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BIM技术 \ 行见BIM \ 【行业话题】低潮?变革?BIM的未来该如何掌控(一)

【行业话题】低潮?变革?BIM的未来该如何掌控(一)

发布于:2020-12-03 14:09:03 来自:BIM技术/行见BIM [复制转发]


前言:BIM技术在当今的建筑行业应用十分广泛,也存在一些问题。下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分析BIM技术学习及应用的一些误区并提出不同层面的解决方案;探讨BIM技术对于国家及行业发展的影响及BIM思维的价值。综合以上部分,深化BIM技术与思维模式变革。



01


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现状



1.国家政策及行业标准

近年来BIM技术在国内基础设施行业形成一股热潮,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大型设计企业、施工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逐步开始重视BI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在此期间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政策及标准以推广BIMJ技术应用。

2017年,我国第一部BIM技术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出台,这弥补我国BIM应用工程建设标准的空白,为各阶段BIM技术应用实践及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规范。随后,2018年1月1日出台《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2018年5月1日出台《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及编码标准》,2019年6月1日出台《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付标准》和《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制图标准》,2019年10月1日出台《制造工业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应用标准》,另外《建筑信息模型存储标准》正在征求意见中。

2.业主对BIM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工程开发公司希望将BIM技术应用于项目全生命周期之中,但是多数只是将其应用于对外展示方面,利用建模软件对建筑模型做“翻模”设计,注重外观展示。相对于BIM三维设计还少有正式应用,建设过程的BIM应用还很少能达到企业级管理。

国内有部分业主应用BIM技术对建设项目进行了管理。例如,在贵州的眉石高速和黑龙江的京哈高速改扩建工程中,业主在项目建设阶段应用CivilStationConstruction(以下简称CSC系统)系统,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做了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开发了整套建模及交付标准和BIM模型编码标准,基于BIM模型,将桥梁各管理单元与模型编码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模型的属性信息通过编码实时显示在CSC系统中,同时,质量、进度与成本管理模块数据联动,实现了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管理。

3.BIM技术规划设计

我国建筑工程设计面临建筑造型日益复杂、建筑功能综合性强、信息互用及住宅产业化等方面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工程设计阶段使用BIM技术。以往的建筑设计,通常是使用Auto CAD等设计软件进行二维平面设计,无法掌控三维空间的真实信息。在BIM技术出现之后,很多设计过程应用该技术,也只是对其进行管道综合的碰撞检测、施工模拟、漫游等。

以黑龙江阿穆尔河公路大桥为例。根据实际承载要求,创建了桥墩模型,包括墩身、墩帽以及支座支撑垫板模型。由于本桥桥墩具有统一的结构类型,桥墩基础和墩帽尺寸均相同,墩身高度不同,因此,设定好各桥墩高度参数后,就完成了桥墩的参数化建模。基于BIM技术完成了桥台及钢梁等结构建模,并完成桥梁总装模型的创建。在该桥梁设计过程中,通过三维模型更加清晰、立体的展现了最真实的设计信息,避免了二维图纸中常见的错漏碰缺问题,为桥梁后期的使用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

4.BIM技术在建设过程中的应用

国内建设行业内的大公司也相继推广BIM工程管理技术,BIM工程管理技术必将给传统的工程管理带来一场革命。BIM理念要把项目主要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就集合在一起,着眼于项目的全生命期,利用BIM技术进行虚拟设计、建造、维护及管理。能给参建各方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大幅降低项目风险,减少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未知,让管理变得轻松和精细化。


02


BIM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BIM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已经很是普遍,在很多大型工程类项目中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但是在学习及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需要更多学者与工程技术人员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加以更好地解决,使之在日后的应用中更加系统化、标准化、多元化。

1.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出台不足

BIM技术作为建筑工程中革命性技术,将会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该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国家和行业的高度重视,对我国BIM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但是,目前这部分标准政策缺乏强制性,关于设计标准、出图标准、取费标准等方面的规范还是欠缺,导致行业对于BIM的使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彼此之间的合作无法充分进行,影响整个建设进程。

2.缺乏三维设计意识

目前,设计过程中关于BIM技术的应用更多倾向于使用CAD等二维绘图软件设计后,根据二维图纸信息在BIM软件中创建三维模型,以检验二维设计中存在的错漏碰缺问题,并加以改正。这种应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成本,避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不是BIM技术的理想应用方式。

BIM技术的应用,不应仅限于“二维”转“三维”的过程,应积极采用正向三维设计。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应使用BIM类三维设计软件,将全部的设计通过三维模型的方式展现,根据出图及施工要求,生成相应的二维图纸,便于查看与保存,这种正向设计可以节约“二维”转“三维”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与人力,缩短工期,避免重复作业,且多专业协同设计有助于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同时三维BIM模型所包含的属性信息可以实现业主、设计方、施工方、运营方、材料供应方等之间的数据共享,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决策一句的同时,提高信息流转效率。

3.没有选择合适相关专业的建模软件或管理平台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BIM软件,每个软件的平台都会产生各自的历史背景,Bentley公司致力于为基础设施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专业范围涵盖公路工程、桥梁隧道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厂及安装工程、民航等领域,可以支持DNG和DWG两种文件格式,这两种格式是全球95%基础设施文件格式,可直接编辑非常便利。每个平台的“基因”不同,用户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建模软件。

现阶段,全球范围内BIM核心建模软件主要集中在一些国外公司,但BIM建模后的属性信息是为工程各参与方提供决策的依据。近年来,国内BIM技术应用已经从简单的施工动画、碰撞检测等方面上升为注重信息共享和流转的建筑信息管理方面的应用,因此,针对项目管理流程依托BIM技术开发管理平台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管理平台与工程之间的联系,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平台则是工程开始的关键。许多企业在工程前只是根据其他工程的应用实例,参照选择一个管理平台,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以及各个平台的数据源、特点、优势与劣势进行横向比较,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管理平台,这导致在后续的设计、施工及运维工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4.前期数据积累不足

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基建项目,以往的设计、施工及后期运营维护阶段均是由不同的参与者承担,很多项目的BIM应用均存在于单一阶段,如前期设计阶段,没有形成整体、连贯的应用效果,尤其是在后期运维阶段将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BIM技术除了在工程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大量应用,对于后期的运维阶段,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但是,目前很多工程没有将全部的数据充分统计,并整合在管理平台中,这使得后期运维阶段对于过程的了解不足,比如管道的腐蚀情况及使用寿命、消防系统的反应时间等信息,不能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及处理,浪费大量的时间及成本。

(未完待续)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见BIM

返回版块

9265 条内容 · 6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不讲武德,北深率先AI审图试点

2020年11月24日上午,北京市建设工程AI审图试点启动会在京顺利召开,一场开启行业新变革的会议。 早在今年9月份的时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复函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建办质函〔2020〕467号 ),同意北京市开展建设工程人工智能审图试点,要求 北京市在现有数字化审图系统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研发人工智能审图基础系统,形成可靠的人工智能审图能力,进一步提升审查效率,提高勘察设计质量,推动勘察设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