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重庆第一高楼总建筑师揭秘:470米超高层为何“很重庆”

重庆第一高楼总建筑师揭秘:470米超高层为何“很重庆”

发布于:2020-12-17 17:20:17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在重庆,有一个中国原创的470米超高层建筑,其主创建筑师就来自重庆。这个完全由本土建筑师原创的项目,对中国超高层建筑设计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

设计师如何带着生于斯、长于斯的情感,把重庆的山水人文融入“原汁原味”的设计之中?

近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专访融创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A-ONE项目总建筑师——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建筑师任力之 ,由这位地道的重庆人,为你揭秘如何让470米超高层 “很重庆”!

任力之 /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建筑师

01: 总建筑师“很重庆”——世界顶级机构竞标,TJAD方案高票中选

任力之出生在重庆九龙坡,16岁那年从朝天门上船,即从巴峡穿巫峡,远赴上海,“问道”于同济大学建筑系。

尽管任力之在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地都有很多建筑实践,如非盟会议中心、上海中心大厦、米兰世博会中国企业联合馆以及遵义市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等。但在设计A-ONE之前,他在家乡重庆还没有设计作品。

“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情。 但我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 ”2018年,任力之在出差回上海的路上,接到同事打来的电话: 重庆有个重要的超高层项目要招标。

“重庆啊,好,参加!”事情答应下来,任力之脑海中不禁闪过家乡的画面。

“我对重庆的平行山脊,有一种震撼的感受。以前小的时候,只知道重庆城就建在山上,有次坐飞机回重庆,经过那几个褶皱的平行山脉的时候,亲眼目睹这一奇观——每隔50公里一道平行的山脊,山凹下去的地方铺满了云。”

此次招标的项目正是江北嘴国际金融中心A-ONE。竞标者不乏超高层设计领域的国际领军团队,TJAD方案几乎全票通过。

“我是重庆人,出生成长在这里,对重庆的山水、重庆的风土人情,有发自内心的深刻体会。”任力之说,我跟这座城市有割不断的感情,所以在设计A-ONE的时候,这种思考会更多一些。

02: 设计方向“很重庆”——建筑设计融合两江四岸

项目主塔高470米,共103层。

470米的超高层处在什么样的空间格局?这是设计必须深刻剖析的问题。

首先从规划上看。今年5月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召开,此次会议就“一区两群”中的“一区”作了具体部署,主城都市区具体建设方案开始浮出水面。

其中,“两江四岸”核心区,由16平方公里长嘉汇大景区联动周边形成50平方公里的整体提升区域,是重庆地标、灵魂和精华,强化风貌管控,形成历史人文风景眼、山水城市会客厅、商业商务中心区。

该项目所处的江北嘴,正是重庆中央商务区、全市推动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此背景下,项目如何高起点高标准设计?

“重庆成为继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之后的第三大金融中心之后,城市结构和建筑空间一定会有一个新的格局。”任力之认为,A-ONE在江北嘴的整个建筑群中,是亮点,是高潮。

03: 设计理念“很重庆”——“A”字形结构代表山和两江交汇

A-ONE的“A”是有特殊含义的。

任力之说,A-ONE的主塔楼是个“A”字型的塔身结构,是嘉陵江、长江两江交汇的表达。“A”在外形上既像山,也象征着两江交汇,隐喻山水之城重庆。建筑设计理念也起源于此。

A-ONE主塔楼立面以两根巨柱腾空交汇,形成一个“A”字形,犹如两江交汇的垂直投射。 另一方面,字母A,也寓意着带头开放,是重庆开放和包容的表征。 而这,正是重庆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所肩负的使命。

任力之认为,建筑创新不能只是形式上的简单提取,要更多地从深层文化的层面来演绎。对于重庆而言,要重点表现“山城建筑所特有的那种气质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A-ONE项目,正是这一设计理念的诠释。它从重庆最富特色的建筑——吊脚楼中汲取创意灵感,整栋高楼靠4个点落地,所有的巨柱都交汇在这4个点上,形成一个底层无柱的大堂。大堂与整栋建筑的外部空间没有阻隔,可自由通达。建筑完全融入到周边环境中去,尤其是4个裸露的落点柱,像黄桷树的根,顶着繁枝茂叶,在风雨中肆意生长。

“重庆的吊脚楼就是这样依据地势,自然‘长’在地上,结构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任力之说,所以建筑本身绝无矫揉造作,你看到的都是真实的结构,形式与功能融为一体。 这种真实的建筑,体现了重庆人的性格特点——真诚、直爽。

超高层建筑综合体的建设意味着对复合性城市要素的协调与把控。 就此而言,A-ONE所寻求的不仅是物理高度上的突破,更是关于自然与文化融合、美学与技术并重的城市空间 生长方式的长效思考。



内容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全部回复(7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城郊之间,以剧场为体,三位跨界建筑生如何思考文化空间?

“Structuring Density: Fringe Pursuits” 是香港大学建筑学(设计)硕士MArch (Design)是由Donn Holohan指导的设计课。 作为硕士课程第一学期的设计课,课题关注香港的两种城市极端:高度密集的城市与衰落的城郊。课程研究如何为这些地区提出新的协调模式,探索未充分利用和被忽视的地区潜力,通过重新利用将其转变为适宜的住区。来自不同本科背景的学生在设计课上研究适应、缓解和重新连接这些区域的策略,并通过对剧院的重新诠释挑战文化空间的传统形式——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