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就是实验开关,通过按实验开关AN使火线L经开关SW、零序互感器CT和R3(3.9k)与未经零序互感器CT的零线N短路,使零序互感器CT输出电流,从而驱动脱扣器使开关SW断开,这就是按实验开关使漏电保护器跳闸的原理。
这样也确实实现了按实验开关漏电保护器就跳闸,但不表示能有效保护触电安全。
大家都知道,正常使用时,L、N为220V,L、N之间的R3为3.9K,那么,它的模拟漏电电流=220V/3.9K=56mA,这样只能说明漏电保护器有56mA以上的漏电电流时是可以跳闸。
2、根据,电流对人致命的威胁是造成心脏的心室纤维性颤动,很快导致心跳停止。电流对神经中枢的危害,导致呼吸停止。心跳停止呼吸停止,人就不行啦!你可知漏电保护器为何≤30mA动作?就因为≥30mA构成生命危险。
3、家用漏电保护器RCD额定漏电动作电流额定漏电器动作电流指的是保证漏电保护器不许动作的漏电电流值,被分为三个等级,家庭用漏电保护器需要选择高灵敏度的才能保证身体和财产的安全。
≤30mA,高敏度漏电保护器;
100 mA>30 mA,中灵敏度;
>1000 mA,低灵敏度。
家用漏电保护器RCD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与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最大漏电分断时间对应,单相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时间有三种,即≤0.1秒、<0.15秒、<0.2秒三种,通常家用的选购第一种。
4、根据以上可知,只有≤30mA*3.9K≤117V时,按实验开关能跳闸,说明≤30mA有效;
有漏电保护器说明是15mA内不动作,那么16mA*3.9K=62V,也就是说,当电压为62V时按实验开关能跳闸,是能说明是有效的;换句话说,220V/16mA=13.75K是有效的;那么,为什么设计时不把此电阻用大一点呢?是因为怕电压低时按实验开关不起作用,这样会有损形象。
当然,它的灵敏度、可靠性不是由哪一个元器件决定的。
5、由于漏电保护器的机械部分容易卡死、失灵,所以,后来又出了个硬性规定,使用漏电保护器必须定期每月按一次实验开关,来验证漏电保护器是否还能跳闸,但实际应用中大多数人都没有遵守此规定。
综上所述:
1、漏电保护器是用于触电、人身安全保护,方方面面都必须严谨。
2、漏电跳闸电流值必须在相当安全范围内,响应时间应越快越好。
3、漏电保护器失灵、不起作用时,不能自动强制断电,无征兆,继续供电,漏电触电,危及生命;也就是“为什么装有漏电保护器还电死了人”的直接原因;这样设计保护生命安全的产品,已经是冒大不韪了,草菅人命。
4、定期每月按一次实验关开,方法笨拙,用于人身安全方面,不严谨,也不符合当代的科学、技术;凡是人、人类,进步是一定的,不应停留于钻木取火。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继电保护
返回版块7.33 万条内容 · 452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