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城市规划设计 \ 用魏娜的情感设计,找到打工人的治愈天堂

用魏娜的情感设计,找到打工人的治愈天堂

发布于:2020-11-05 13:48:05 来自: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 [复制转发]


最近正好在学魏娜老师的情感设计课程,第一节课的课后作业是“找一个你觉得成功的建筑案例”。作为课代表,小编借此机会, 翻阅国内外30 网站,翻译5万 文字,深挖了一个治愈氛围营造地极其“成功”的建筑 ,简直就是冥想与思考的天堂。休息一下,一起来感受世界那头的Peace and Love 吧~


△ 魏娜情感设计第一课作业


这个治愈系满满的建筑就是石上纯也和丹麦事务所(Svenborg Architects)合作设计的 平和之家 (house of Peace) ,原名为“The Cloud”。




01.
案例成功的主要原因
建筑意境


它所营造的建筑意境,生动还原该场所想表达的情感 这是一个能够引发读者思考、感到治愈的场所;委托方HOPE基金会希望该建筑是一种诗意的空间,它能够包容任何宗教、政治背景的人们,希望到此的所有人都能够通过内心的和平感受到“外部”的和平。


哲学家奥勒·蒂森描述自己看完平和之家的感受,他认为:“ 这是一个逃离喧嚣现实,可以自由呼吸的地方 。”
这座房子可以成为所有志同道合的人的聚会场所,无论他们用什么名字称呼它。没有即将发生的战斗,没有羞耻的负担,没有商业招募,没有紧急的声音在呼唤。和平之家可以成为人与天堂之间的枢纽。它不会使天堂降落到人间,但它提醒人们有天堂的存在。
——奥勒 · 蒂森




02.
从基本信息认识项目
7 1个角度剖析


1. 项目地点

平和之家位于丹麦 哥本哈根北港Nordhavn区域海面 上,该地海深约6米,水面涨落较为平稳(潮汐涨落一年仅有十几厘米的高度差)。

项目所在的Nordhavn区域距哥本哈根市中心约三公里,是哥本哈根乘船进入首都的第一个区域,它原本承担主要港口和工业区的功能,但近年来经过一系列的填海、新建房屋、商店学校等建筑后,该地成为哥本哈根最受瞩目的城市发展项目之一。 平和之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 哥本哈根北港以及“和平之家”项目所在地 ? HOUSE OF PEACE


而同期建造项目还有丹麦建筑师3XN设计的星形联合国区域总部。

△ 星形联合国区域总部 ?DINZ


2. 设计时间。


该项目在???2013年时以邀请竞赛的方式公开招募方案。 2014年石上纯也和斯文堡建筑事务所提案“云(The Cloud)”在多个参赛团队中胜出。 项目委托方HOPE基金会表示,石上纯也的方案符合他们对项目的所有愿景:“这是一座迷人且富有诗意的建筑,是和平的明确象征。”

方案“云”在获胜后更名为“平和之家”。2015年9月,平和之家项目在官网宣布已获得建造许可。


3. 建筑设计理念。


平和之家的建筑设计由石上纯也及丹麦事务所斯文堡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约翰尼·斯文堡(Johnny Svendborg)联合完成。其 建筑形态取自自然素材“云 自然属于万物,象征着建筑包容性

△石上纯也(左);约翰尼·斯文堡,Svenborg Architects 创始人(右)


石上纯也希望充分运用场地在海上的独特性,因此选用云的形状加强自然之感,并借助纯白的色调以增强它的纪念性。


约翰尼则认为,漂浮在水面上的平和之家就像人们看到的空中之云,独特而神秘;它云状的屋顶和墙壁、水面充当着地板,构造出多元的内部空间形态。 “人们永远不会以同样的方式体验两次。”


△上图:“石上纯也:自由建筑”展览视频截图,由笔者翻译

△下图:和平之家效果图  ?junya.ishigami associates

4. 建筑类型、材料。


委托方希望平和之家具备礼拜堂的简洁感和庄重感,故 使用材料的种类较少 :仅运用白色钢筋混凝土的色调和材质营造纯洁、白色天堂的氛围;建筑四周使用玻璃幕墙控制室内海水进出,以期达到冬暖夏凉的状态。


