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日本上野恩赐公园:东京的门面,公园里的文博区

日本上野恩赐公园:东京的门面,公园里的文博区

发布于:2020-12-08 16:29:08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文 | 张凤洁    摄影 | 李忠  杨帆  李海涛    插图 | 李海涛



1

1st

百年公园,东京门面

从工业展示到文化展示

▲ 上野恩赐公园内景


坐落于东京台东区的「上野恩赐公园」, 是日本的第一座公园 (1873年建立)。 上野恩赐公园 位于武藏野高原尽端的台地上,因此古时也被称为「上野之山」,曾因山中宽永寺皇家寺庙的身份, 一度禁止 普通百姓入内。

明治维新时期,皇家将上野山赠予东京市政府,此后这里不仅成为开放的公园,还举办过多届「劝业博览会」(日本国内振兴产业博览会),是日本展示工业实力的「窗口」。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

—— 鲁迅《藤野先生》



▲ 公园里的古建——清水堂


开园140多年间, 上野恩赐公园 不断的更新着自己的「标签」:它是 「文旅胜地」 ,拥有宽永寺、上野东照宫、五重塔等历史遗迹;它是日本最知名的 「赏樱胜地」 、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它还是 「网红公园」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位于恩赐上野动物园内。

但它有一个身份自始至终未曾变过—— 「都市文博区」 ,公园内聚集了东京国立博物馆、国立西洋美术馆、国立科学博物馆等一批国家级文化设施,是游人们集中了解日本文化发展的最佳去处。


▲ 位于公园内的东京都美术馆



「制造文化」展示场 ( 明治时代初期 )



▲ 第一届「劝业博览会」(来源:上野文化の社)


明治时代工业革命浪潮席卷日本,自1877年开始, 上野恩赐公园 连续举办三届「劝业博览会」 ,虽然此后博览会转移至大阪和京都, 上野恩赐公园 依然会举办各类制造业博览会,如「东京商业博览会」「东京大正商业博览会」等。

日本的第一辆蒸汽火车、第一台自动扶梯等「先进制造业」均在 上野恩赐公园 首次亮相, 上野恩赐公园 成为日本当时制造技术最前沿的展示场



「文化思潮」聚集地

( 明治时代中期—1980年代 )



▲ 1964年,排队参观「米罗的维纳斯展」的人群,最终有834万人到访(来源:上野文化の社)


随着西方思潮涌入日本, 上野恩赐公园 又成为代表国家文化形象的文博区:上野动物园(1882年)、东京国立博物馆(1872年)、教育博物馆(1877年)、帝国图书馆(1906年)等建筑纷纷在公园建立,东京艺术学校也在园内成立

20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逐渐复苏, 上野恩赐公园 再次通过文化融入全球:兴建国家西洋艺术博物馆(1954年)、东京文化中心(1961年)、上野之森博物馆(1972年)等一批重量级文化场馆;举办「图坦卡蒙展」「蒙娜丽莎展」等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展览。



「文化之森」 ( 1990年代至今 )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上野恩赐公园 开启了「文化之森」战略, 意在通过强化文化吸引力,成为旅游目的地,构建东京作为世界城市的影响力 。公园陆续建设了丰隆宝物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平成馆、东京艺术大学博物馆、国际儿童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除了一如既往地举办国际艺术大展, 公园更注重体现自身文化大展 ,如井上由彦漫画展、进击的巨人展览等等。目前, 上野恩赐公园 已被东京市列为 「文化资源区」


▲ 上野恩赐公园区位俯瞰图


国家: 日本

区位: 东京都台东区池田三丁目

面积: 53.8公顷

人口: 约1400万(2020年4月)

特色: 公园型博物馆群落




2

2nd

流量王,樱与熊猫 

「永恒的网红」成就持续的旅游

▲ 上野恩赐公园樱花季


上野恩赐公园 被评为 「日本百佳樱花胜地」之一

去上野赏樱花不仅是当地人的传统出游项目,

更是全球游客都趋之若鹜的樱花季必打卡项目。


▲ 赏樱季公园为民众提供「简易」聚餐场所


成为赏樱胜地的 上野恩赐公园

还有段「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历史:

