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体是地质体的自然产物,具有 碎 散性 、 多相性、变异性的特征,它们之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相互联通和相互转化的。
多相性:碎散的岩土体中的孔隙中充填着液体或气体,使岩土体具有了三相性。固、液、气之间不同的比例及其相互作用,使岩土体具有了千差万别的物理力学性质。
对应于岩土体的 碎 散性 、 多相性、变异性属性的是岩土体的强度、变形、渗透工程属性。岩土体的这种工程属性是随着时间推移而相互转变的,即岩土体工程性质具有时效性。
如坡体开挖长期放置而没有进行及时的加固防护,就可能随着时间推移导致岩土体碎散性增加,多相性中的液、气比例增加,从而导致岩土体的性质出现变异造成构成坡体的岩土体性质恶化而稳定性降低,直至可能发生边坡失稳病害。因此,挖方边坡应在“快速”开挖后及时进行防护,从而尽量减小坡体物理力学性能在时效作用下的衰减。
但在 实践中 违背岩土体的时效性 造成的工程 失败却一直居高不下 ,是 边坡病害 一种主要 诱发因素。
再如某快速通道经过存在多级形态的老滑坡堆积体时,由于施工人员没有优先施作预加固的抗滑桩而采用先开挖边坡后进行抗滑桩施工的错误工序,导致富水的堆积体在时效作用下力学性质发生了衰减变异,导致后期施作的抗滑桩无法平衡拟支挡坡体下滑力而发生倾斜和断裂。病害发生后相关方面对滑坡病害处治久拖不决,造成滑坡规模不断牵引扩大,直到导致了约100万方的滑坡整体复活,后期处治工程费用约6200万元,并形成了约180万元的报废工程。试想一下如果工程能及时设置抗滑桩进行预加固,防止坡体力学性质随着时间推移而衰减,则最初的处治工程费用约250万元是可以满足滑坡处治需要的。
综上,岩土工程的时效性是由岩土体的 碎 散性 、 多相性、变异性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决定的,坡体病害的“治早治小”就是岩土体时效性的真实写照。 合理实施坡体的“快挖慢填”理念, 积极贯彻岩土体预加固、及时防护,是有效处理岩土工程问题的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岩土工程
返回版块1.59 万条内容 · 37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浅说抗滑桩结构设计流程由于近来一直有朋友询问抗滑桩的设计流程和关键点,故笔者将抗滑桩设计流程进行一个大概的说明,供大家参考应用。 抗滑桩作为岩土工程坡体重要支挡结构物,其结构设计和计算秉承地质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即抗滑桩结构设计依据桩体所受到的推力与桩周岩土体的性质共同决定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抗滑桩的设计如果只考虑结构内力,而不考虑到岩土体性质是不合理的。因为抗滑桩的结构设计与岩土体性质息息相关。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