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政府力推的「标准地」是咋回事?能破解土地供求矛盾吗?

政府力推的「标准地」是咋回事?能破解土地供求矛盾吗?

发布于:2021-01-08 11:39:08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近日,安徽省出台《关于全省开发区「标准地」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2021年底前,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面推行「标准地」制度,新增产业用地不低于20%按照「标准地」供地。 此前,包括浙江、山东、海南、山西、江西等多个省份也陆续发文,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标准地」改革。


地方政府热捧的「标准地」是什么?「标准地」改革缘起何处?实行「标准地」改革,于地方发展有何益处?


今天,便为大家解读「标准地」改革那些事儿。



正文:




「标准地」一词首发于浙江。


2017年8月,时任浙江省长的袁家军在浙江省政府第十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标准地」制度。


2017年9月,湖州的德清浙江启聚实业有限公司通过「招拍挂」拿下全省首宗「标准地」。


到了2018年,「标准地」改革进入爆发期,2018年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要求年底前新批工业用地的30%按照「标准地」制度供地;2018年 7月,省政府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了 「标准地」改革正式在全省范围推广;2019年1月,浙江全省省级以上平台新批工业用地实现了100%「标准地」出让;2019年12月,德清县纳奇科化妆品有限公司医用护理产品项目成为全省首个通过竣工核验的「标准地」项目...


与此同时,其他多个省份也陆续推出「标准地」改革的相关文件,2019年4月,长期履职浙江,深谙创新之道的的江西省委书记刘奇提出,在江西省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2020年2月,山西省印发《关于推进「标准地」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省范围推行「标准地」改革;4月,海南 宣布实施「标准地」改革,以提高自贸区(港)项目落地效率,7月,山东省11部门联合推出《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推行「标准地」出让方式.....这一缘起浙江的改革制度,开始逐渐为全国所知晓。


根据官方的解读,「标准地」出让,意思是将拟出让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产业导向和投入产出标准、污染排放标准等控制指标及违约责任予以明确,让建设用地带着指标出让。企业在竞得土地使用权后通过「一窗办理」,尽快取得施工许可。项目建成投产后按照法定条件和既定标准进行验收。


简单来说,就是把每一块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标准、能耗标准、污染排放标准、产业导向标准、单位产出标准等「明码标价」,带地一起出让。


具体实施中,企业在常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基础上,还要与政府额外签订《使用协议》,根据土地出让前确定的标准,对达产复核的期限与要求进行明确,并就奖惩事宜进行约定。




「标准地」改革为营商环境的升级奠定基础


很多人不知道,浙江提出「标准地」有一个前提——「最多跑一次」。


原文:要全面整合和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努力实现企业投资审批「最多跑一次」,一是建立健全「标准地」制度......


上面是袁省长的讲话原文,从中不难看出, 「标准地」改革的最主要前提,是要撬动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的迭代升级。


以往营商环境不被重视,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营商环境属于投资软环境范畴,远没有GDP这类硬性指标来得「实在」,政府不愿意投入很多精力;其次,在公务员队伍中普遍流传一种思想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没什么功绩、也没犯错误,可以平平淡淡过一生,我积极帮企业办事,一不小心越了权,饭碗不保都是轻的,弄不好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所以,许多公务员遇到企业求助,多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第三, 营商环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关系众多,而地方官员的做派,往往又与当地的风土人情习俗息息相关,多已根深蒂固;第四,许多地区民营经济并不发达,一些地方政府打心里也不相信民营、不相信市场。


营商环境差,损失最大的就是企业。过去,企业拍下一块普通的建设用地,就要办十几种证照;如果涉及到「旧改」这样稍微繁杂的项目,从立项到审批、开发,盖百余个章都是家常便饭,审批周期也要以年为单位计算,其中大量的跨部门审批、巨大的利益寻租空间,极为考验企业的「政商关系」, 因为流程太难走,一些业主甚至被「拖得」失去耐心。


而「标准地」的提出,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首先,土地的相关指标,通过 「标准地」 一次性告知;政府的承诺,一一标注在《使用协议》中,清清楚楚,极大的减小了企业因政府违约(可能)导致的风险。