20世纪中期,

公园环境被过度开发自然风貌消失殆尽,

于是 上野恩赐公园 展开生态复原运动,

选取宽永寺附近「染井吉野」樱花 为标定树种,

园内前后种植达1250余颗。 


▲ 身着传统服装的民众,成为一道风景线


▲ 盛装赏樱的「喵星人」


上野动物园是日本最老的动物园

面对后起之秀东山动物园、旭山动物园的挑战,

其年均客流量依然稳坐

日本最热门动物园排行榜的 第一把交椅。


▲ 上野动物园俯瞰


当然,这与我国的多次赠送大熊猫密不可分,

从1972年「康康」「兰兰」,

再到「欢欢」「飞飞」「陵陵」等,

每一只熊猫都会成为动物园金字招牌。


▲ 由于看熊猫平均排队达1.5小时,上野站的熊猫雕塑成为游客打卡新地标


最新的人气明星,当属2017年出生的「香香」,

它不仅为上野动物园再度创造

400万 客流量的记录,

其带来的旅游、衍生品消费,

为东京带来超过 267亿 日元的经济效益。




3

3rd

一文化,一群落

围绕主题形成聚集、形成人气


上野恩赐公园 更是 「日本的文博区」

这里有东京国立博物馆、国立西洋美术馆、

国立科学博物馆、东京都美术馆等

「国字号」 文化场馆,

还有多个 「都级」 (东京都)博物馆,

总计 十余座 大型文化场馆聚集在这里。


▲ 文化聚落分区示意


建筑建造年代虽然不同,

但被「刻意」归类组合,

形成多个不同的主题区

正是这种多维度而专一的展现形式,

成就了 上野恩赐公园 「代表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同时也大大提升游客的游览体验,

助力旅游发展。



传统文化展示区



东京国立博物馆被称为日本博物馆之首

(历史最长、规模最大),

共收藏文物约 117000

(国宝 89件 ,重要文化财产 644件 ),

综合文化展(常设展)的文物数量在 3000件 左右。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由 六栋建筑构成 的展览群落,

建设周期从1872年至1999年 超过一个世纪


▲ 传统文化展示区示意


建馆初期,这里除了文物展览博物馆,

还承担过产品展销、科技展览、艺术展览等功能,

随着 上野恩赐公园 内的博物馆数量增加,

展览「分工」越来越细化,

东京国立博物馆逐渐成为

以日本传统文化为主的专题区域


▲ 主馆,日本文物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建筑群落,

是数位日本本土建筑大师联手之作

如群落中历史最悠久的建筑表庆馆,

是片山东熊的代表之作;

渡边仁设计了东京国立博物馆本馆;


▲ 平成馆,日本考古


谷口吉郎设计了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东洋馆,

而他的儿子——因设计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新馆

而广为人知的谷口吉生,

则设计了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法隆寺宝物馆。


▲ 东洋馆,亚洲文物


日本国立博物馆不仅在形态上保持着专业形象,

专业度也在不断的精进。


国立博物馆先后整合了京都、奈良国立博物馆,

成为独立的行政机构;

并于2007年,

同文化财产研究所 合并为国立文化财产研究所

成为集文化遗产、艺术作品收集、

保管、修复、 管理、展览、调查研究

和教育科普为一体的专业机构。


▲ 法隆寺珍宝馆,奈良法隆寺于明治11年(1875)捐献给皇室的约300件宝物



当代艺术展示区



1950年代后期,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渐复苏,

位于 上野恩赐公园 入口处的JR上野站,

成为日本北部及东北部

「东漂」 涌入东京的主要站点


▲ 当代艺术展示区示意


上野恩赐公园 采用通过建设新艺术场馆

(国立西洋美术馆1959年开业、

东京文化会馆1961年开业)

与东京都美术馆(1926年开业)

