅为副主任工程师,技术级别不够。非常遗憾,多年努力付诸东流毁于一旦,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还算好,后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为在中国建筑学会下面组建建筑给水排水二级学会作了大量工作,其间也有不明情况的反对者,为了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在2006年成都共同管业举办的全国给水、热水年会上,我们以“建水一兵”的名义写了一篇文章,呼吁业内人员共同签名支持这项工作。在我国暖通专业有许多平台,如中国建筑学会下的二级学会,也有独立的一级学会——制冷学会,而建筑给水排水太需要二级学会了,要让给水、排水、热水、水消防、气体消防这些下属组织以三级学会的身份名正言顺的理直气壮合法存在,二级学会势在必行,势在必得。现在,这个梦已在2008年圆梦了,应该向为之而努力,为之而付出的志士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三、建筑给水排水科研所梦

给水排水在史无前例的那场运动之前有过研究机构,名称叫市政工程研究所,研究给水排水课题和技术。大革命一来,工程兵司令部进驻建工部,其中一项影响深远的举措是撤销建工部下属的设计科研单位,其中包括市政工程研究所。但市政工程研究所的命运要比其他建工部下属的设计科研单位要好,它被北京市全盘接受,改名为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所,从此,它既和建工部没有关系,也和给水排水拉开了相当距离。


原来的市政工程研究所里有一个小组,专门从事室内给水排水的科研项目,组长许维钧。当时,我的印象是这个小组曾经进行过三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用水量标准调查;卫生器具给水配件额定流量测试;给水设计秒流量计算公式建立。三个科研项目前两项通过鉴定,后一项未通过鉴定。前两项的成果直接纳入当时的建筑给水排水母规范:《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BJG15-64的条文,之所以对此有印象是因为当时我是这本规范编制组热水供应组的成员兼规范组秘书。市政工程研究所被下放后,人员也有所变动,许维钧组长被下放至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以后也不从事建筑给水排水的研究工作,只是74版母规范修订时,编制组曾派人专程去成都向他咨询过给水设计秒流量的事。


在编制《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BJG15-64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科研对编制规范的重要。规范条文的依据或是从工程实践中来;或是从经验总结中来;或是从国外同类型规范中来;或是从国家的方针政策上来;或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但最根本的应该是从科研成果中来。但自从市政工程研究所华丽转身以后,建筑给水排水就很少有国家级科研项目。当时我们调研过北京、上海一些民营的给水排水研究所,感到这些研究机构都以产生研发为主,基本不从事基础课题研究,而编制规范恰恰又需要基础课题的研究,于是就萌发了筹组“建筑给水排水研究所”的设想。设想发起人除了我以外,还有傅文华、陈钟潮、胡鹤钧、张延灿、陈耀宗等专业人员。


成立建筑给水排水研究所的建议中,设想所下面设有标准室,从事建筑给水排水规范的制订和修订以及建筑给水排水规范体系表的建立。设置给水研究室、排水研究室、热水供应研究室,标准图室等,标准图室负责设计图集的编制,还有一个综合室,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学术组织的管理……,也想再设置一个培训中心,具体负责规范的宣贯工作。计划很好,也很完美,也获得批准,上级拨款40万元作为研究所开办费用,但最终研究所没有建立,问题卡在所址上。当时由建设部设计局主管此事,局长是张钦楠,他批示研究所建在西安。这个建所方案的地址当时不能为我们所接受,我们的首选方案是在上海,其次是江苏省或是浙江省,再其次是华东地区,没有考虑要到大西北的西安去建研究所。现在看来,当时应该先建起来先运行才好,现在再要建建筑给水排水难度就更大了,基本上已成为奢望。


四、建筑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梦

文化大革命一来,凡是专业有成的学者都成为反动学术权威,够不上权威的也可以扣上三名三高的帽子,或是修正主义分子的帽子。于是专家学者一批人靠边了,一批人下放了,一批人去了干校,与此同时,学术组织也全部瘫痪。但学术活动还是需要进行的,这就在建设部系统有了各专业的技术情报网,其中包括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


全国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是全国性组织,其下还有大区的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再往下是省、市的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这点情报网和学会是不同的,学会组织全国和地方没有从属关系。情报网另一个分支是按行业组建情报网分支机构,如机械系统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化工系统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轻工系统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国防系统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等等。


全国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后改名为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曾专门组织过全国性的室内给水排水学术交流活动,如1977年的广州会议、1982年的京西宾馆会议,后来的桂林会议……等。这些以室内给水排水,或者建筑给水排水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当时都是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和《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后改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合作举办的。当时我们就有一个设想,能否这些活动由建筑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来负责完成,因此向当时的情报网秘书长张美贞提出组建建筑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的建议,建议认为建筑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是全国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的下属组织,由《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和两委会秘书处负责组建。但此项建议未获同意,张秘书长非典以后,不再主持工作,此项建议就此束之高阁,成为悬案,这也是一梦。


五、市场经济下的学术组织梦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简称标委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简称学委会)也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这倒不是两委会领导的意图,而是我国整个学术组织的体系使然。在这种体系下,委员的人数是相对固定的,委员的名额是被分配的,委员的人选是单位指派的。曾经有过这样极端的例子,在一届任期四年时间内,有的委员从未参加过两委会的任何一次会议,我们专程到他所在的单位问询,答复是身体原因不能出差。这样的委员要他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作用是困难的,但对此你也无可奈何。


