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关于北京新发地,SanArchitects提出‘未来游牧计划’

关于北京新发地,SanArchitects提出‘未来游牧计划’

发布于:2020-10-28 13:23:28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 San Architects

今年6月,随着北京新发地疫情的信息,这个北京最大的农产批发市场成为焦点;如今新发地市场将全面恢复,其未来的升级与变化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话题。San Architects的主要成员有着长期聚落调查的背景,并且在新发地市场有超过10年的采买经历,所以我们决定把新发地市场作为聚落研究的对象并展开一个我们称作“新发地未来游牧计划”的项目。


San Architects认为从过去到未来不是若干事件在时间线中的先后罗列,而是一个完整的“事件整体”。由此,在城市与建筑的设计中建立一个跨越时间距离的完整事件,是对未来作出幻想的可能方式。关于新发地未来的变动升级,市场中以交通工具为载体的露天交易是始终没有间断的线索,也是事件整体的重心。




新发地是什么?

新发地市场始于80年代末,由早期的15亩已经发展为占地超过1500亩的超大型农产批发市场,其周边的长途汽车站与2000年后建成的京开高速都为市场提供了重要的人员流量与货运便利。在农产市场之外,车站、物流、住区、苗圃以及零散的企事业单位共同组成了空间规划清晰的新发地地区。占比最大的市场用地与居住用地虽然有着大量共同的使用者,但从规划角度上被清晰分隔界定,没有功能交叉现象。


由于新发地市场仍不能进行现场调查,我们的研究主要依托于以往在新发地的采买经历以及该地区的卫星图等资料。从新发地历史发展的角度观察,其最初聚集于新发地长途汽车站南侧即铁道线以北的地区;2005年以后,市场逐渐向铁路以南地区扩张,形成了现今铁路南北的两片完整的批发区域。



2010年以后,在铁路南、北区之外,市场占地向西南方向延伸,形成现今的占地格局。由此,我们按照时间与空间的膨胀顺序,可以把新发地的发展归为3个发展阶段,以及铁道以北、铁道以南、西南周边这三大区块。从现状上分析,市场的聚集形式上可以分为露天临时性卡车聚集区,以及厂房建筑内部的固定聚集区,两种聚集方式无统一分布,相互交叉组成了整个批发市场。



新发地市场在发展中始终坚持农产交易区的改造升级,大量商户迁入新建的交易大厅,商户的经营环境得到良好改善。如果把时间观察的视点与市场聚集形式的类别进行叠加比较,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市场中每个区域内部的聚集特征。下面我们以北区和南区为例,分别进行2002-2020年间的比较分析。


在北区中,室内固定聚集区与户外临时聚集区始终并存,随着市场的升级,大面积的户外临时聚集区被厂房建筑替代。在南区中,户外临时聚集区始终占有较大比例,室内固定聚集区较少。如果参照北区的发展模式,就意味着南区在未来将会迎来较大的改造升级。由此,南区巨大的升级潜力,适合作为我们发起的“新发地未来游牧计划”的城市试验场。




如何理解当代游牧?

游牧的聚集方式是与定居相对的,具有临时、零散、可移动等特征。随着汽车的普及,传统的游牧生活也随之变动,有一定运载能力的汽车逐渐成为具有游牧特征人群的重要工具。


现今,随着政府定居政策的引导,传统的游牧生活在逐渐减少,但在我国北疆等西部地区仍保有较大的比例。例如北疆哈萨克族、蒙古族仍沿袭游牧生活,每年随季节变化转场;值得注意的是,现今的转场已经由传统的驼队搬运转变为现代的卡车装运,卡车成为游牧民族现在及未来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



在我国东部地区,虽然以定居的生活方式为主,但一些表演团体依然如游牧民族一样,按照自己的规则跨省市迁移表演。例如我们在广东偶遇的河南表演团体,他们是由四辆卡车18人组成的表演班子,均是一家老小共同游居,卡车不但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其内部设有简易床铺、居室空调等设备,具有住宅的功能,可以说是一辆改造成移动住宅的箱式货车。



