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实景 \ 禅·隐·园苏州西园养老护理院

禅·隐·园苏州西园养老护理院

发布于:2021-01-03 13:36:03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实景 [复制转发]


获奖情况:
第十届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医疗建筑类一等奖
"

引 言: 在中国文化里,禅宗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主导地位,它含摄了佛教的全部精义,有蓬勃的生命力。而“禅”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摆脱外界干扰,保持内心平静。瑞士有位叫希斯的医学家说:“哪里有美,哪里就有爱”,这正是禅学的一念一悟中,一心一禅然,一花一世界,一心一美禅的含义。


在本案中,项目落于苏州古城,毗邻千年佛教古刹——西园戒幢律寺。建筑师以中国古代禅养理念为出发点,采用传统与当代美学相结合的手法创造建筑、园林、景观,旨在表达东方隐逸思想的智慧与精神,为中国养老事业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

▼  禅-养

2016年,建筑师受邀在苏州老城区西隅建设一所综合养老机构。设计地块毗邻著名的西园戒幢律寺,它创建于元代至元年间,距今已有七百年的历史,是当地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平日香火鼎盛,游人如织,每年开春都会有大批信徒前去烧香祈福。对设计团队的每个人而言,如何让建筑与古刹取得协调乃至互利共生,是设计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显然,想要设计出一座契合地块特质的建筑,就必须深入理解中国的禅院精神。禅意的起源,应当追溯到以西园为代表的古刹,加之日本对其反向文化影响,使它更倾向小而精美的营造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筑师提出“禅·隐·园”的核心主旨,意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院精神,融入一个园林般隐逸的养老机构中,达到一种身、心、灵独特体验的禅意生活。


禅文化博大精深,其精髓就是把形而上落实到形而下的生活哲学。从现实情况来看,国内虽然有一些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的研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足,特别是建筑设计层面的适老化研究一度存在很大空白。设计人员对于适老设计的认识往往仅停留在标准规范的要求层面,或者简单地认为“适老化”等于“无障碍”,并没有深入细致地观察和了解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他们的生活习惯。因此,设计团队首先在深入了解我国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基础上,结合地块禅院文化特征,提出了“禅养”的设计理念。


养, 汉语中有供养、奉养、抚育的意思。禅养之心,讲究的是不染风尘、从容淡定、无我无执。《礼记·文王世子》载:“立太傅少傅以养之”。还要“养其根”“养其身”。我们社会已经处于后独生子女时代,如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已经迁入各式养老机构。然而,仅仅满足“住”还是不够的,建筑师希望将养老机构的功能由单纯的居住,转向疗养、看护、娱乐、家庭的多维体系。实现从“老有所养”向“老有所乐”的进化。


出于各种现实原因,护理院内的老人们往往缺乏外出活动的自由,个人空间相比自家也有所减少。因此,构建一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疗养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师自西园寺引入“禅”,将佛教修身养性的观念渗透进整个建筑空间设计中,力图为老年群体打造一座禅堂般的精神场所。

项目在总体布置上呼应古刹布局,形成内外禅院结构。对外以房为墙,在古城中围合出一个相对封闭的精神空间;对内仿照院落形式,利用各个组团形成各自的庭院空间,保证每个养老单元间的相对独立。内外呼应,共同形成大小寺院的嵌套空间,与西园寺遥相呼应。


中国的寺院建筑,自唐代起形成了以中院为核心的对称式庭院布局。设计取紫气东来之意,将主入口置于东侧,养老区与护理区分设于主入口南北两侧,形成对仗布局;入口利用曲径通幽的手法接入城市次干道,使用便利。外环空间由一组首尾相连的院落空间组成,以房为进落,模拟出寺院层层进落推进的空间效果。院落作为护理院功能的容器,形成一组组相对独立的专属空间;连廊则作为护理院的交通网络,提供曲折尽致的游走体验。


▼  隐-归

隐逸, 在中华民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化现象,它主要是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作为文化基础,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有着独特的色彩。在中国的古代艺术发展史上,隐逸文化有着无法撼动的作用,只要是跟自然艺术有关,都离不开隐逸精神和隐逸文化。


作为一个毗邻文保单位的项目,在设计之初,建筑师便围绕“隐”字,尽可能减少项目本身对周遭环境的影响。建筑以乳白与木色为主色调,园内长廊环绕,植物生长茂密。主入口朴素而不失优雅,一如洗尽铅华。亭、堂、榭、廊建入其中,再配以特有的人造池和假山,表现出了一种潇洒、淡泊、自然的隐逸色彩。


