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大师100例》—光影塑造

《大师100例》—光影塑造

发布于:2020-11-17 15:21:17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小印帆管理层 小印帆的笔记本

作者 | 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活动策划 | 周盈汐 (谢菲尔德大学)


中小型案例抄绘转译 | 第8篇活动回顾

全文3572字 | 阅读约需11mins



A " 建筑师简介 "


卡洛·斯卡帕(PeterZumthor)

意大利建筑师


1906年 出生于威尼斯

1957年 古堡博物馆

1957年 卡诺瓦雕塑博物馆

1958年 奥利维蒂商店

1963年 斯坦帕里亚基金会

1978年 布里昂家族墓园

1978年 去世




B " 项目简介 "



项目名称 卡诺瓦博物馆  

C anova Museum

位置 威内托区,意大利北部

建筑师 卡洛·斯卡帕

类型 :博物馆

建成时间 1975年




C " 知识点延伸 "

 a "如何评价斯卡帕和他的建筑?  "

路易·康口中的美丽艺术


在卡洛·斯卡帕的建筑中

“美丽”
第一种感觉
“艺术”
第一个词汇
然后是惊奇
是对“形式”的深刻认识
对密不可分的元素的整体感觉
设计顾及自然
给元素以存在的形式
艺术使“形式”的完整性得以充分体现
各种形式的元素谱成了一曲生动的交响乐
在所有元素之中
节点是装饰的起源
细部是对自然的崇拜
—— 路易·康

卢永毅 口中的专一不移


“在当代建筑师中,很少有人象卡洛·斯卡帕那样, 毕生只涉及到历史建筑的修复或改建以及一些小规模的设计项目 ,却如此值得人们关注与了解。 斯卡帕偏爱 历史环境 中的创作,他有独特的解读 视觉文本 的能力; 他以设计过程的片段性策略以及 构图系统 中的图像复杂性特质,迎解了当代建筑师面临的历史文脉和多元文化的难题; 材料 的大胆并置、富有表现力的精美细部以及戏剧性的 采光 设计,既展示了其创造者的睿智与机敏,又折射出其深沉的 威尼斯传统精神 斯卡帕的个人化途径没有促成任何学派的形成,但他却明确地揭示了现代主义之外的一条极有价值的设计途径。

—— 卢永毅


 b "光影与展品  "


光影、展品与空间  

在斯卡帕设计的博物馆建筑 中,光影与展品布局、空间进深形成了 戏剧性的效果 ,宛若一幕幕 舞台剧 中的场景。



光影、展品与空间   @ 斯卡帕

斯卡帕 亲自设计、布局的 展柜 应着 同样精心设计的窗中透过 光,每一处折射都极其精确且恰到好处地烘托着空间效果。


光影、展品与空间   @ 斯卡帕

光影构成了空间的灵魂,形成了极大的视觉艺术感受,斯卡帕使用光影语言,赋予了空间不同的感情色彩,使博物馆充满 活力 ,富于变化。


光影、展品与空间   @ 斯卡帕

当阳光透过不同的窗扇,色温与形态均发生了变化,特定展品对应着特定的氛围,光影便以强化、弱化、虚化、变化等方式表现不同的 情感



 c "节点崇拜  "

扶手细部   @ 斯卡帕

斯卡帕的建筑如艺术品般精致。 建筑节 的细化是 他每个 作品中都无法忽视的闪光点。每一处 扶手 都极具细节。


切割工艺 @ 斯卡帕

每阶楼梯都是独特的, 切割 的角度和工艺都进行了细致的考量。“ 精确” 二字在每一处细部体现。


梯面与墙体衔接处    @ 斯卡帕

楼梯台面和墙体的衔接 也做了细致的考量:薄薄的梯面轻轻触碰厚重的墙体,轻盈与稳重的对比油然而生,建筑的体量感体现无虞。



水元素   @ 斯卡帕

斯卡帕对于 水元素 尤其热爱,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着水的运用。哪怕是小小的排水道,也会进行仔细的推敲揣摩,当作一件件艺术品处理。





"案例分析  "


 a "对巴西利卡的扩建  "


“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是 古罗马 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形,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 条形拱券作屋顶

巴西利卡式建筑   @百度百科


基督教沿用了罗马巴西利卡的建筑布局来建造 教堂 ,尤其罗马风时代的大多数教堂是巴西利卡格局。随着历史的变迁巴西利卡这个词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今天在罗马天主教的用语中有特殊地位的大教堂被称为巴西利卡,不论其建筑风格和结构。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 “王者之厅 ”的意思,拉丁语的全名是Basilica Domus,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


“扩建”



扩建   @ 卡洛·斯卡帕


自然光线、空间和形式交融在卡诺瓦博物馆,整个建筑简洁而有力。馆中展出的是意大利古典主义大师安东尼奥卡诺瓦的大理石雕塑的石膏模型,这些作品原本被收藏在建于19世纪30年代早期的一栋巴西利卡大厅里,1955年,卡洛斯卡帕受委托对其进行小规模 扩建 巴西利卡 仍然是这座博物馆的重要部分,它的对称性、尺度和主导力固定了新建部分的准确性和精美度。宏大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和私密性的非对称现代结构,这一对看似不可能的并列却产生了响应性结合。


 b "对场地的呼应  "