哈萨克转场与表演团体的巡演都是当代的游牧生活,卡车成为当代游牧的重要支撑。由此,新发地大量的货运卡车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当代游牧,司机驾车辗转于货源地与批发市场之间,吃、住、买卖均依附于卡车,这种游牧式的卡车生活同样定义了新发地批发市场的游牧特征。


我们再次以时间为视点观察新发地市场,从90年代至今新发地市场的聚集方式与车辆有着密切的关系,90年代以人力板车形成了露天市场,00年代板车更替为机动卡车,10年代一部分露天市场转变成室内市场,车辆仅停在厂房周边的停车场不再扮演摊位的角色,以车辆为平台的摊位被取代。


如果我们定义露天的车辆市场为游牧式的买卖方式,室内固定摊位为定居式的买卖方式的话,新发地整体的发展趋势则是由游牧转变为定居,这种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市场的管理,另一方面也使得卖家日晒雨淋的艰苦环境得到改善,但原本贯穿时间线索的游牧方式被剔除。


在20年代这个可见的未来,新发地市场的改造升级是否可以延续传统的游牧方式成为San Architects关注的焦点,以建筑的方式平衡游牧与定居是我们打开新发地未来计划的主题。




聚落城市  

通过对新发地市场发展的观察,市场南区在未来将迎来较多的改造升级,由此我们选定市场南区作为未来计划的试验场。车辆聚集所形成市场的游牧特征是新发地市场的传统,我们认为保留车辆聚集的露天市场是既有规则的延续,也是后疫情时代对人员密集区提出的要求,保持较大比例的露天或半室外市场是能够抵抗未知疫情的有效手段。



以延续游牧型车辆市场为起点,通过建立车辆与人员交通的流线形成自由穿行、自由交易的空间骨架是容纳更为多元的城市功能的基础。多元的功能布局是抵抗未知变动的筹码,未来的新发地市场不允许仅容纳农产交易这一单一业态,在农产市场之外,农产商务办公、经营者住宅、农产文创等功能都是未来计划必须的内容,也是新发地超越农产市场成为综合性农产城市聚落的前提。



在处理城市聚落与周边的关系上,试验场扮演了中间人的角色。设计通过地面车辆的交通流线联通市场南北两区、通过空中廊道联通南侧城铁枢纽、通过景观绿带联通周边三个方向的公园绿地,试验场在中间人的角色中逐渐成为地区的纽带,随着不同关系的相互纠缠,一座以农产为主题的城市聚落在此展开。



新发地市场被誉为北京的菜篮子,这一比喻也给予我们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想象。如果把菜篮作为一个容器,其内部随意盛放的蔬菜瓜果会很自然地形成稳定的状态,虽然看似混乱,但蔬菜之间相互倾斜倚靠,形成了一种共同存在的稳定结构,这时候整个菜篮内部的蔬菜成为一个空间结构意义上的整体。同样,城市本应是一个相互纠缠与关联的整体,但在现行法规的引导下,城市建筑呈现出相互独立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群体城市”。在新发地未来计划中,我们希望能够模糊建筑之间的界限,从最基本的结构与空间切入,建立能够相互倚靠相互纠缠的聚落城市。



相互纠缠的结构空间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其内部不存在独立的个体。这时候,一座城市也像是一座建筑,而不是若干建筑的总和,叠加态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如杂草般的自然状态。在市场南区地块中,把纠缠的聚落城市中引入由卡车、人员所主导的交通流线,这时候交通骨架与交错的结构空间相互叠合,就涌现出新发地未来可能的空间形态。



聚落城市中,相互关联的功能与相互倚靠的结构空间是同样重要的。底层架空为露天市场的车流与多样性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架空层中的室内市场与南侧城铁高架形成高度对等的空中廊道;此外一系列植入的城市功能使得市场由专门的农产批发转型为农产主题的综合体。




