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站务休闲 \ 闲聊茶吧 \ 万鑫张哲李兴钢武显锋|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研究

万鑫张哲李兴钢武显锋|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研究

发布于:2020-11-18 13:35:18 来自:站务休闲/闲聊茶吧 [复制转发]

李兴钢等 CA当代建筑


1 背景

“奥运遗产” 一词, 在近几十年被越来越广泛地提及和使用, 用来强调奥林匹克运动会对主办城市和地区带来的持续的影响和收益, 而主办城市能否创造出积极的、 可持续的奥运遗产也逐渐成为奥组委评估候选城市的重要标准, 甚至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1994年, 巴黎召开的“百年奥林匹克大会” 第一次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并在《奥林匹克宪章》 中专门列出一个段落来明确可持续发展的任务。 1999年, 国际奥委会在首尔会议上通过了《第二十一次奥林匹克运动议程》, 从此可持续发展不仅被限于环境方面, 还要促进体育基础设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002年, 国际奥委会在主办城市合同中, 首次明确提出需要争取使奥运会为城市和主办国留下积极的奥运遗产。 [1] 2014年,《奥林匹克 2020议程》 彻底将“可持续” 理念引入奥运会的方方面面。 2015年,《奥林匹克遗产指南》 和《奥运会可持续发展指南》 确定了奥运会遗产保护、 可持续理念的发展方向。 [2] 现今, 奥组委和举办城市都将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情况视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 赛后利用现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比赛场地的高度专业化和日益增长的巨大规模逐渐成为大型赛事的一大特点。举办城市在肆无忌惮地展示国力的同时,往往容易忽略重大赛事场馆或场馆群在赛后利用时所产生的问题。以索契为例, 其即便雄心勃勃地将奥运遗产计划纳入到了候选文件中, 但从零开始大规模地兴建场馆设施, 不仅使规划和管理的成本增加, 还造成赛后利用过剩的状态 [3] 。其问题涉及以下四个方面 :
第一, 场地的供应和需求不平衡。冬奥会后场馆的巨大利用不得不依赖于外部力量——大量的游客使用这些设施。然而, 索契的人口是盐湖城的 30%, 北京的 1.7%。由于人口基数较低, 冬季奥运会场馆供给与居民有效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矛盾。
第二, 冬奥场馆投资量大, 收益不高, 且赛后维护成本过高。索契冬奥会花费了大约520亿美元中的120亿美元用于场馆的建设。比赛结束后,场馆的维护成本无法由政府承担。从历届冬奥会的投资情况来看, 大多数冬奥会举办城市实际投入都远远超过预算, 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第三, 冬奥场馆缺少生态建设与可持续理念的规划。由于场馆本身是为专业体育项目而建的, 而有些项目在主办城市的传统上并不活跃,没有对奥运前的规划设计、 项目定位、 功能转换、 永久和临时场馆的界定和划分等进行慎重的思考和决策, 使人们在比赛结束后难以使用这些设施。
第四, 对奥运场馆的赛后运营和维护缺少经验。俄罗斯冬季体育项目发展较晚, 在冬奥场馆的赛后运营和维护经验不足, 对举办城市冬季运动的发展预期产生了偏差。
最终, 索契大部分冬奥场馆在赛后不是被废弃, 就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 对于冬奥会的申办和举办城市而言, 避免赛后场馆沦为“白象”, 拥有积极的、 可持续的赛后利用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3 赛后利用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从选址与布局、 场馆建造、 功能转换和赛后运营四个方面对赛后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为冬奥场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3.1 选址与布局
