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色街区西北鸟瞰 ?陈颢
感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对gooood的分享
烟波浩渺的高邮湖,波光粼粼的京杭大运河,纵横交错的古城巷弄,灰墙灰瓦的民居,在高高的河堤玩耍的孩童……恬淡而闲适的家乡气息在汪曾祺的笔下显得宁静安然 ,让人神往。他以饱蘸乡情的笔触,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复活在他的作品中。
汪曾祺(1920—1997),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邮驿通华夏,运河贯古今,高邮因水而生,因邮而名,因文而兴。“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汪曾祺纪念馆便坐落在这片水网交织的高邮古城里。
基地位于古城西北角,近高邮湖和大淖河,周边是典型的由老街和巷弄组成的传统城市生活街区,致密甚至有些拥挤的空间里充满了朴实而鲜活的烟火气。北侧的人民路连接着大运河和文游台(北宋词人秦少游纪念地),街边的商铺与民居、湖水与运河一起共同承载着汪老对于故乡的回忆。
汪曾祺生活过的“汪家大院”旧址位于基地北半部分,如今只有沿西侧竺家巷两栋小楼存留,挂有“汪曾祺故居”牌匾;基地北侧的沿人民路的商铺(汪曾祺小说里多次出现的场景原型)、西南侧清代老宅以及东侧的四棵大树均被保留,它们如同基地的年轮,刻画着场地的历史与城市记忆。
整个文化特色街区的空间构成,是以纪念馆为核心,周边布置汪氏家宴、汪家客栈、汪迷部落以及汪老书吧。街区的概念,是希望从场所精神中重构新的空间体系和文化内容,让街区更新与再生,“锚固”城市肌理,让设计融入市井生活。通过还原汪曾祺艺术人生的原点,从多维度展现他对于文学、生活以及生命的感悟,从而尝试重构城市的文化精神。
越过纪念馆涟漪般起翘的屋顶,可以远眺浩浩汤汤的高邮湖。湖边的京杭大运河与高邮老城擦肩而过。在汪曾祺的作品和谈话中,不乏这样的描述:“城的地势低,据说运河的河底和墙垛子一般高。我们小时候到运河堤上玩,可以俯瞰人家的屋顶”。可以说,“水”、“城”、“间”三者构成了汪曾祺文学作品的主要空间与环境特色,这种特色与高邮古城肌理相契合。
纪念馆采用非对称平面,将七个记忆的盒子叠放在一层基座上。纪念性空间的叙事性通过盒子之间的串联组合,带来空间的序列和体验节奏的变化。一层基座由纵横交错的片墙组成,通过墙体之间的组合、拉伸、转折、对位,形成了平面的错动与空间的收放曲折,与二层相对规整的盒子布局形成了对比,共同形成整体的空间韵律。
纪念馆错动的形态形成了两个庭院,江淮的雨水顺着起翘的屋顶汇入中央的“水院”,也流入汪迷们的心田,让日常的天井有了静默的纪念性;喃喃的风声略过南侧汪老书吧的“树院”,也拂过院中汪老的坐像,让书吧中的读者能隔窗与汪老展开心灵对话。
设计强调纪念的“日常性”来呼应汪曾祺的创作特点——以个人化的市井生活题材,使“日常性审美化”。入口广场以汪迷部落作为背景墙,北侧的悬弧线坡道可以直通屋顶眺望纪念馆,并可通过连廊和螺旋楼梯到达纪念馆二层以及汪园,由此形成的空间对话与交流,在看与被看的转换中,完成日常性与纪念性的转化。
纪念馆与周围保留建筑之间的留白区域被设计成“汪园”,将纪念性庭院外化为日常性百姓游憩空间,凿池引水,置石拟山,以自然山水庭院的开放姿态串联起街区内建筑,尺度亲切,空间温馨,让周围居民能在轻松惬意之中体会汪老文字中对于生活之美的感悟。
纪念的日常性同样体现在由青砖与混凝土构成的外立面。纪念馆一层基座的片墙由青砖红砖构成,大多都是场地拆迁时得以保留,在东立面上形成了“高邮山水图”致敬当地文脉,也赋予了外墙以纪念性意义;沿着入口广场北侧弧线坡道走上汪迷部落的屋顶,好似从街道走上运河的堤岸,坡道与屋面的青瓦立砌铺装也来自拆迁时的保留,徜徉其间,还可以“看别人家的屋顶”,场地“基因”得以延续的同时,也强化了生活场景的纪念性。
纪念馆选择清水混凝土作为主要材质,与汪老简约而朴素的文风相契合,同时,以暖灰色的基调致敬汪老“人间送小温”的文学情怀。细致的木纹凹凸肌理,则进一步丰富了建筑表情,引发文学般的诗意。从负一层到一层的水平通缝,到二层的深浅交错,形成了似涟漪又似水岸湖岸被水流侵蚀后的褶皱,汪老作品如水,一生仅三次返乡,那写不尽的乡愁化作一道道凹凸肌理,赋予了混凝土外墙独属于汪曾祺的纪念性。
纪念馆室内空间构成,重点刻画入口门厅及台阶式休息厅,观展流线在两者之间迂回转折,形成空间节奏上的变化。双螺旋楼梯成为入口大厅的视觉焦点,而钢索悬挂的L形连廊成为台阶式休息厅的空间特色。
掀起一角的三角窗成为展馆的标志性元素。三角窗长长的起翘,让混凝土盒子不再笨拙与封闭,有了“如翚斯飞”的神韵。窗内展示的是汪曾祺的文学世界,窗外则是他所描绘的现实世界,一束阳光透过三角窗洒在汪老的书桌上,内外世界仿佛穿越时空般交流……这掀起的一角,也让观者在参观过程中,不经意间“可以俯瞰人家的屋顶”。
通过螺旋楼梯可以到地下一层,这里有咖啡休息厅和临时展厅,它们围绕水院布置。这里可以凝视墙上汪老深邃的文字,也可回看入口大厅的人来人往。结束完参观,如果还意犹未尽,可以去文化街区南侧的汪氏家宴与汪家客栈继续品味。
汪曾祺在谈论小说创作的体会时曾说“要贴着人物写”,汪曾祺纪念馆文化特色街区,以日常性纪念的方式让汪曾祺的个体叙事重归社会。从街区布局到纪念馆设计,从空间构成到材料与细部表达,都试图“贴近”汪曾祺,“贴近”高邮古城,让纪念性空间叙事与城市更新重合。用汪老的话说,“我希望能做到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不今不古,不中不西。”
▼剖面图 ?TJAD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51.18 万条内容 · 44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上海苏河湾中心写字楼丨福斯特建筑事务所项目名称:上海苏河湾中心写字楼 设计公司:福斯特建筑事务所 设计团队丨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 苏河湾,中国近现代工商业的起源地,上海的心脏所在,正随着一江一河城市发展战略的确立迎来一场伟大复兴。在蜿蜒的苏州河与黄浦江雄伟汇合之处,伴随着外滩及滨江壮观的天际线,由华润置地与信德集团联袂打造的苏河湾中心,携手国内外知名建筑事务所,正以世界级的设计助力世界级地块的全面复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烟波浩渺的高邮湖,波光粼粼的京杭大运河,纵横交错的古城巷弄,灰墙灰瓦的民居,在高高的河堤玩耍的孩童……恬淡而闲适的家乡气息在汪曾祺的笔下显得宁静安然 ,让人神往。他以饱蘸乡情的笔触,将家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复活在他的作品中。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