夏天的时候,这些玻璃闸会打开,使里面能够通风...
到了冬日,玻璃闸会关闭。上面的结构体和玻璃闸将一起下沉至海平面下2米左右,海水通过海底连通在一起,而离海两米的地方,将形成一处类似水池的水面,像是被封存起来了一样。
夏末的时候,玻璃闸开始关闭,太阳光就会加热建筑物内的海水,而从海底反射出来的光线照射到建筑体内,内部空间会非常明亮。  
——石上纯也

△“石上纯也:自由建筑”展览视频 ,笔者翻译

5. 建筑空间。


平和之家总面积大约3000平方米左右,主要由地下入口、站台和云状空间三个部分组成 。地下入口连通陆地和海面,是进入云状空间的主要通道;站台作为海陆过渡空间,游者可以在这里等候、乘坐圆形船只进入云状空间内的海面上。云状空间是整栋建筑最为主要的部分,也是平和之家精心营造的冥想、思考、感受和平的场所。


△上图:平和之家剖面  ?junya.ishigami associates

△中、下图:平和之家主要平面 ?junya.ishigami associates

6. 平和之家同时期作品。


石上纯也在 2014-2015年间设计的几个项目均采用“云朵”的元素 :联合台湾工作室Bio Architecture Formosana Architecture 所做的台湾金门岛轮渡码头规划;以及他在 日本厚木为幼儿园所设计的室内空间《云朵花园》 。几个项目元素相同,但呈现的效果均有所不同,可见设计师的能力。

△上图:台湾金门岛轮渡码头效果图

△下图:《云朵花园》室内效果图

7. 平和之家的运营问题。


平和之家为 非盈利组织HOPE基金会 所有,它将通过出售门票和商品的模式赚取用于运营和维护建筑的费用。人们可以花5-8美元使用一只圆船。项目预计每天的访问人数至少为200人,建筑内部一次最多可容纳50人,云朵空间最多可同时接待25人。


除门票收入之外,平和之家也接受业界的捐赠和资助。该项目的管理和运营将由HOPE基金会承担。


想去参观的小伙伴可以追随平和之家的社交账号,随时关注建造进度:

推特: (科学上网)

Instagram: houseofpeace.dk (科学上网)


8. 总结。


总体来说,平和之家“物”如其名,是一个安静思考、感受自然的场所。而 建筑师为达到如此目标,对建筑的材料、色彩、形态的使用都基于达到目标甚至于超出目标效果的手法 。它的空间形态绝对是具备极大魅力的,但很多人(也包括我)对它的结构都持有疑虑。

△“石上纯也:自由建筑”展览平和之家模型


从资料来看,建筑的支撑主要由圆柱形墩子完成。实际上,在“自由建筑”展出的平和之家模型新增很多用以支撑的立柱。

就此情况来看, 效果图中寥寥数根支柱很难支撑得住巨大的屋顶 。因此在实际建造过程中,个人猜测应该会根据结构情况增加很多很多的立柱,很难完全呈现图纸上的轻盈感。委托方和设计师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HOPE基金会2018年的报告中,他们指出有关平和之家的结构问题正由开发商、当局和建筑师、工程师组成的咨询小组联合协商。

△“石上纯也:自由建筑”展览平和之家模型,编者拍摄

△“石上纯也: 自由建筑”展览中平和之家介绍视频



03.
从建筑师扩展了解项目
个人风格


石上纯也是1974年生于日本的建筑师,今年46岁。2004年他从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的SANAA事务所离职后,便创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 Junya.Ishigami Associates

△石上纯也个人经历,编者整理绘制


有人认为,石上纯也的建筑深受妹岛和世的影响,他们的作品有着一脉的纯白和轻盈之感。但石上纯也本人并不这么认为。其实深入分析他各个时段的作品,就会发现, 轻盈和纯白仅仅是他研究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而他的作品,也很难用什么风格来概括。