3.1.1 山区与城市
夏奥会场馆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市中, 而冬奥场馆则聚集成群或分散布局在山区和城市里。冰上项目场馆有时集中分布在奥林匹克公园之中,有时分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甚至在社区和校园里。其赛后利用需要城市的大量人口来供养, 因此赛后利用的功能应具备综合性。雪上项目场馆由于分布在山区之中, 为解决日常的可达性, 常在修建时伴随着高投入的基础设施的修建, 赛后需要吸引大量的游客来使用, 并将山区中运动难度较大的、 更加专业化的项目转换为种类更丰富的、 大众化的项目, 其服务人群重点为具备活力的年轻人及其家庭。例如, 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的场馆布局(图1), 除冰壶场馆(新建在长野县的轻井泽镇) 之外, 所有冰上场馆和开闭幕式场馆均集中散布在长野的城市区域中, 而雪上项目场馆则是依托于城市区域周边的“白马村” 和“志贺高原” 上已有的雪上项目设施进行新场馆的建设, 因此在赛后, 凭借城市的人口量和滑雪胜地巨大的游客量, 场馆现今依然被很好地使用。
△ 1 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场馆布局 
3.1.2 集约与分散
历届冬奥场馆的布局(表1) 可大体分为集约式与分散式。集约式的场馆集结成群, 彼此之间相距较近或在一个园区内, 赛时可以缩短运动员往来的时间, 提高准备效率, 赛后场馆群可以协同举办大型赛事或发展成为大型度假胜地 ;分散式的场馆常分布在城区之中, 与城市发展密切结合, 赛后可延续场馆功能, 或者成为服务周边的综合性场所, 甚至可成为城市的地标之一。总体来看, 城市内部与周边、 集约与分散相结合的复合模式最为好用, 多样的布局状态将会增加赛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场馆布局较为特殊, 是历届冬奥会场馆布局最为紧凑的(图 2)。所有场馆集中分布在索契城市外围的“沿海集群” 和“山区集群” 之中。而事实上, 索契的城市面积小, 地理位置复杂, 沿海集群距市中心约30 km,即便修建了庞大的基础设施, 由于运力过剩, 不得不关闭一些, 故而可达性变差。由于索契对场馆选址与布局的失算, 这些奥运遗产远远无法融入城市中。
△ 2 2014年索契沿海集群与山区集群 
3.2 场馆建造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 在编写《奥林匹克 2020议程》 等文本时, 多次强调可持续发展场馆的三点理念 :一、 优先使用现有的场馆, 如果需要可按照“奥运标准” 进行翻新 ;二、 只有在有遗产需求时才建造新的永久性场馆 ;三、 在没有遗产需求的地方寻求临时解决方案。 [4]
2006年都灵冬奥会堪称典范。当时的多个奥运场馆都沿用既有场馆, 进行直接使用、 改建或重建。例如, 赛时用来举办冰球比赛的埃斯波斯兹奥尼体育馆, 是由一个大型展览中心改建而成的, 赛后不仅恢复了其原有的用途, 而且借助冬奥遗产这张名片, 变得更受欢迎。此外, 2018年平昌冬奥会秉持的可持续理念也使其被称为史上最节俭的冬奥会。主办城市尽可能地建造临时设施来满足赛时的需求, 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 还减轻了赛后运营的负担。例如,开闭幕式场馆——江陵奥林匹克体育场就是临时场馆, 赛后拆除看台, 以避免其长期的运营维护费用。
3.3 功能转换
当代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按功能转换可分为四类 :一、 保持场馆相关体育设施不变, 以便进行其他赛事(多数情况);二、 将奥运场馆进行再建造(此类情况大多针对奥运村, 根据实际需求将其升级改造为学生宿舍、 写字楼、 住宅楼等);三、 借助奥运场馆空间大、 可容纳人数多等特点进行音乐会等相关娱乐活动, 或是供需要大规模场地的活动使用 ;四、 有些为临时搭建的场地, 在完成其相关任务后便会面临被拆除的情况。 [5] 本文将1998~2018年的六届冬奥会各场馆的赛后功能计划罗列, 并与赛时功能一一对应,通过此表格可以看出承载这一赛事的场馆赛后功能转换的可能性(表2)。由此可见, 冬奥场馆赛后的功能设计应该是更偏向于多功能、 综合性和大众化的, 服务的人群应该是更广泛的。

