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前一段时间前往云南,考察地理,路遇李氏家族,世代下葬在一个地方,喝形:黄牛饮水穴,后人人丁兴旺,数百人,最富贵的人物是正三品的武将。同行者,有湖北徒弟邓习红先生。
近处鸟瞰墓穴,形如黄牛饮水
鸟瞰李氏祖坟山水大局,左右缠护重重,群山朝拜,众峰回头,山如万马奔腾,铺天盖地而来
1、牛头地
龙从远处过来,自离祖出身以来,一路起起伏伏,星峰跌宕,有低有昂,左右分牙露爪,起起落落,左趋右闪,逶迤活动,如鸾翔鳯翥,如鱼跃鸢飞。左右缠护重重,群山朝拜,众峰回头,山如万马奔腾,铺天盖地而来。
将结穴,左右横开大帐,横铺阔远,帐中穿心出脉,个子中抽,一路平岗行龙,龙身上不时有巨石拱起,带印带甲。
古书记载的结穴图,上面右二图为:转面当朝结穴图
侧看父母山上,有巨石顶起,形如将军头上的兜鍪
侧看穴山下的气脉,全是巨石,一路拖到山脚下
最后微微束咽起顶,转头开局,左右横开大枝,转面当朝,枝中出长乳,形如牛的头部,从乳的根部到乳头全身巨石,中间有牛眼高高鼓起,气势威猛雄壮。
近看黄牛饮水的样子
侧看黄牛饮水穴,牛头扎入水塘中,穴在鼻子上
近看墓穴,石上浮土结穴,穴山形如牛头,半山有石头鼓起形如牛眼,穴在牛鼻孔中
近看墓穴,牛头的中间开始有土脉微微拱起,化石成土
近看墓穴,钳中出石乳结穴
牛头的中间开始有土脉微微拱起,化石成土,到根部土层厚达一米多,展开小坪,开基化阳结穴,穴前有唇吐出,穴在牛的鼻眼里。李氏的祖坟自高祖以来,曾祖、爷爷父亲,全部是下葬在此地,古坟达十余所,左右并排。坟前为李氏的老宅区域,李氏后人人丁兴旺,达数百人,最富贵的人物是正三品的武将。
侧看穴前流水情况,下砂重重逆关回头顾穴
侧看穴前流水情况,好地多有逆水之砂
侧看穴前流水情况,两水汇合后,左水倒右,走丑口
侧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立碑的李氏(正三品)高祖的墓碑(死亡时间远远早于这个时间),碑刻立甲山庚向正针
正看李氏(正三品)的曾祖墓碑,民国九年立碑
穴后鸟瞰明堂和朝山,自古以来,坟就在李氏老宅群的后面,内明堂被李氏老宅遮住,没有任何凶祸
午龙入首,穴立甲山庚向正针,穴前有两条大溪水交汇,丙字大沟来水,坤字小沟水来,两水汇合后,左水倒右,走丑口,水口有外山关栏。
石上浮土结穴,主大贵之象,笔者见过七八个案例,唯一不好的是,一旦土层深度不够,土质不够好,或者不够肥沃的时候,虽然发福,后人灾祸也很大,尤其是容易出残疾人、精神病、甚至性命之忧等问题。
侧看李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四辈人埋在一起,历时近百年
侧看李氏家族墓葬群
侧看李氏家族墓葬群
前一段时间,有徒弟问:有预测师说,父母和子女埋在同一地方,一个墓穴,后人有大凶。
这是无稽之谈,笔者见到大量家族墓葬区域,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等埋葬在一起,左右紧紧挨在一起,甚至还有共同起一个坟头的,毫无灾祸,后人人丁大发,官贵大发。广西李-宗-仁的祖坟,就是祖孙三代一个坟堆,依然大发富贵。
正面远看墓穴,上开八字,形如牛角,藏风聚气
侧面看墓穴,下开八字,界脉入穴
正面看墓穴,阳来阴受,窟中起突结穴
站在水库上游鸟瞰墓穴,水库为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龙势踊跃翔舞
站在水口上方鸟瞰墓穴,下脉杀重,点穴向前拖出三尺,以缓其急
正面近看墓穴
侧面近看墓穴,山之势成下聚,脉来峻急,气降山之脚,朝山低软,所以穴在牛鼻子上
侧面近看墓穴,此地为真龙结穴怪穴,俗师多嫌其丑陋笨拙,实为大地
侧面近看墓穴
水口方,侧看墓穴
水口方,侧看墓穴,外山随水回抱
侧看墓穴
侧看墓穴,真龙出身,定然有迎有送,两侧夹从缠护
侧看墓穴,下手砂为奇石高耸,后来被老百姓打掉了
侧看墓穴,点穴在众山众水会聚之处
侧看墓穴,逆水之砂有数重逆插
正面看墓穴,龙虎两边弯环内抱,护卫穴位
侧看墓穴,两水在穴前交汇
2、三年寻龙,十年点穴
点穴难,书上不论,明师不谈,无招无式,只在方寸之间。
富贵地,明师不识,先生难看,立地葬坟,后代官贵频频。
穴位系吉凶之要害,发败之关键。寻龙如引线、点穴似穿针。所以古人说: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就是说点穴,真的很难,很难。龙脉行走是一条线,气脉在中间穿行,但是龙结穴,好比大树结果,是在点上,而不是在一个大面,或者在大线上。古语说:
望势寻龙易,须知点穴难。
若还差一指,如隔万重山。
自古以来的地理书本理论,只是基础知识的总结,没有专业的。山龙的样式千奇百怪,结穴的样式五花八门,窝钳乳突,只是一个基本模式而已。太行山形,穴在何处?大巴山形,穴在何处?巫山山形,穴在何处?武夷山山形,穴在何处?丘陵地形,穴在何处?平岗地形,穴在何处?横断山脉,穴在何处?秦岭山形,穴在何处?黄土高原,穴在何处?草原地形,穴在何处?平原地形,穴在何处?
