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类居住的聚落,如今的城市空间已经被建筑填满了。随着城市空间的饱和,城市更新策略逐渐从增量发展转型为品质提升,对城市空间中大量的住区发展和更新的讨论,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中国的城市存在多种住宅形式,有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工人新村和单位大院,也有市场经济时期兴建的商品房小区,还有被快速城市化片区包围进入城区的原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城中村。
多种背景和文化下城市旧区,使得更新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环境的改善,同时也是一个社区结构重组、社会文化再造的过程。不同的组织模式、改造手段,都会影响城市空间和社会的发展。下文 以“解决日常需求”为目的,微更新改造上海杨行老集镇城中村,探索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合作的新模式所带来的社会意义。
Part A
背景 :上海城市更新发展历程
从“大拆大建”到“小微更新”
经过改革开放的四十年的建设,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善,城市空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完成政治和经济目标,城市空间发展顺应了权力和资本的运作,否定历史环境一次性大规模推倒重建,追求纯粹的功能分区。城市空间中的多样性、小尺度、人性化等特征逐渐消失,城市更新与之间的关联被切断了。
南丹小区变迁对比
2015年,上海市政府推出《上海市更新实施办法》,上海城市更新模式从增量开发到存量优化的转变。上海市政府提出“城市有机更新”的理念:注重“公众参与”与“微治理”,强调市民的主观能动性。此后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如2016年7月发布的《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 公示稿)》、2016年8月发布的《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 试行)》等一系列文件,逐渐完善了上海市城市有机更新的政策体系。
2018年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对城市更新项目开展了专题研究,将更新项目分为三种类型,即重要地区城市更新、由土地权益人发起的城市更新、以及小微空间城市更新。其中,小微空间更新对象主要针对上海中心城区的公共空间,在既有法定规划的基础上,对零星地块、闲置地块及小微公共空间,根据使用者的日常需求,进行品质提升和功能创造。这标志着未来“微更新”理念将会越来越多与规划管理者、城市建设者、城市使用者多个部门合作,形成新型的组织结构。
城市微更新案例: 安福路 “城事绽放”快闪花园 / AIM Architecture + URBAN MATTERS
城市微更新案例: 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二期 / 大观景观设计
城市“小微更新”的组织结构更新,从传统的单一组织方转变为多组织合作实践,从更全面视角影响空间形态、空间成本的变化方式与变化程度,将城市更新延伸至社会发展。
Part B
实验:上海杨行老集镇城中村
政、企、院校合作模式
1. 杨行老集镇城中村背景
杨行镇原名白沙镇,曾是船民上岸落脚之地,90%为外来人口,老街棚户与公路有待疏通,因其受制于宝山早前能源基地与重工业基地的影响,发展略滞后于其他片区;其城中村改造作为响应“十三五”规划的项目,改造范围共涉及6个区块,总建面93万方,白沙公园、体育中心、院校教育、优质医疗等优质资源配套将陆续引入——此次老集镇微更新地图将服务于四个地块周边生活动线总长度约4.2km范围。
主要以微更新解决三大问题:
1.周边人行道与道路绿化状况亟需改善
2.各地块分散,缺少统一的文化内涵输出
3.日间城镇活力较差,需要公共空间和对人气的聚集
任务一:区域入口标志及桥梁改造
任务二:街道景观设计
任务三:公交站及施工围墙设计
2 政、企、院校合作模式
这一次杨行镇微更新,采取了更综合的视角与方法 :由杨行镇人民政府主办、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与上海万科协办,上海诚卫兴置业与FA青年建筑奖承办。 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合作,以组织高校学生竞赛形式实践微更新。政府出试题并事权下放,企业整合硬件资源,院校输出智慧结晶,这种模式创新地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
政府层面:杨行镇人民政府 推出微更新项目,在管理层面进行协调统筹,随着更新需求、更新诉求的日益多元化,加强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在行政管理体制上形成合力,促进城市微更新的健康发展。
任务一方案:浮光 / 柯子涵 方晏如
任务一方案:环 / 王乐浔 徐嘉豫
任务一方案:汀桥 / 邹川
企业层面:上海万科 ,凭借在全国范围内参与多个旧改和城市更新项目。 上海诚卫兴置业 了解区域居民的需求,两者更加有经验统筹和推动项目进程。
万科上海区域万晟能力中心合伙人、清华x-lab未来生活中心联合创始人张海涛表示:“在成长期的城市发展中,开发商主要为人提供有规模的居所,以及人们可以聚集的空间。而到了如今城市更新阶段,发展商应转变为服务商,关注于城市生活中人与人在交往时的,空间中应存在的“内容”,提升这种“内容”的质量是开发商应当关注的问题。”
