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环节离不开百年历史老建筑,从联动、办展到改造再利用,注入全新功能,许多历史建筑正在逐步从“老而无用”走向消费商业的混搭,更多大牌品牌影响力在老建筑的衬托下变得熠熠生辉。
01
星巴克天津甄选店
△ 天津浙江兴业银行旧址
坐落在天津最繁华的商业街和平路与滨江道交口的星巴克是一座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项目接手时还是原天津浙江兴业银行旧址,目的是将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建筑改造为复古与时尚的现代咖啡厅。
这座建筑由建筑师与文物工作者联手,历时三年才打造完成。
原建筑由华信工程司建筑师沈理源负责完成,建筑师沈理源是中国第一批留洋建筑师,这其中还包含梁思成、林徽因、陈植等中国建筑学早期奠基人。
从银行到外贸商场、裁缝店,这座建筑在上世纪曾被丰富地运用于不同的场景。在最繁华的地段见证了天津近百年的风云变换。
1997年,这建筑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座西洋古典风格建筑,先后变迁成永正裁缝店和外贸兴业商场。如今它是恒隆广场的一部分。
△ 天津浙江兴业银行旧址
这座建筑被空置长达10年,直到2016年被星巴克重新粉饰后再次“面世”。
从保护文物原貌的角度出发,文物管理部门要求改造过程必须遵循文物保护的可逆性原则、最小干预原则,尽可能地还原兴业银行氛围,所以这次恢复星巴克并没有“大手大脚”。
△ 星巴克天津臻选店
设计师只是把大吊灯替换为壁灯和手绘画,室内喷泉改造为船形咖啡操作台,贵宾室替换为私密茶室...
为了避免游客破坏,设计师还给柱子上的白玉石狮子盖上透明保护罩,部分墙体前砌了一堵墙,以便日后修缮。
△ 白玉石狮子雕塑
02
耐克巴黎旗舰店创新之家
耐克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开业了一家2400㎡的新店,改造自一座老建筑,将数字化与沉浸式体验结合;
△「创新之屋 002」(House of Innovation 002)
旗舰店占地2400 ㎡ ,位于香榭丽舍大道的黄金地段,在这条被称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道上,通过老建筑彰显NIKE对创新、可持续发展和数字新力量的承诺。
巴黎专卖店是 NIKE 迈向零旅程的重要一步,NIKE 不仅希望帮助保护地球,也希望为体育运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这两件事本质上是相互交织的。
2019 年,NIKE 通过了一项名为“迈向零排放(move to zero)”的倡议,表达其应对气候变化的立场,引导公司迈向零碳零浪费的未来。
本着引导未来的理念,耐克的目标是创造出使用寿命更长的产品,并由此创造出所谓的NIKE圆形设计。
NIKE 巴黎创新之家 002 共有四层,可以让客户无与伦比地访问 NIKE 的最佳创新设计、运动员故事以及沉浸式体验,同时致敬建筑的历史。
通过提供沉浸式和数字化驱动的端到端消费者之旅,在现场的消费者将能够浏览欧洲最大、种类齐全的 NIKE ,同时体验大规模的数字化连接和沉浸式零售概念。
霍克总结道:“创新之家的确是一场庆典,也是我们作为创新品牌的幕后花絮。”
03
华为南京大楼旗舰店
华为全球旗舰店·上海南京东路项目所在的大楼拥有80多年历史。1935年,这幢大楼刚刚建成的时候,叫哈同大楼,1956年,大楼更名为“南京大楼”,2015年,这幢大楼被公布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二类保护。
△ 华为南京大楼旗舰店
风貌保护+细节整治
1、精细化风貌保护整治,重点在于完整保护2017年修缮完成的现有外立面风貌及饰面,并对局部破损处按符合保护要求的材质工艺进行修缮。原位更换1-2层外窗为亚光仿铜窗金属框外门窗,优化泛光照明,整体优化LED大屏,宣传展示步行街历史和建筑历史风貌,兼顾华为产品宣传。
2:历史与未来的碰撞交融:功能平面调整,强调历史与未来的碰撞和交融。一层以一种简洁开放且欢迎的姿态将店铺诠释为室外公共场所向室内的延伸区域;二层空间是华为独创的全场景智慧生活体验区;三层设有政企展示及服务中心。
中庭植入一个东西向的大楼梯,能够直接把客流从一层引向二层,而新增的衔接2-3层的小楼梯,则直接将客人引入侧重体验的三层区域。
中庭的“Huawei Community”,让南京大楼原本的“天井”以大气高级的设计回归。步梯连接着各楼面,模拟日光的灯顶让“日光”倾泻而下,在这里随性聊天学习交流,仿佛回到了过去天井的玩耍时候。
华为选址于此,既拥有漫长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同时也充满了在商业上追求卓越、放眼未来的雄心与眼光 。
04
上海总商会宝格丽酒店
上海总商会大楼(曾为东风饭店)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的一栋著名建筑,1861年由在沪英侨发起创设,当时为英国总会所用,又叫上海总会,也称上海俱乐部。