有一年,中国应邀组团去日本,日本给排水设备研究会是学术团体,但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成员自愿参加,领导选举产生,活动富有生气,这给我们以很大启迪,也给我们以极大冲击。我们始终在想,要在现在完全走市场化的道路恐怕不行,但继续按计划经济的那一套也存在很多弊病。能不能两者兼顾,兼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特色,委员一部分按部门、按地域分配;一部分自愿报名,择优录用。各级组织的领导班子选举产生,使学术组织更民主、更权威、更给力。


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的管理开始是采用管理组的模式,如:《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再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国家每年向规范管理组拨款,规范组负责规范的日常管理,包括:意见的收集,信息的反馈,标准的宣贯,调研工作和修订工作的准备……等等。当时,按照这个模式来管理是可行的,原因是国家标准总体数量不多,标准定额司也管得过来,经费也够用。以标准年费用拨款2000万元计,1000元用于新立项的标准费用;1000元用于国家标准的日常管理,以每个国家标准管理组每年管理补助费4万元计,最多只能是250个国家标准管理组。


但是国家标准的数量很快就超过了这个数字,这就意味着国家标准数量多了,一是管不过来;二是意味着钱也不够用了,这就要改变管理模式,从国家标准管理组管理模式改变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模式。这个改变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建立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以国家标准管理组为依托的,与主管协会标准的标委会一致;一是重组以管理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产品行业标准的标委会。现在基本上采用的是第二套方案,其原因我们另文表述。其带来的影响是:

  • 协会标准管理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管理的双轨制;

  • 协会标准标委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标委会的双轨制;

  • 标委会和国家标准管理组的双轨制。

何时能一统?我们且拭目以待。


七、培训宣贯工作的理想化梦

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在总则条文第一条往往写成“为……,制定本规程”,这个制定指标准的全过程,包括规程的申请、立项、编制、……宣贯、监督、实施……等。过去规范规程的宣贯由部或部里指定的培训中心,或是规范管理组组织。相对而言比较正规,参加的人数也较多,效果也比较好。如95版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出台,公安部在宜昌,建设部在烟台、中山、江门相继举办过培训班。《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88版出台,规范管理组在上海、深圳和青岛三地举办过学习班宣贯规范。


而现在的情况不然,培训机构空前的多,以住建部的范围至少不少于10个,据说个人向已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上缴30万元,就可以这个机构的名义发通知,办班,收入全归自己。这种班以赢利为目的,全然不顾讲师的感受和要求,有时真让你哭笑不得。有时候我人在厦门开会,会接到深圳同行的电话问,说你在深圳讲课呀?其实我们没有接到过任何通知。到了我这个年龄其实已经不适合讲课,一是知识老化,二是体力不济。过去站着讲,可以连讲七天,现在站三个小时,腿就肿了,只能坐着讲,坐着讲效果就会打折扣。更主要的是培训班组织者不征求讲课人的意见,讲什么,什么时候讲,什么地点讲,以什么为素材,全由办班的说了算,其中有的还是骗子,让你讲了课,他不想付报酬,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一般情况,我们推荐一线的技术领导去讲,华南理工、中元国际、中建院、华东院、四川所都有顶尖的教授可以担当讲课任务。但尽管如此,培训乱象必须纠正,应该按照建筑给水排水规范制订和修订的进展情况,制订培训宣贯计划,有计划地付诸实施。


八、建筑给水排水的一体化

建筑给水排水有多少机构和我们有关呢?据不完全统计有(排序不分先后):

  •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委会(主任委员:冯旭东徐扬);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建筑给水排水委会(主任委员:徐凤/朱建荣);

  •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理事长:赵锂)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赵锂)

  •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给水排水设备分会(会长:华明九);

  • 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理事长:赵锂);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防火技术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晓家);

  • 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主任员:贾苇)


这些组织分属于不同系统,但不少活动是重复的,上面几条线,下面一个人,写论文,参会,写不胜写,忙不胜忙,这个问题也应该解决。能否以上八大组织的领导组成建筑给水排水全国核心领导小组,成员有:赵锂、冯旭东、徐凤、华明九、黄晓家、贾苇等,以赵锂为组长。核心领导小组每年开二至三次会,全面统筹、研究、安排全国建筑给水排水大事,包括学术交流、标准编制、科研工作、对外联系……等。但八大组织的领导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这不免有所欠缺,对于建筑给水排水,北京、上海固然重要,广州、西安、成都、沈阳、天津、重庆、武汉等又何尝不重要,看来名单的补充和完善势在必行。这当然也是一个梦。


九、梦之后

做梦挺好,梦如果能够实现,那就是好梦成真;梦如果一时不能实现,那就只是黄粱一梦,付之一笑,醒了以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于人无损,于事无损,地球还照旧转,人还照旧发微信。


来源:建筑给排水分会微信公众号,仅供分享交流不作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和原作者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给排水

返回版块

47.23 万条内容 · 129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武汉市最新暴雨强度公式,2021年即将实施!

收录于话题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