3.4 赛后运营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在设计规划时考虑了场馆的赛后运营, 将大部分场馆建立于社区中, 赛后通过场馆空间的细分来为社区服务, 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6] 。例如:为冬奥会新建的里士满奥林匹克速度滑冰场, 在赛后成功转变为社区公共设施 ;惠斯勒河畔滑雪场除了保留原有用途外, 还兼具承办社区活动和体育比赛的用途 ;非竞赛用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充分利用——来自惠斯勒奥林匹克村的临时住房被送往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六个社区, 为老年人、 无家可归者和低收入居民提供156套经济实惠的永久性住房 [7]
2002 盐湖城冬奥会被视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冬奥会之一, 场馆赛后使用率高更是其成功的标志。为了在冬奥会后能充分利用奥林匹克体育馆和公园等奥运遗产, 盐湖城创建了犹他州奥运遗产组织——犹他州运动基金会来管理遗产。这不仅成功推动冬季运动在年轻人中的广泛推广, 而且产生了许多更为积极和持久的影响。此外, 建设在犹他大学的校园内的奥格登冰场, 在赛时作为冰壶比赛场地使用, 赛后便交给了学校管理,继续为学生们提供服务。

4 应对策略

4.1 选址与布局
其一, 位于山区的雪上项目场馆的选址, 可依附于既有的场馆或设施所带来的巨大游客量,在其邻近区域, 进行新场馆的规划和建设, 使该区域的活动载体更加丰富。
其二, 集约式布局与分散式需要相结合, 应尽量避免极端化的布局, 使场馆在冬奥会后成为城市发展的触媒。
4.2 场馆建设
其一, 在规划阶段要尽可能地考虑利用哪些可以通过改造来满足需求的场馆, 在冬奥会结束后可恢复其功能。
其二, 适当设置临时场馆和设施, 在赛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拆卸, 或通过拆除与重新组装的方式将场馆移动到需要的城市和地区, 使其可以作为奥运遗产发挥更大的价值和社会效益。
其三, 场馆建设前, 应提前考虑与能源技术相结合和结构预留的手段, 来为赛后降低场馆的运营维护费用作准备。
其四, 新场馆的建设应配合高质量的设施和需求, 使其在赛后可以举办高水平的比赛, 成为专业培训基地。
4.3 功能转换
其一, 赛前场馆规划设计时应同时考虑对场馆赛后功能转换的设计, 尤其是赛后功能多样化和动态化的设计, 可以优先将赛后的场馆定位为服务于公民的综合性服务设施。
其二, 对于冰雪产业不发达的地区, 可以优先考虑赛后发展相关运动来进行赛后功能转换的设计, 将专业化的项目与大众化的活动相结合,适应不同类型的群体。
4.4 赛后运营
其一, 根据夏季与冬季不同的功能需求, 将场地使用时间从冬季运营延长至四季运营, 增加场地价值。例如, 阿尔卑斯越野滑雪中心和冬季两项中心在非雪季的月份被改造成高尔夫球场。
其二, 在校园或在社区内的场馆, 可以在赛后与学校或社区建立合作。
其三, 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可交由专业机构建立或经营, 使当地社区能够充分使用这些设施并举办大型活动。

5 结语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研究, 一方面有助于奥运遗产在赛后得到长期、 合理的利用, 推动大众冰雪运动的发展 ;另一方面, 则有益于延续奥林匹克精神, 使冬奥会成为促进城市经济文化持久演进的催化剂。故而当下应更深入于对冬奥场馆赛后改造设计的研究, 更多地从建筑学角度分析问题, 提出应对策略。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参考文献
[1] MARCO F, FABIO I, MICHELA M. The impact of wide-scale sport events on local development: An assessment of the XXth Torino Olympics through the sustainability report[J/OL]. (2008-04-08) [2020-09-29]. https://ssrn.com/abstract=1117967.
[2] 陆诗亮, 李磊, 解文龙, 等. 国际奥委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冬奥会冰雪体育场馆设计研究 [J]. 建筑学报, 2019(1):19-24.
[3] AZZALI S. The legacies of Sochi 2014 Winter Olympics: An evaluation of the Adler Olympic Park[J]. Urban research & practice, 2017, 10(3):329-349.
[4]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Olympic Agenda 2020[EB/OL]. (2014-12-8) [2020-09-29]. https://www. olympic.org/olympic-agenda-2020.
[5] SYNADINOS P. Post-Olympic use: a picture of the future[J]. Olympic Review, 2001, 27(41):39-41.
[6] 姚小林. 2002-2022年 :冬奥会举办城市体育场馆规划发展趋势[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6(3):35-41.
[7]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Legacies of the games[EB/OL]. (2016-05-12) [2020-09-29].https://stillmed.olympic.org/media/Document%20Library/OlympicOrg/Factsheets-Reference-Documents/Games/Legacies/Factsheet-Legacies-of-the-Games-May-2016.pdf#_ga=2.147237879.1708181636.1602501040-1436405689.1602501040.


图片来源
图1、 图2 :作者在Google Earth图底基础上绘制


作者简介
万鑫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张哲 
(通讯作者)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建筑师、 高级建筑师, zhangzhe 李兴钢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武显锋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博士后研究员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编号:2018YFF0300304)

-END-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闲聊茶吧

返回版块

114.53 万条内容 · 18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重磅发布!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资质减半,丙级设计院取消

在全国大幅压减建设工程企业和测绘资质并加强监管,更大激发市场活力,为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创造条件。 针对建设工程企业和测绘资质类别过细、等级过多、准入门槛高手续繁等问题, 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由593项减至245项, 除最高等级综合资质和需跨部门审批的资质外,将其他等级资质一律下放至省级及以下部门审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