第二、政府一般会设置一个「标准地工作领导小组」之类的机构,有专门的队伍负责跟进各项审批事宜,企业经相关部门「一窗受理」后就可直接开工建设,进而跳过中间繁琐的行政审批环节,实现项目审批的「最多跑一次」。


第三,资金上, 审批流程缩短,企业的利息相应大幅减少,另外,浙江的 「标准地」项目涉审中介事项费用是由政府买单的,据浙江发改测算,仅这中介费一项,每年将给企业节省负担1000余万元。




「标准地」改革是破解土地供应矛盾的必然选择


土地稀缺一直是浙江的「硬伤」。 浙江素有「七山两水一分田」之说,根据省政府2020年的最新文件,浙江有耕地2818万亩,其中2398万亩为永久基本农田,基本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占用一分一厘都要经过国务院批准,所以,浙江可用于建设的土地余量其实并不多。


新增用地少,而已经出让的土地,利用效率同样捉急。


前些年,说起招商引资,无非就是拼土地、拼政策,在「大跃进式」的非理性竞争中,作为「卖家」的政府丧失了主动权,只要企业能在投资协议上签字,一切好谈。在当时的条件下,工业用地虽然也有基准地价,但自由裁量权却一直掌握在地方政府手里,为了招商引资,地方尽可以低价、甚至是0地价出让土地。直接导致后果就是企业围而不建,坐等土地增值大捞一笔走人;而政府方由于缺少对企业的必要约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宝贵的土地资源被浪费。


一边是土地资源的极度短缺,另一边则是现有土地闲置和圈占等浪费严重, 为了破解土地供需矛盾,在「标准地」改革出台之前,浙江先提出了「亩均论英雄」理念,率先把农业生产领域的「亩产」概念引入产业领域,通过评价全省工业用地10亩(以上)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加权计算,给企业排名。排名高的企业,可以享受优先用地、用能,提高投资奖励比例等权益;排名靠后的企业,将受到从严控制用电、信贷,除技改外禁止审批新投资项目等「惩罚」,最大限度保证了土地的最大产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 「标准地」改革 作为「亩均论英雄」的一项具体模式被政府提出。 通过「标准地」,把「丑话说在前」,如果企业效益不好,政府惩罚有理有据,极端情况甚至可以将土地收回;同时,通过 设置 污染排放、安全生产指标,也有利于钳制企业合法合规经营。




「标准地」有利于招商 数字化转型


传统的招商模式,是政府去异地驻点,或组织队伍去企业上门招商,到处找项目;而通过「标准地」改革,一些政府开始在做「标准地」招商,通过「标准地」招商地图,让企业主动「上门」。


比如2019年9月浙江上线的「标准地」数字地图。


根据政府介绍,浙江的「标准地」数字地图是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全省统一建设的「标准地」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全社会公开透明地提供各地工业项目准入要求、出让信息、政策规划等服务,政府在给企业做推介时,只要一部电脑即可;企业也可以「在线」选地,查询政策、线上沟通。


图源:浙江省“标准地”数字地图官网截图


同年11月,浙江还上线了「标准地」数字地图(移动端),给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掌上服务。


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对土地的出让将会愈发谨慎,而 「标准地」 作为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升级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无疑将受到各地方政府的青睐。

文章来源:园区在线(ID: YQZXGZH),文章已获得授权,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1 万条内容 · 23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都说2020地产行业不景气!为啥很多中高层分到的钱比以前还多?

收录于话题 刚刚结束的2020年,地产行业开局异常艰难,但最终表现却不错,全年千亿房企突破了40家。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额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必然超过去年。整体上看,可谓一片喜气洋洋。   可是,深入到细枝末节看,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前几天,明源君在朋友圈看到某自媒体人调侃说,往年这个时候都会收到很多房企的台历,今年只收到一本,可见今年房企其实过得很不容易;确实如此,多分报告显示,2020年,地产各细分领域的调薪率,均较2019年下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