波萨尼奥   @ 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场地环境   @ 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在卡诺瓦博物馆前方的山上屹立着一座以罗马万神庙为原型的新古典主义神庙,卡诺瓦的墓穴就在其中。 扩建部分被安插在原有建筑之间,并 没有破坏它们的完整性

建筑轴测图   @ 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扩建部分紧贴着尺度大得多的巴西利卡大厅,这些形式可以被视为块状物的减少和装配,类似卡诺瓦的雕塑。

Sequential Drawings   @ 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参观者体验参观者 首先 会来到一个低调的乡村小镇, 紧接 映入眼帘的是幢宏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 然后 进入一座颇具特色的现代主义建筑。 穿过 街道旁一座老建筑的拱门,参观者到达卡诺瓦之家庭院旁边的凉亭里。这里正是这位雕塑家出生和安息的地方。庭院之外,这幢老建筑里有些房间也属于博物馆空间。径直 向前 到达巴西利卡的前厅,参观者由此进入主展厅。扩建展厅在右侧,其亮度颇为引人注目。





c " 流线分析"

建筑流线分析   @ 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梯形体块   @ 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进入建筑内部,参观者遵守迂回的参观流线,增加 浏览 时间、丰富了阅展体验。



视点一   @ 斯卡帕
视点1 是从前厅透过拱门看向巴西利卡式建筑, 新古典主义 的严谨对称性一览无余。

视点二   @ 斯卡帕

视点2 参观者右拐下几阶楼梯进入梯形展厅,空间中光影在上方戛然而止,暗示着 不同的 建筑体量。 斯卡帕巧妙地利用了光影使游客感知到建筑多维度的变化。


视点三   @ 斯卡帕
视点3 可以看到体量较高展厅的全貌。内凹角窗的直角边多加了一道转折线,柔化了建筑感,使人的注意点转移到窗外的天空。 “天空被我切下了一角” ,斯帕卡说,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是他所看重的。

同时,从角窗中透出的阳光与展柜中的展品仿佛成为了 舞台剧中的聚光灯与演员 :聚光灯追随着不同的演员,为人带来不同的感动。


视点四   @ 斯卡帕
视点4 是在高展厅中向回看:向外凸起的角窗所折射出的光线与展品的位置有着精确度对应关系, 建筑与展品共同构成了供人参观的艺术品

视点五与五’   @ 斯卡帕

视点5 看到了空间的收放,四个角窗强调了空间的分界。 视点5’ 则从同一位置向回看。


视点六   @ 斯卡帕
视点6 的尽头是落地窗外的室外铺地,在视觉上延续了整个建筑。窗前摆放的是 卡诺瓦最著名的 美惠三女神雕塑” ,在从背后透出光线的照射下显得格外 神圣

视点七   @ 斯卡帕
视点7 到了建筑外部,可以看出,扩建部分与原本的建筑在有所区别中保持了整体性。


d " 空间分析"

阶梯式空间    @ 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沿着土地的坡度,长画廊的地板和天花板都是 阶梯状 的,成为参观者驻足欣贫的平台。 浏览 时间、丰富了阅展体验。



空间轴测   @ 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在一块狭小的区域,空间的混合令人着迷。通过水平高度、比例、 高度和方向 的变化, 强调了形式的意识。 表皮的白色 加强了 光与影的交错。 和标志。 建筑充当了雕塑的中性背景,而绝不尝试主导它们。



e " 光影与氛围塑造 "

光影与空间氛围   @ 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光线经过不同窗扇的折射,便有了不同的性质,在整个空间中所塑造的氛围各异。



f " 材料运用与地域性 "

材料运用  @ 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台阶  @ 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台阶底部被削去一部分,所以看起来像飘浮在下层地面上的无支撑平台。


白墙  @ 谢佳琪(同济大学 研二


石膏是哑光白色材料,只有在灯光下这些石膏模型才会有生气。一般传统博物馆的做法是将模型置于深色背景墙前从而突出展示。原本的新古典主义巴西利卡就是如此。而建筑师斯卡帕认为, 白墙反而更能营造出模型需要的高光环境。




E " 延 伸 思 考   "


对比斯卡帕的另一个博物馆设计( 维罗纳古堡博物馆 ),分析其建筑内的流线组织以及空间序列。体会斯卡帕在博物馆设计中如何设计 空间、光影与展品 的关系?


维罗纳古堡博物馆   @ 斯卡帕


维罗纳古堡博物馆剖面   @ 斯卡帕




G "学姐寄语 "


博物馆设计中,空间的设计的形式和途径十分多样,斯卡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即在建筑形式 受到场地和既存历史建筑的限制 时,如何以合适且精确的姿态呈现。如何通过空间序列及流线的组织,通过 光影 与展览空间、展品的精确关系达到动人的空间效果。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5 万条内容 · 24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BIG“翻车”了?这个方案你给几分?

文章来自: 设计e周 ( iedaycn ) 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仅限交流学习 BIG  愿 景  BIG最近的一个竞赛获奖项目: 马来西亚槟城南岛设计总体规划国际竞赛PSI( Penang South Islands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