构建艺术轴线的方式

打造文化东京「第一眼」的形象

(轴线入口处曾有一副名为《自由》的壁画,

鼓励焦虑的人们),

向国民传达日本经济快速复苏的意向。


国立西洋美术馆

1959年开业

是日本唯一一家完全以西方美术为研究对象的

国家级艺术馆,

馆藏的艺术品可以说是日本经济腾飞期

「财大气粗」的一个缩影。


▲ 国立西洋美术馆


馆藏的 4400件 西洋绘画、雕塑作品中,

有众多艺术大师的作品,

比如罗丹的《思考者》《地狱之门》,

莫奈的《睡莲》,

雷诺阿的《阿尔及利亚风格的巴黎舞女》等,

不论是作品的重要性还是数量,

都属亚洲之冠。


▲ 进行艺术科普教学的小朋友们


美术馆本身也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它是由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 设计,

2007年被指定为

「日本国家重要文化财产(建筑物)」

并于2016年7月17日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东京都内首个世界文化遗产)。


▲ 国立西洋美术馆室内


东京文化会馆

于1961年开幕

是为纪念东京建城500周年而开设的文化项目。

它是东京交响乐团的所在地,

也是举办各类歌剧、舞台剧等文化演出的场馆。


▲ 东京文化会馆


建筑由勒·柯布西耶的嫡传弟子前川国男设计,

曾多次荣获建筑大奖,

2003年被DOCOMOMO JAPAN评选为

「日本现代运动建筑代表」

「师徒」二人的建筑共同构建的文化轴线,

成为东京的文化地标。


▲ 东京文化会馆室内


东京都美术馆

是位于文化轴线尽端的美术馆群落。

美术馆第一栋建筑始建于1926年,

与上野动物园共同构建出当时的公园休闲中心。


1975年,

建筑师前川国男完成了美术馆的扩建设计,

形成集艺术展览、资料查阅、

艺术活动为一体的艺术群落。

随着展览、艺术品数量的几何级增长,

老化的场馆已不堪重负。


2012年更新后的东京都美 术馆


2012年,东京都美术馆完成再次更新,

新定位是 「为东京市民推广艺术」 的公共博物馆。

原有综合的查阅、展览功能分散到其它艺术馆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国立新美术馆),

其功能聚焦于向民众展现世界一流的艺术作品

(每年约4次大展),

向世界展现日本一流的艺术作品。


▲ 东京都美术馆室内展区


此外,还通过与学校合作推广艺术的大众传播,

例如与东京艺术大学合作的 「Tobira项目」

(以美术馆为基础,建立开放的艺术社区)。



科技体验区



建于1926年的国立科学博物馆与东京都美术馆,

共同构成公园的中轴线。

科学馆也是一座博物馆集群,

收藏的样本数量已超过 470万 件(2019年)。


▲ 国立科学博物馆俯瞰


国立科学博物馆前的广场内

有数座与其主题相关的雕塑,

其中当属蓝鲸雕塑最为出名,

它已成为 上野恩赐公园 的一大地标。


▲ 国立科学博物馆前的蓝鲸雕塑


不过,科学馆的「主业」

还是 自然科学领域专业研究机构

只不过它的功能

分散在东京都市圈的三个不同位置


▲ 国立科学博物馆内部展厅


其中,

上野恩赐公园 的本馆承担向 大众「科普」功能

时常与全球其它自然博物馆进行联合展览;

位于东京港区的自然教育园

户外自然科学实践基地

而位于筑波市的实验植物园

则是 植物学科研聚集区




4

4th

小环境,大活动

公共空间多样化,吸引市民聚集

▲ 公园内 聚会的市民


上野恩赐公园 每年吸引游客 1200万 人次,

公园内虽然建筑「密布」,

硬质铺地远多于绿地,

但行走其中依然让人感觉绿意盎然。


这与公园对小环境的精心营造密不可分:

公园有足够密、足够高的「树墙」

将建筑「隐藏」;