△石上纯也主要作品,编者整理绘制


从石上纯也的作品来看, 早年的他参与很多展览,更多关注在小物件、小空间的设计, 以此探索各种非常规的设计 手法,再运用到后期的建筑作品中

比如说2005年所做的“桌子”,1.1米高,9.5米长,2.5米宽,厚度却仅有3毫米,依旧稳稳当当立在地面上使用。看似诠释轻盈,却是他探索反自然状态的”极限“建筑形态所做的尝试之一。反重力气球在“极限”的基础上,对比体量的沉重与轻盈。而将前两者的尝试结合起来,就是JINS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店展台的设计。

△上图:TABLE 桌子项目
△中图:反重力气球
△下图:JINS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店

KAIT工房被认为是”洁白“的代表。 比起其色调的营造,更为重要的是建筑师 对于建筑空间排列组合的大胆创新、大胆尝试 。荷兰迷宫公园游客中心 探索”建筑消隐“(又称为:模糊建筑边界)的课题 ;平和之家、云朵花园、植物之家等则是 探索自然元素与建筑的结合 ;而”自由建筑“展览所展出的系列建筑模型,被“自由”二字很好地总结出了设计师的思想。

△ 神奈川大学 KAIT工房

由石上纯也各个时期所完成的作品来看, 与其说他是个建筑师,我更愿意称之为建筑界的“研究者”

如果说早年柯布西耶对于现代元素的运用带动建筑界完成质的改变,那么, 石上纯也便是在进行当代建筑材料、建造技术、建筑形式的思考与探究。 因此,要了解石上纯也,想必应该先把风格放一边,仔细思考其各个时期作品背后研究的课题,可能更能理解建筑师想表达的意思。

当然,如果还想更多地了解石上纯也,可以读读他的著作《Freeing Architecture》,或者在Archdaily搜索一下石上纯也的访谈。



04.
列出这个案例中最喜欢的地方
复盘总结


这个问题其实和第二点很相似,但魏娜老师再最后又提了一遍,主要目的在于推动大家回想上述内容,试做总结,并从中思考: 了解项目之后和了解项目之前对于案例的喜爱之处是否有所变化,其中最大的收获在于什么

和平之家效果图  ?junya.ishigami associates

初始印象中,我对平和之家的喜欢来源自感受——对“静谧、平和”的建筑意境的情感共鸣; 但经过上面的学习之后,能够更为深入地解析喜欢之处,比如它的独特性:


  • 独特的建筑氛围,为营造意境而大胆尝试建筑位置、形态等;

  • 融合并融于自然:置于大海之中,直观感受令人敬畏的自然力量;

  • 步入建筑内部的方式具有创新、趣味性:乘坐圆形小船进入建筑;


和平之家效果图  ?junya.ishigami associates


除此之外,学习完以上内容, 也引发了我的思考 ,例如:

  • 什么是建筑氛围?

  • 营造氛围的手法应该是什么样的?

  • 对建筑设计与落地性(结构)的思考。


而了解案例之外,衍生的一些思考(不论是关于案例本身或案例之外的思考),我觉得是做这件事情后最意外的收获了~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15.35 万条内容 · 24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MVRDV新作品——巴黎零售空间

MVRDV为法国内衣品牌etam设计了位于巴黎黄金地段的旗舰店。 根据荷兰建筑工作室的主要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一,该项目涉及对一幢19世纪的豪斯曼建筑进行改造,展示了适应性再利用的潜力,以减少新建筑对碳排放的影响。 设计采用了 "简约 "的方法,通过拆除隔断和插入玻璃表面,旨在营造一种揭示而亲密的氛围,就像销售的内衣一样。 in one of paris‘ prime shopping locations, MVRDV has designed the flagship store for french lingerie brand, etam. following one of the dutch architecture studio’s key sustainability strategies, the project involved the renovation of a 19th-century haussmann building, showing the potential of adaptive reuse in reducing the embodied carbon impact of new construction. the design adopts a ‘stripped down’ approach by removing partitions and inserting glass surfaces, which aim to establish a revealing yet intimate atmosphere just like the lingerie on sale.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