门楼南立面修缮前(左图)、后(右图)
这幢顶级设计的大楼为文艺复兴风格,整体感觉给人十分均匀、对称。
2018年6月20日,这个百年品牌推出了旗下最新成员:上海宝格丽酒店。项目坐落于苏河湾,由意大利最负盛名之一的建筑事务所Antonio Citterio Patricia Vie打造。
新落成的上海宝格丽酒店由两栋建筑组成,其一是建于1916年的历史建筑上海总商会,其二是极具现代视觉的48层宝格丽大楼。一中一西,一新一旧,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更为深刻的美:内敛与张扬。
对于深耕于城市更新领域、专攻历史建筑改造的中国建筑师凌颖松和团队而言,斑驳的外墙、门窗的歪斜足以引起他的兴奋关注点。业内曾有人发言:“文化与地产究竟是眼前的苟且还是可以长久的远方”,这确实也是值得人思考的问题。
△上海总商会大楼改造前(上图)、后(下图)
”对照旧图纸复原并不难,如何将那段历史通过落地项目与设计呈现给大众,并最终被他们所接受才是修复改造的价值所在。”
众所周知,不同于新建筑,城市更新改造项目的难点主要在于施工进程的“难、贵、慢”,因此总建筑师在项目前期便制定了全面完善的策略,“地产下半场,要采用弹性系统来应对。”
△总商会大楼与百年前对比,重现了上海昔日辉煌
本次改造,地产方与意大利珠宝品牌宝格丽进行合作,希望借此将昔日的议事大厅打造成为可举办多类时尚展览、跨界展览等国际交流活动的宴会大厅。
凌颖松和设计团队通过提升建筑防火等级、为外墙和门窗加入保温功能、提升建筑的机电性能等方式,重新为这座百年老建筑注入了现代功能。“其实只要尊重原有价值,总有解决的路径。”
△议事厅修缮前(上图)、后(下图)
“我觉得在商业和文化之间找到这个平衡点很重要,大多数人做历史建筑修复是把它们当做‘古董’来设计。而我们不断自我迭代,试图用更好的设计策略让历史建筑的文化更具可读性。希望它们能够从过去的时光‘穿越’到现代,让大众在建筑空间中开启一次美妙的文化之旅。”
“以旧还旧,调动一切可用策略,用做奢侈品的态度力求最大程度修复它,就是为了重现上海昔日辉煌,再塑文化自信力。”
△商会立面修缮前(上图)、后(下图)
在上海总商会大楼修缮完毕后,华侨城(上海)置地和OCAT上海馆决定将这里结合上海近代历史变迁,举办一场“上海总商会百年展”。
展览梳理了上海总商会的历史沿革,以大量极具价值的资料呈现了这个中国第一商会的百年兴衰,利用地图、实物、文献以及多媒体等丰富的展陈形式将总商会与上海紧密联系。
同时,展览完整地展现了上海总商会大楼的保护修缮历程,弥补曾经被遗失的那段鎏金岁月。
△ 上海总商会历史展厅
05
上海淮海路东风中学爱马仕之家
中国的第一个爱马仕之家,位于上海淮海路。
该建筑最早为霞飞路巡捕房,后来变成警察局。1960年,东风中学选址于此。
历时6年打造的上海爱马仕之家是继法国巴黎福宝大道24号旗舰店、美国纽约麦迪逊大道店、日本东京银座店及韩国首尔道山公园店后,全球第五座“爱马仕之家”。
这幢H形双朝向建筑共1,174 平方米,其修复和设计工作由RDAI 建筑设计事务所在Denis Montel的艺术指导下进行。这 个修复工作除了将破损的部分补完之外,还对建筑的地基进行了结构改造工程。工程师们拆除了多年来增建的部分,让这幢建筑恢复至接近最初的原貌。
品牌还邀请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在“爱马仕之家”后方设计了一个庭院,庭院内以荔枝面花岗岩和卵石铺路,装饰以翠竹屏风,青草摇曳,十分优雅宁静。
总面积共1174平方米,分为零售区域、活动及展览空间。作为爱马仕在中国的第一个“家”,这里能买到中国最全的16大类爱马仕产品。
爱马仕之家选址在这栋建筑,除了地理位置和历史内涵之外,还有很大原因在于它的“H”形双朝向——这正是爱马仕的标志之一。
06
荣宗敬旧居丨PRADA荣宅
荣宗敬旧居项目2011年启动,经过6年修缮工作,重现的豪宅荣光是以Prade在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中心的形式对外开放的。
Prada与建筑师Roberto Baciocchi合作修复荣宅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宏伟外景原貌以及精致丰富的细节内饰。
2004年,荣宅被列入上海市静安区文化遗产;2005年,荣宅荣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的称号。
荣宅的修缮工程目标在于修补破损之处,以恢复宅邸内饰外景的历史原貌;同时对宅邸进行必要的结构性加强及功能性革新。
△ 荣宅——会议室
△ 荣宅——会客厅
△ 荣宅——宴会大厅
△ 荣宅——荣夫人的盥洗室
△ 荣宅——荣先生卧室
△ 荣宅——台球室/吸烟室
每一个转角,每一道楼梯的木雕,也都精美得像是可以收藏的艺术品
经过精挑细选所组成的意大利和中国专家工匠团队承担起对宅邸多处装饰与结构的保护工作——包括石膏装饰、木质镶板、彩色玻璃及类型多样的装饰面砖等。制作工艺与安装技巧都尽可能效仿传统,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与百年前荣宅最初建造时保持一致。