古书虽然没有记载,但是各地的地理先生,早就在明清时期,甚至更早,就摸索出一套本地的寻龙点穴的思路。可惜没有形成理论流传,造成地理人只知有杨公,不知世上还有各地的高手。
这些符合各地地形的点穴技术,由于近数十年的传统文化的没落,基本接近失传。现在掌握这些技术的先生,可以说千中难见一,甚至万中难见一。
侧面近看墓穴,点穴差一指,如隔万重山
正面看墓穴
3、十三陵首陵之长陵点穴,江西廖家点穴失败,王侃成功点穴
十三陵卜选过程中,由于点穴出问题,金井出水,导致地理先生差点被斩首,也没有得到封赏。
永乐十二年(1414),廖均卿之子廖信厚所录《均卿太翁钦奉行取插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实录》 ,记载与正史《明太宗实录》记载出入很大,关键问题还是需要看正史。
3.1、廖家记载
廖均卿之子记录,卜选十三陵,主要是四人:廖均卿、曾从政、王侃、巫涯,并且记载:廖均卿自己点穴,出了重大事故,金井出了大水,最后廖均卿亲自呼龙做法,将大水止住,导致朱棣很惊愕,很崇拜他,并且朱棣命令锦衣卫,将王侃、巫涯(江西口音问题,应该是吴永)斩首。
点穴似穿针,取土如吸金。十三陵首陵之长陵点穴,江西廖家点穴失败,金井大出水,皇帝大怒。王侃成功点穴,皇帝大喜。后来的《明太宗实录》记载,十三陵建成后,论卜选和点穴的功劳,首功在王侃。
3.2、《明太宗实录》的记载
上面的民间实录的记载,明显有贬低他人,而抬高自己的倾向。而《明太宗实录》的记载更加详实准确:
永乐十一年五月壬寅日,定管建长陵功赏,复论初卜吉之功:
(1)、升知县王侃,州同知(正六品),赏彩币三表,里钞二百锭。
(2)、升给事中马文素,太常寺博士(正七品 )。
(3)、阴阳训术曾从政,阴阳人刘玉渊皆钦天监漏刻博士(正九品),食禄不视事。
(4)、五官灵台郎吴永,始以僧授改升僧录司右阐教(从六品)。
各赏彩帛二表,里钞百六十锭。
从上面来看,皇陵建成后,朝廷论功劳,首功是王侃、其次是马文素,再其次是曾从政和刘玉渊,最后是吴永(也就是巫涯),均有封赏。朝廷封赏的时候,廖均卿,被排除在外。十三陵的选址和点穴,朝廷认为首功是王侃、马文素等人。
《明太宗实录》记载,明朝十三陵的主要功劳在王侃(封正六品)、其次是马文素(封正七品 )、曾从政(封正九品)、刘玉渊(封正九品)和吴永(封从六品)。
3.3、江西廖家点穴失败,王侃成功点穴
从两份记载,对比来看,十三陵点穴挖井,首先偏向于廖均卿的穴法,但是金井出出大水了,被百官弹劾参奏,皇帝大怒。这事廖均卿应该不会给自己造谣。
但是被问责的应该是廖均卿本人,正史记载他没有得到任何封赏。朝廷可能开始考虑过他的穴法,但是导致出水,后来很快纠正了穴位,廖均卿本人被迅速抛弃。
至于廖家所说的,王侃、吴永被斩首,为子虚乌有的事情,应该是廖均卿本人差点被斩首。建陵完成后,最后王侃、吴永二人都得了赏赐,王侃居首功。
廖家自己说:廖均卿为灵台郎,正四品,《明太宗实录》都是没有记载的。即使是灵台郎,也只是正七品而已,但是正史没有记载他授封的事情,说明极有可能是金井出水,被问责处分,甚至差点被砍头。
全文完。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4.61 万条内容 · 26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陈益峰:上水鱼形,罗氏正从二品武将的老祖坟文/陈益峰 前一段时间,前往湖南山里研究墓地,打听到罗氏家族的祖坟,喝形:上水鱼形,葬后人丁大发,后人贵为从二品武将。同行考察的还有徒弟邓习红先生。 正面近看上水鱼形穴,左右肩背圆厚内抱 侧面近看上水鱼形穴,鲤鱼身躯浑穆端严,穴在鱼的口里 上水鱼的样子 正面近看上水鱼形穴,穴前有托起的兜唇,此地是罗氏老坟山,有密密麻麻的老坟近百个。 鸟瞰来龙,穴前池湖凝聚,外侧有溪水逆朝,鱼不见水就无生气,此地穴前有大水塘,主朝贵无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