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拆开太和殿,你会看到什么?

拆开太和殿,你会看到什么?

发布于:2020-09-04 11:10:04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今年是故宫建成 600 周年

谨以此文
献给 过去600年为这座皇家 宫殿付出贡 献的人们


在故宫中

有一座占地

仅有故宫总面积 3/1000

的木结构大殿

太和殿


从空中俯瞰

匿于 宫廷的重重屋檐之间

让人 无法 一眼便找见它

和周围其他建筑近似的造型

使它的外观略显

平平无奇


但它从上至下

都有着最顶级的配置

让它在诺大的故宫建筑群中

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太和殿正立面 | 摄影师


 

究竟是什么

让太和殿看起来平平无奇

却又如此无与伦比  


让我们一同享受

3500 立方米木头

演绎的视觉盛宴吧


太和殿木结构爆炸图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 顶级的屋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建筑的屋顶

有着 明晰的 等级划分

上至帝王宫室、 下至平民屋舍

它们各自遵从着不同等级的礼制

以求达到封建礼制社会的

稳定与繁荣


因此

建筑屋顶的规格

便代表着房屋所有人的

社会地位与身份高低


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制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太和殿

作为庞大帝国的宫殿

自然享有所有屋顶形制中

最顶级的规格

那就是

重檐庑殿顶


加上皇家专用的

顶级 金色琉璃瓦

使大殿看起来

金碧辉煌


太和殿屋顶示意 ,注:中国古建筑把瓦的等级划分为1-10样瓦,一样瓦只相传在明代使用过,但未发现确凿记载和现存实例,太和殿用的为二样琉璃瓦,因此太和殿的瓦为现存建筑中最顶级的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面积达2380平米的太和殿

是如何支撑如此巨大的屋顶的

它需要具备 什么样的

支撑能力呢


首先

它需要一个结实的

屋顶梁架


太和殿屋顶梁架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屋架主要由

纵横的 步梁 架梁

和竖立的 童柱 瓜柱

相互搭建而成


太和殿屋架图解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屋架之上

架设 桁架 角梁

接着铺设

椽子 望板 灰背


太和殿屋面结构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这些构件的铺设

一方面是将屋面的空隙封闭起来

防止雨水透过屋面渗漏

浸泡屋顶木结构


另一方面

则是将屋顶的承接面 一步步 变大

使其可以承载重量巨

80000多件琉璃瓦


太和殿屋顶图解 ,注:太和殿屋顶瓦件共计80319件,不包含屋脊饰件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最后

将金色的琉璃屋脊

架设在大殿的13条脊线上

屋脊就好比屋顶的分水岭

它使雨水顺着屋脊两侧流下去

以防止屋面积水渗透


太和殿屋脊图解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正脊的两侧

还有两块 巨大的 兽吻

太和殿的正吻

是现存皇家建筑中最大的一对

它由13块琉璃瓦件拼合而成

高度达3.4m

相当于两个成年人的身高


太和殿正吻示意 ,摄影师@永涛的视界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垂脊和戗脊的末端

各有1个仙人和10个小兽

中国古建筑屋顶小兽多为奇数

且数量不可超过9个

而太和殿安放了10个

成为了中国古建筑中的孤例

它们象征着太和殿的

至高无上




由于巨大的屋顶

和数量庞大的琉璃瓦件

使太和殿屋顶的重量非同寻常

支撑如此巨大重量的屋顶

需要什么样的下部结构呢


顶级的梁柱

即将登场

 

 


? 顶级的梁柱

 