时间聚落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中的若干事件理解为一个整体,那么这些事件之间一定是相互纠缠的,把这些不同时间点发生的事件通过城市建筑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个集合就是时间聚落。


在该项目的一系列的解读中,90年代,新发地以露天聚集的农产市场为主,货运车辆是经营者的生活工具,并在产销圈形成了类似游牧转场的状态;10年代,大量固定的室内市场取代了露台聚集的形式,市场兼具批发与零售,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来到新发地采买,形成了类似于当代都市中长距离出行的都市转场;在可见的未来,疫情推动了虚拟空间在社会运转中的角色,人们在现实中的工作与交通逐渐被人工智能替代,社会生活变成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不断切换,以天空为媒介的飞行器成为未来出行与运输的交通工具,新发地市场由人流的聚集转变为信息的聚集,成为一部类似蜂巢般的机器在运转,这可能就是存在于幻想中的游牧圈吧。



顺延这三个时期的概念特征,设计通过底层、中间层、顶部以三大区块表达出来,并通过管状的交通系统连接它们,这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纠缠的城市建筑就是时间视点下的聚落。



项目底层是传统露天市场的范围,市场通过环形车道组织交通,外圈布置了一系列服务设施以及农产市场所必须的大面积半地下冷库,内环中场地通过弯曲的次级车道形成了不同面积的分区,为不同种类的、不同地区、不同特征的农产售卖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场所。另外,在次级车道上方的二层楼面布置了小汽车停车场,为综合体中层、及上部功能提供必要的辅助功能。



中间层是以室内市场为主体的农产销售区域,兼具零售与批发是底部露天市场的补充,也是综合体与城市人员关联最为密切的部分。中间层由两条主要的交通系统组织,其一是城铁线路通过天桥把人流输送到项目中,人流根据需要搭乘小型摆渡车到达相应的农产区域;另外,中间层与城铁连接的道路也通过曲线坡道与屋顶道路连接,屋顶部种植了谷物、蔬菜等常见作物,是远离乡村的城市人群了解农产种植、采摘的农产知识普及场所。



在未来,物质生活与智能网络中的生活同时存在,人们不断地在现实与虚拟中转场切换,飞行器作为可能的智能工具之一是未来交通组织的重要方向。由此,在综合体的顶层屋面计划了智能飞行器的起降平台,为由新发地市场发起的二次短距离运输提供最快速的便利,也为未来人工智能全面化埋下种子。中间层与底层的货物通过运输装载入综合体下部的飞行器库区,飞行器通过垂直交通上升至顶层起落。未来虚拟空间的发展促使人工智能在未来扮演主要游牧角色,此时的综合体更像是一部巨大的机器、一个蜂巢,不断地吞吐、运转。



新发地未来游牧计划以时间为观察视点,以牧游为贯穿时间线索的事件整体,通过对该事件连续性的描述与可视化的转换,对新发地未来的改造升级作出了可能的幻想。该项目是以与城市相关的事件为主的概念设计,关于露天市场中现代的管理与服务、室内市场的具体功能布局、住宅及飞行器系统的详细设计并不在本案范围中。新发地未来计划是对于时间与聚落的实验,同时也为场地东侧的京开高速提供了连续的城市界面,使新发地市场成为该地区的地标性场所。


该项目的游牧主题来源于李喆、刘晶的新疆聚落普查;普查中收获的诸多关于游牧民族的聚落经验促进了新发地项目的深入。另一方面,以交通为主导的城市设计使San Architects在TOD项目的实践有了进一步的拓展。




项目信息

建筑师:San Architects

地址:北京,中国

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用地面积:46公顷

主持建筑师:李喆

聚落研究:李喆、刘晶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120㎡比较主流的户型布局

上海柏涛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成都事业部研发作品 上海柏涛ID:ShanghaiPT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