荣宅——上海滩昔日著名实业企业家荣宗敬家族的故居。1918年,由荣宗敬先生买进此宅作为其在上海的居所,关于荣氏家族的故事流传甚广,而承载着这些故事的宅邸也是上海滩难得的保存完好的顶级花园洋房之一。
作为“金主“,Prada修缮过程格外克制、得体,没有”财大气粗”的指手画脚,也没有“物尽其用“的斤斤计较,在修复中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荣宅的历史原貌,修复后的空间也布置得十分简单,忠实呈现荣宅的建筑之美与空间之美,除了大门口不起眼的铭牌镌刻有品牌LOGO外,Prada的痕迹无处可寻。
荣宅的修复花了整整六年,要知道Prada基金会总共也就只有20年的使用权。
PRADA荣宅的修复倾注了中、意、美多个团队的心血,图片来源:Prada基金会。
07
苹果华盛顿特区卡内基图书馆
苹果卡内基图书馆Apple Carnegie Library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中心,标志着这座城市历史上重要纪念的复兴。
卡内基图书馆于1903年开放,是华盛顿特区的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也是第一个取消种族隔离的公共建筑。该建筑最初由Ackerman & Ross设计,以其大量借鉴法国新古典主义、哥特式和文艺复兴元素的美术风格而闻名。
从世纪之交到2017年苹果公司开始将图书馆装修成该市第二家苹果店所在地苹果卡内基图书馆。此次改造由总部位于伦敦的英国国际建筑设计公司Foster + Partners负责。装修历时约两年,该店将于2019年5月重新开业。
内部装修使用了适合历史环境的材料,并受到二十世纪独特细节的启发。它还因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而引人注目。根据美国建筑奖的介绍,该建筑的特点是重新引入了自然通风,并充分利用日光转化为太阳能。
有市民表示:“它的外观看起来就像1903年开业时一样,只是添加了一个发光的苹果标志。”
负责人Stefan Behling说:“历史建筑立面和内部空间的材料和细节都得到了精心的保护,我们在整个过程中与国家历史保护信托基金和其他保护专家密切合作。”
Ive在项目描述中说:“我喜欢新旧之间的协同作用,历史建筑和当代设计的并置。”“正是历史的层叠,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
建筑在担负着零售的职能保护性修复的同时,Foster + Partners事务所和Jonathan Ive领导的苹果设计团队还需要考虑如何把这里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空间。
多方商议的结果是以屋顶作突破口,在屋顶上开一个天窗,让大量的日光进入到建筑内部。”你不是被天窗所吸引,而是被天空所吸引” 。
于是,这幢100多年前的建筑,在天窗和明亮内部主色调的调和下,成为了大家现在看到的,现代与古典相融合的摩登店铺。
1楼是苹果店铺。进去一眼就能感受到白色墙壁和大理石地板组成的主基调,明亮又积极。
1楼逛完之后建议大家去看一下通往2楼的楼梯。大理石台阶、铁艺栏杆和木质扶手都具有非常经典的风格。
2楼是华盛顿特区历史中心。它隶属于上面提到的华盛顿历史学会,他们以99元每年的租金,签下了这栋楼99年的使用权限(苹果租用这里的费用据说是70万美金一年)。
图书馆还有个地下层,现在是公共画廊,展示卡内基图书馆和周围社区的历史。
如果去的话可以下楼瞄一眼。我觉得关键到不是那些资料照片,而是看一下这层的瓷砖拱形古斯塔维诺天花板,美的非常震慑人心。
“文物建筑的保护,不应该像‘古董’一样供起来,而是要充分挖掘其承载的城市历史和文化记忆,让它们‘活’在当下。”曾担任过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的俞斯佳就曾在一次活动中提出过这样的建议。
而对于历史传承的最好方式,则是让它的生命继续延续,让它拥有新的故事。
-END-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4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扎哈事务所公布深圳皇岗口岸片区开发方案,‘计算机芯片’状规划? Atchain 未来的深圳皇岗口岸片区将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设计,旨在成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一个重要节点。设计将打造一个融合微电子、材料开发、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以及医学等领域的科学合作研究中心。 项目对皇岗口岸大楼进行了重新设计,将关口1.67平方千米的停车场和货检区重新打造成为国际科创中心。 ? Atchain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