屋架之下

是种类达40余种的

梁柱框架

它们像一个 结构机器

彼此咬合衔接

承托来自屋顶的

全部重量


太和殿梁柱结构示意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太和殿的梁架

190根梁和136根枋

以及数量庞大的 垫板 组成


太和殿梁架结构图解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梁架之下

是木结构的核心构件

柱子

太和殿共有72根 柱子

它们分内外三圈排列组合

分别为 檐柱 外金柱 内金柱


太和殿柱子排列布局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最外围的32根檐柱

用来承接下檐的重量


而内围的40根金柱

则用来支撑大殿上层的

全部重量


太和殿柱子图解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其中内围的金柱

直径达1米、高度达12.7米以上

单个金柱的重量达6000千克左右

相当于100个成年人的体重


这些来自

四川、江浙、两湖、两广

等地区 顶级 木料

至今仍安然无恙的

发挥着作用


太和殿明代大木料主要开采地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在梁柱框架之上

还装有650攒

斗栱


太和殿斗栱示意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太和殿的斗栱

数量庞大、种类丰富、构造复杂

且保存几乎完好无损

成为研究明清宫殿建筑斗栱特征

极为珍贵的实例


太和殿斗栱种类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不同于以往

明清时期的斗栱

作为受力构件的功能 已大为退化

其更多的起到 装饰作用


从下仰望

数量庞大的斗栱

更是增加了太和殿

恢宏的气势


太和殿虽集全国顶级配置

但命运却是多灾多难

自永乐十八年(1420年) 首次建成 至今

经历了 4次被毁 4次重建

现存的太和殿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

距今已有300多年


对材料的反复消耗

导致历次重建时 都难以找到

和以往一样巨大的木料

而不得不

一次次的 缩小 太和殿的体量


太和殿历史版本体量变化 ,请横屏观看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缩减后的太和殿

无论在建筑规模或气势上

和最初的奉天殿相比

都大大减弱了


但比之前更完善的是

清康熙年间重建时

为防止大殿再次毁于火灾

将东西两侧的明廊封闭

改建为防火山墙


太和殿防火山墙示意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并将原来

东西两侧 的斜廊拆除

改建为防火墙


太和殿斜廊改防火墙示意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这一系列举措

使太和殿的 防火性能大大 提高

得以跨越300多个春秋

完整保留至今



 

? 顶级的装饰

 

与无与伦比 的木结构 相对应的

是太和殿顶级 室内装饰

在太和殿正中的金柱之间

安放有皇帝专用的

金漆 龙椅宝座


太和殿龙椅位置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龙椅的周围

陈设有

雕龙屏风、宝象、角端、仙鹤、香亭等

宝座周围六根金柱上

各绘有一条巨龙

金柱将宝座围成一个独立空间

烘托帝王权力的

至高无上


藻井中

龙头向下探出

口中衔着一颗宝珠

雕龙的周围 有装饰 繁华的

龙井天花


除此之外

太和殿的梁、枋、垫板

等木结构上

都绘有以龙为主题的

彩绘纹饰


 

? 顶级的作用

 

现存的太和殿

已在故宫中屹立了300多年

如果从它的前身算起

明清有24位皇帝 在这里举行

登基、大婚、册立、朝觐、出征

等重要典礼

 

▽《 万国来朝图 注:图中描绘了乾隆时期崇庆皇太后七十大寿时迎接外国使臣的觐见活动场景 | 图 片源自@Wikimedia Commons


1923年

民国北洋政府

为了使顶级的皇家宫殿

在新时期继续发挥顶级的作用

委托瑞典建筑师 施达克

对三大殿及其周边建筑进行改建

施达克向北洋政府提交了

将太和殿改建成议院

的设计方案


太和殿改作国家议院的方案 | 绘图@A.J.施达克[瑞典]


从方案中可以看出

大厅内柱子的密度过大

座位的排布明显受到柱子限制

这无疑会影响

作为国家议会大厅

的空间需求


太和殿改作国家议院想象图 | 制图@张靖/可视化星球


最后

改建计划 “泡汤”

对于太和殿本身来说

改建也许是一个重生的机会

但对于中国建筑史来说

计划泡汤无疑是一个

巨大的幸运


1945年10月10日

中国 抗日战争

华北战区 日本受降仪式

在太 和殿举行


太和殿日军受降仪式 ,图为日军司令官 根本博 中将在投降书上签字| 摄影 师@Hedda Morrison[ 德]


太和殿日军受降仪式 ,图 为中方代表接受日军投降| 摄影师@ Hedda Morrison[ 德]


来自四面八方的

参加了这一举世瞩目的

受降仪式


太和殿广场

人山人海


太和殿广场密集的人群 ,注:当时北京城人口约为200万,有近20万人参加了这次受降仪式| 摄影师@ Hedda Morrison[ 德]


这座顶级的皇家建筑

在滚滚前进的时代洪流中

完成了它最后一次

顶级的使命


如今

在车水马龙的 中华大地上

能够体现封建极权的完整建筑

仅有 太和殿一例


太和殿建造场景模拟 | 制图.gif">张靖/可视化星球


作为 600年来

中国 重要 历史 事件

发生地


太和殿

见证了 残酷的宫廷斗争

见证了 影响历史走向 的政治事件

也见证了 中华帝国

兴衰与新生


它不仅是 一个

顶级的木构建筑

还是一个

顶级的见证者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6 万条内容 · 43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设计院找设计团队合作了

有没有做设计的小伙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