深耕于杨行镇片区的上海诚卫兴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方之群认为:“城市更新从刚开始的大开大合,到现在的“留改拆-微更新”,一个很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注重从细节入手,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的生活温度。杨行镇老街房屋密度高,人口密度大,各种电线管线密布,这些生长环境都带着当地居民的成长记忆。我们需要不断改进社区条件,又需要保存杨行人的记忆和感觉,在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里的人希望继续住下去,周围的人希望来这里展开新的生活,这是我心中一个好社区的模样。”
任务二方案: 流光广场 / 黄倩 倪嘉
任务二方案:繁华之外 / 王维浩 纪怀千
任务二方案:水木生暖阳 / 徐文睿 张庆怡
高校层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生 参与设计,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能够为提出与专业建筑师不一样的敏感视角,在实操项目中,更有代入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翔宁说:“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既有一定专业知识,同时也还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孩子时,看待社区以及人在空间中活动的天真视角。他们的视角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可以微社区提供更多新鲜的想法。对学生来说,与社区合作既能给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同时,在与社区的沟通中,也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对城市与生活的理解。”
任务三方案: 倾盖 / 张芷曼 葛佳
任务三方案: 快餐转译 / 程子诺 叶俊辰
任务三方案:舟行山水 / 许清云 李特
3 城市微更新社会影响评价
杨行老集镇城中村改造中,3大改造片区划分、共入围的9个方案。学生们精准地找到各个任务所在地居民的痛点,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所在,通过建筑手法、色彩应用、材料创新、流线疏导、灯光营造、绿植引入等方式,创新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该更新模式受到学者和建筑的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主任范文兵:“中国会探索出独一无二的城市更新路径因为它结合了多维的利益群体。城市更新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自上而下的大规模运动,它结合了多维的利益群体,以渐进式、针灸式,也就是微更新的方式一点点进行。这些改造面临居民利益群体,开发商利益群体,政府利益群体以及城市建筑文化利益的平衡问题。我认为中国会探索出与国外城市更新不一样的路径,因为中国的政府相对来说有更大的力量,很多大开发商也有主动帮助民生,愿意帮助政府的意愿。因此,如何在几种不同因素的结合下探索新路径,我觉得中国有可能为世界贡献出不太一样的城市更新方式。”
原上海中心原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葛青:“上海的城市空间需要突出“人文”二字,上海的城市更新提倡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微更新是很重要的一个抓手。微更新是让城市生生不息的重要抓手,以绣花的精神进行城市的管理和提升。上海是有底蕴的城市,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因此体现以人为本的公共空间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Wutopia Lab主持建筑师/Let’s talk联合创始人俞挺:“我们面临的挑战就是碎片式的微更新,与需要大批资金投入的大规模更新不同。微更新镶嵌在城市集体中,直接和具体的人发生关系。微更新需要城市的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设计师以相当技巧的方式设计。一旦做好,微更新对城市居民生活产生的正面影响,比大规模更新来的更直接与显而易见。当微更新项目累到一定数量以后,就会涌现出一种我们目前还无法预判的城市新面貌。微更新像小花一样此起彼伏的出现,就像你走在梅雨季节的上海街头,突然闻到一丝玉兰花香的惊喜。此时上海的发展比之前的那种高歌猛进来得更让人心定神闲。”
上海高目建筑设计公司主持建筑师张佳晶:“年轻人的社区公共空间已经不再物理化,因为他们的交流很多都在线上。他们不需要草坪或广场,而是在意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路过一小片绿化,那一瞬间的愉悦感受。老年人与儿童社区更注重在地性的物理,而年轻人其实对需求越来越低,所以你针对他们的设计方法就会不一样。”他认为,租赁住宅可能可以跳开固有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带领城市更新走向从局部到系统的升级。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42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北京延庆瞻院,翘起望山微建筑工作室收录于话题 剖面图 ? 朱雨蒙 项目位于北京延庆后黑龙庙村,村子是很普通的京郊的村子,最独特的风景是北边的海坨山和南边的官厅水库。场地位于村子北边,与海坨山中间因为还隔一些院子和田地,所以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城市“小微更新”的组织结构更新,从传统的单一组织方转变为多组织合作实践,从更全面视角影响空间形态、空间成本的变化方式与变化程度,将城市更新延伸至社会发展。
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设计,有机会可以交流啊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