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宋式美学,美千年

宋式美学,美千年

发布于:2020-11-13 17:30:13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来源:新微设计(land-2013)


穿越千年的时光
于天青书院相遇
 
有人说
文化是城市的符号
而城市则是文化的容器与载体
透过这些文化符号
传递着城市的精神气质和生活底蕴
构筑出人们对它的感知和记忆

至简至雅
让经典永流传


扬之水曾说:“宋人从本来属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提炼出高雅的情趣,为后世奠定了风雅的基调。”宋代美学跟生活紧密结合,深植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三百余年的繁荣富足,也培育出整个社会的简雅审美与对生活器物的讲究。




2020年1月初,原汁原味呈现宋风美学的天青书院揭开神秘面纱,让宋风雅韵再一次穿越时光长河,聚焦了当代杭州的目光。




对杭州而言,这种宋文化的影响,早已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这座江南历史文化名城,也因为宋文化的浸润而充满了传奇色彩。



▲天青书院实景图

 

首开·天青里的“天青书院”正是基于对杭州城市人文的肌理与理解而打造的一个美好的宋文化空间,承载着文化交流与互动平台的功能,让人们于此感受宋风美学的风雅日常。


 
▲天青书院实景图


在设计天青书院的过程中,著名设计师包文山从宋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充满禅意的江南园林意境再现宋风雅韵。

▲设计师手稿



在书院的具体营造中,包文山将原本相对散乱的四幢楼重新梳理,用白墙围合衔接成一个整体,并在内庭蓄水成池,营造出饱含东方禅意的合院建筑,更与城市界面互动,引水入庭,犹如引山水入境。

▲设计师手稿


▲天青书院实景图



通过极简的线条,勾勒出灵动的空间,将自然的元素转化融合于室内空间之中,让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去除浮躁,找到诗意栖居之地,找到心灵安顿之所。

 
▲设计师手稿

▲天青书院实景图

之所以采用大面的留白,是要以一种艺术的智慧,在虚实之间求得天地间的辽阔深远,不仅沿袭了宋代极简审美,更彰显了隽永的宋风灵韵,是大美的极致表达。


▲天青书院实景图


▲设计师手稿



▲天青书院实景图



雅集天青
共鉴风雅杭州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记载:“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由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角度点出了宋人的雅致日常,更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


▲天青书院实景图

这种宋风之美需要传承,更需要融入生活,让它以适合我们的方式,并在当下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
 


▲天青书院实景图


于是,天青书院请来了良渚博物馆的原班设计人马,希望以适时、适度的方式 ,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审美回溯,探讨传统文明与当代建构的平衡关系。


  ▲天青书院实景图

在天青书院,点茶、插花、焚香、挂画等宋代四艺一一再现,让今日的人们在感受到其文化魅力的同时,更能亲身体验宋代文人意趣天成的文化活动。
 

▲天青书院实景图

从迎客的罗汉松与渔川真柏到宴客的矾红诗文盖碗,再到博山炉、茶洗与宋徽宗的秾芳诗帖,这些无处不在的细节器物,各有各的来历,各有各的精彩,却又在相互呼应中为人们构建了一幅简雅从容的宋风日常生活画卷。


▲天青书院实景图

作为中国宋风美学作品——首开 · 天青里的文化展示与交流空间,天青书院希望以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 ,充分展现天青里的宋风雅韵,为杭州这座城市赋予更多的宋文化内涵,唤起人们回溯传统文化的价值审美,重塑当代美学生活。
 

▲天青书院实景图

老舍说:“生命需有光有影,有静有动,生活的滋味,就含在这猛而不变的曲折里。”在天青书院,在首开·天青里,宋风美学正在山水之间以历久弥新的永恒感穿越千年时光,为杭州开启一场文化复兴的盛宴。


▲天青书院实景图


项目图纸

▲场地关系



▲建筑改造完成模型

▲建筑改造增减模型


天青书院地址:杭州市拱墅区游龙港路最南端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隈研吾:不同的角度,呈现不同的外观——“独特形式”的住宅公寓

项目视频 2016年,designboom与日本建筑师隈研吾(kengo kuma)讨论了“阿尔伯尼”(alberni)项目,这是计划在加拿大温哥华建造的43层住宅楼。 现在,随着建设工作的推进,该项目的最新图片已经提前公布,该项目原定于2021年完工。图像突出了结构的雕刻形式,其中两个突出的“勺子”形成了带有木质拱肋和甲板的深阳台。在这两个例子中,雕刻创造了半围墙,与塔周围的环境建立了联系。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