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给排水工程 \ 建筑消防给水 \ 消防性能化设计之人员疏散

消防性能化设计之人员疏散

发布于:2020-11-16 14:12:16 来自:给排水工程/建筑消防给水 [复制转发]


1、准安全区及分区分阶段疏散

对于建筑体量庞大、人员密集、疏散路径长,将所有人员疏散到室外无疑需要较长时间,因而迫切需要在建筑内部合适的位置设置相对安全的区域,作为火灾区域人员疏散的缓冲过渡带,这个就是 “准安全区”

所谓“准安全区”往往指大空间建筑形式内火灾荷载较小的半室外、下沉广场及一些基本无可燃物且一定时间内受火灾影响小、基本无烟气影响的室内区域。

由于建筑内的部分区域其疏散路径长,当人员到达最终的室外出口后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其实在疏散过程中,人员离开火灾发生区域后进入另一个不受火灾影响的区域内,实际上是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的区域。因此,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过渡区继续向室外疏散,而在这些准安全区域内的人员也是安全的。

必要时首先疏散火灾等紧急事件影响区域、只在极端失控,特大火灾时进行整个建筑疏散,并且人员进入相对安全区域继续向室外疏散的策略即为分区分阶段疏散。

准安全区的选择和设置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功能联系;

2)可燃物的分布情况;

3)消防设施设置情况;

4)防烟分区的划分。

2、区域人流量确定法

对于一般的办公及商业建筑,可以使用人员密度系数(㎡/人)来确定人员数量。而对于交通枢纽类建筑,其目的为人员输送,而人员在站房内的大多数区域是流动的,只有在候车区,办公区等部分区域人员才会是固定的。因此仅按照密度确定人员数量得出人员数量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对于这类建筑,需要使用人流量的方法,确定待疏散区域人员数量的两个关键参数是该区域的设计流量(人/小时)和人员在该区域的逗留时间(分钟),而这两个参数由客流量设计及班次分布决定。

人员数量=人流量(人/小时)×逗留时间(分钟)/60

关同类场所人流量的实地或资料统计:通过对相关同类建筑进行调查取样,对人流密集区域采用人流量方法或实际采样相结合加以确定。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消防给水

返回版块

28.34 万条内容 · 71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膜的分类依据及分类

水处理新视野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