借助微地形优势与植被结合,

分割出各不相同的小区域


▲ 疏密变化的树木降低硬质铺地影响


公园内的历史景点、文化设施多而密,

结合曲径通幽的动线设计,

游客被分散到不同的「目的地」之中

实现「闹中取静」的游览体验。


▲ 建筑外高低变化的绿带



借出来的绿色空间



博物馆外形设计非常「内敛」,

以保持公园的绿色风貌。


▲ 建筑由内向外视野通透


建筑内部更为重视对公园环境的「保护利用」,

通过大量的灰空间(室、内外间的过渡空间)、

落地窗设计, 将环境「引入」室内,

搭配庭院、雕塑等媒介形成一幅幅「自然画作」。


▲ 博物馆通过设计,将公园的绿意「引入室内」



市民活动大舞台



上野恩赐公园 在关东大地震(1923年)中,

成为避难所,建造过1万多座临时住房,

此后也是东京最重要的避难场所。

因此,也就有了博物馆分布在公园四周,

公园中心区域则分散着大小不一广场的布局。


▲ 公园里丰富的活动空间


对于如何激发这些广场空间的活力,

公园除了举办各类国家、城市级别公共活动以外,

更加鼓励个人、小团体使用场地举办活动

(只需提前一天申请即可),

强化全民的参与性。

如今的 上野恩赐公园 内每日活动不断、活力四射,

是市民聚会、展示才艺的大舞台。


▲ 公园里正在展示才艺的市民


作为公园内 数不多的「临建」

位于公园核心位置的星巴克上野恩赐公园店

承担着园内商业配套任务。


▲ 星巴克上野恩赐公园店


不止如此,

为持续强化 上野恩赐公园 响当当的樱花IP,

星巴克每年在樱花季都会推出樱花主题活动,

除了装饰,还有樱花特色餐饮,备受游客欢迎。




5

5th

文化之森,合纵连横

从大公园到城市空间「焊点」

▲ 上野恩赐公园周边的商业街


抓住东京奥运会的机遇,

上野恩赐公园 启动「文化之森」计划,

希望通过文化资源影响力,

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

打造代表日本文化实力的国际形象展示区


▲ 位于城市中心的 上野恩赐公园


目前,

上野恩赐公园 已被东京市列为 「东京文化资源区」

(从东京市中心到神保町,

包括上野、本乡、秋叶原、神田、

神保町和汤岛在内的区域),

成为连接古代、近代、现代文化的枢纽。



艺术实践地



▲ 东京艺术大学


上野恩赐公园 紧邻的东京艺术大学

(由1887年创立的东京美术学校、

东京音乐学校合并),

是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主要院校之一,

也是日本唯一的艺术类国立大学,

被一致公认为日本最高的艺术家培养学府。


▲ 紧邻上野恩赐公园的东京艺术大学


东京艺术大学的主要目的为

培养美术和音乐领域的艺术家,

上野恩赐公园 内的艺术展览、表演功能及空间

成为他们的最佳实践基地


▲ 东京艺术大学内参加艺术展的作品


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

有力推动了艺术的全民普及。



公园TOD



上野恩赐公园 的成功,

与其作为城市多线汇聚的交通枢纽 位密 不可 分。

(包含JR上野站、电铁京成上野站等)


同样,

上野恩赐公园 带来的高人气、高休闲旅游属性,

塑造出一个有活力的TOD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 上野站与上野恩赐公园台地间的狭长空间被充分开发利用


▲ 上野站周边的阿美横町、御徒町给了游客一个血拼的好去处


原本众多路桥周边、桥下空间,

甚至陡峭的山坡等消极空间被充分开发利用,

转化为一个又一个的「特色商业区」。


▲ 上野站桥下空间改造为繁华的商业街


在上述多重因素的作用下,

上野恩赐公园 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上野恩赐公园 2016年观光客流达到 1213万 人次,

整个上野文化区过夜住宿客流达到 107万 人,

其中外国游客占比 37.2%


2015年东京入境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中,

上野跻身 第六

成为 日本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案例总结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5 万条内容 · 24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南北大变局,“双城记”能否重振天津?

图片来源:滨海新区官网 “今年北方将只剩一座TOP 10城市。”最近,中国区域经济正迎来40年来“最大变局”的说法引发广泛关注。 根据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 改革开放以来, 南京GDP总量首次冲进前十;天津则不幸出局,创下最低排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