建筑整体风貌提炼自苏式民居,古朴而低调,与西园寺一墙之隔却又互相融合。通过照壁、游廊、小品与景观的有机结合,营造了一座静谧、整洁、舒适的颐养空间;同时融入相当的佛教元素以体现寺院的特点。整个建筑群体严格限高,屋顶绝大部分都覆以传统瓦屋面,从远处看去完全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正如古人云:“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


在环境肌理方面,西园寺本身在数百年历史积淀中,与周遭城区环境形成了复杂的肌理关系。实地考察后,设计团队一致认为:新建建筑必须要无缝融入古城,隐于闹市。

具体而言,要让整个设计建立和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令建筑感觉像是从环境里“长”出来的。地块与古刹仅一墙之隔,因此设计结合传统建筑的生长形态,在建筑与庭院的空间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城市肌理的织补,形成与西园寺融为一体的城市图底——正所谓“隐于古城,融于古寺”


▼  园-脉

显然,在苏州设计仿古建筑,园林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大家都知道知道苏州人爱造园,但很少有人深入思考个中原因——事实上,私家园林是古代文人们“隐世”的一种手段。它的出现受到既隐又仕的“中隐”思想的直接影响,是诗人、大夫在为官之余,为回归自然而创造出的属于自己的“壶中天地”


更少有人知道,西园寺这个佛教寺院,原本也是私家园林——它最早是留园的一部分,留园的前身是榆绣园,建于明嘉靖后期,造园者名叫徐履中,后来一路传到徐家的徐溶手中,徐溶又把园子西面的西园捐出来修建寺庙,就是如今的西园寺。因此,它时至今日依然留存有很多园林的特征。


自然,建筑师也希望项目本身能与苏式园林基因一脉相承。如果说古城、古寺是这块场地外部寄托,那在此颐养居住的老人就是场地的“灵魂”。建筑师所创造的空间不仅入眼,更要能入心。为老人创造阳光宜人的景观环境与温暖舒适的室内交流空间。如此既能缓解老人的孤独感,也能让老人在宁静中感受生活的愉悦,为他们创造“颐养宜居,修身养性”的空间体验。


项目以苏式园林“合院”为出发点,建筑师利用建筑形态自然围合成“琴”、“棋”、“书”、“画”、“茶”五个主题庭院,每个庭院都围绕各自“题眼”形成独居特色的的设计脉络,令老人足不出户,体验国学“五艺”。其中“茶”院取意于养生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的“茶”事,做为本基地的中央核心庭院,肩负着视觉效果与使用功能两大功能;庭院风格以传统古典园林为蓝本,亭、台、水、桥、榭、廊的布置保障了风格的纯粹性,主体构筑物水榭、亭廊的位置经营使得东西向的视觉轴线能够形成最好的画面感。


庭院中央为主体水面,四周布置环状园路,园路与水面间为缓冲绿地,以防止老人意外跌落,在观赏与使用两方面都能获得较好的体验感。园内筑山叠石,理水开池,利用传统造园手法,将老年人所需的散步、健身、交流、休憩的功能与景观营造有机结合,打造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功能丰富的庭院景观,与整个项目相得益彰。


▼  结 语

我国正面临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人口老龄化进程,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少子化现象并存,然而,许多养老机构往往只注重老年人的收容与看护,而忽视了他们在精神与文化上的需求。

本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智慧,意图创造一个汇集禅学空性智慧与苏式园林美学的现代生活艺术空间,旨在传播人文、艺术、美学、健康等生活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健康的禅居生活方式,构建及运营现代健康禅养人文部落。本案将老年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中,致力于让使用者找到心灵的归属感,回归属于自己“禅·隐·园”。

技术图纸







项目名称:苏州西园养老护理院
业主单位:苏州城投资产开发有限公司
建筑面积:28256.33m2
设计时间:2015.10-2017.09
建成时间:2019.12
建筑设计:张斌 陈君 张胜松 朱一帆 王科旻 谭超等
结构设计: 叶永毅 卞克俭 谭骞 谢金辉等
机电设计:汤晓峰 刘仁猛 骆俊 皇甫学斌 丁洁 王滨斌等
景观设计: 毛永青 许彩芬 张正海 张栋良 张京等
摄       影:查正风


图文:陈君 朱一帆
品牌部综合编辑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weizhehu
    weizhehu 沙发

    感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2021-01-06 09:30: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 xgcg
    xgcg 板凳

    谢谢分享..........

    2021-01-06 09:25: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实景

返回版块

37.72 万条内容 · 27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半生只造一座园:FourSeasonsGarden

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 造一处花园,优雅老去 花园就是这么奇特 春夏秋冬,即便怒放,即便衰败 都是一副漂亮的画 而今天小编要推送的这座花园 也足以让你四季都如沐欢愉 这是英国西米德兰兹郡沃尔索尔市的一座普通民宅 从正面看起来平淡无奇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