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旧仓库改成新型态集合店,一下子变成最潮文艺打卡圣地

旧仓库改成新型态集合店,一下子变成最潮文艺打卡圣地

发布于:2020-07-20 13:57:20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转自:建筑星系

01

武汉平和打包厂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青岛路10号,是英商在汉口旧租界内建立最早的加工打包厂之一,最早的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1993年被武汉市政府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2011年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过去的它



       早年是平和打包厂,是英国人在汉口开设最早的棉花打包厂之一,创办初期盛极一时,平和打包厂通过贸易手段,把低价买进来的棉花经过加工整理,运往上海作高价出口贸易。由汉协盛营造厂负责主持施工。太平洋战争时期,平和打包厂被日军霸占。抗战胜利后,平和洋行重返汉口,打包厂于 1946年 复业开工。 1953年12月 工厂大楼由中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接管并组建武汉仓库公司筹备处,编为市仓储公司第三打包厂, 1949 年以后 改名为市商业储运公司青岛路仓库, 1960年9月 由打包厂改为仓库至今。政府有意在不久的将来新建绿化景观漫步带,把青岛路片打造成金融休闲商旅区。


今天的它



建筑改建:


       平和打包厂为一座英式建筑,现今主要由由6栋单体组成,分别于1905年、1918年、1933年、1949年建造而成,是不同年代的产物,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各栋楼之间以宽大的走道连接。设计师选取可逆式添建的方式设计满足新使用功能的建筑结构,如主次入口、中庭空间与楼梯等,设计语言选择充分提炼周边历史建筑坡顶、原有建筑肌理以及工业设计感极强的三角形符号,应用在中庭、楼梯间等公共空间中。增加了消防喷淋系统和冬暖夏凉的墙体设计,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打包厂残留的机器管道、仪器和设施,以及砖墙上鲜明的呈现建筑印记,整体保持完好。


建筑空间:


       建筑师基本保持原有建筑之间序列完整性,结合新的使用功能通过三条文化通廊对工业遗产进行空间串联,并在顶部增加折板玻璃天窗覆盖交通廊道,采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结合在地气候特征,整合通风、遮阳、隔热性能,设计雨水回收、智能照明、生态种植屋面、采光天井等设施。通过优化采光、设计连通顶棚、合理重组空间、整合流线、营造中庭等交流灰空间、全日制开放共享、激活屋顶露台等方式提升空间体验感。


建筑功能:


        更新前,平和打包厂专为洋行收购江汉平原的棉花,采用机械打包,长途海运至欧洲,后期经历多次功能更迭。1990年后底层沿街面开放,供小商铺出租,2006年建筑沿洞庭街一带再利用成旅店,建筑二层及二层以上部分大多作为仓库使用。改造后引进文化创业产业中心,包括办公、会展、沙龙、公共活动、休闲与旅游功能于一体,目前已经是武汉市最重要的文化遗产网红打卡地。


02

桂林阳朔阿丽拉糖舍


阳朔阿丽拉糖舍酒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阳朔东岭路102号(原糖厂),地处漓江边一处山坳,该地区是喀斯特地貌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基地南侧临江,北侧是繁忙的省道,内自然景观丰富,并保留有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老糖厂和同时期用于蔗糖运输的工业桁架。


过去的它



      该酒店基于老糖厂的遗留厂房改、扩建而成。老糖厂从 1969年 开始生产,曾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糖厂,到了 1998年后 ,由于全国的经济在发展,企业的体制在改革,这个糖厂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工厂不得不黯然关闭,厂房逐渐废弃。


今天的它



建筑改建:


      在场地布局设计上,标准客房楼体与别墅分别位于老糖厂两翼, 使得老糖厂和工业桁架在最终的布局中占据整个酒店建筑群的中心轴线位置。酒店客房部分加建新的建筑主体,共有117间客房,设计师采用水平横向的长方体作为新建筑主体的外形,希望人工化的水平几何体量和自然的山体形成相互衬托的关系,新建筑外形简单,尽量克制,以避免过于外显的表现力对老建筑造成的干扰。同时,新建体量被严格控制低于老厂房,并沿用老糖厂的坡屋顶形式与屋顶角度,继而使新、老建筑在同一个秩序中演进、更迭。


建筑空间:


        原老糖厂主要建筑遗留包括冶炼车间、精炼室等建筑,改造前老糖厂已是危房。更新后老厂房被打造成酒店的大堂、餐厅、咖啡厅、酒吧以及图书馆等公共区域,不仅是整个酒店建筑群的中轴核心,也是当地一代人的生活记忆和情感载体。其中,历史悠久的冶炼车间改为全天候画廊餐厅,二楼是公共用餐区域,三楼则为有聚会需求的客人提供了包房。甘蔗的压榨车间(精炼室)建于1969年,改为“1969年酒吧”,正对收甘蔗的码头改成的游泳池(景观消防水池),与保留下来的工业桁架成为建筑群的轴心,也是阿丽拉阳朔糖舍的标志性符号。


建筑功能:


       绕过厂房之后,便是酒店最标志性、最惊艳的所在——江畔泳池。此处原是当年漓江转弯处、为了装卸甘蔗原料而设置的码头。设计师保留了老糖厂的数根水泥立柱,如今成了画框一般的存在,泳池与水泥立柱,加之用作酒吧的压榨车间一起构成建筑群的中轴线,极具仪式感,朝向漓江,与周边喀斯特山体形成极大的线性对比。


03

上海华联新泰仓库


上海华联新泰仓库位于静安区新泰路57号,毗邻苏州河北岸。该建筑于2014-2016年由意大利修缮专家修缮、由Kokaistudios改造设计,目前作为中外企业落户的总部经济集聚地。


过去的它



       该仓库最初为永安公司纺织品工厂和仓库,由著名的英商泰利洋行(Brandt & Rodgers)设计营建于 1920年 ,为中西混合式风格,已有近百年历史,是上海市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三类),改造前长期处于日晒雨淋的闲置状态。 2014年 ,龙盛集团主动请缨参与新泰仓库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投资5亿多元,新泰仓库变身也是沪上首座民营企业成功参与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和城市功能更新的案例。


今天的它



建筑改建:


       设计师对原建筑的材料和质感进行了清洗、移除和非仿制性增补,还原了原有面貌,包括建筑原有的纹理及结构。建筑以北立面毗连平拱窗为构图中心,保留了青砖清水墙,红砖嵌饰,有竖向线条装饰,窗与门大量采用拱券形式,略做装饰,中间嵌锁石,清水砖饰面,窗间竖砖砌壁柱,细部设计精美,重现了老上海产业建筑所具有的高质量的建造和施工水准。此外还保留并加固了原来建筑内特有的8厘米厚美国松木地板、支撑建筑主体的木质横梁和支柱等,并保留木质支柱上多年的斑驳印记。



建筑空间:


       室内动线重新围绕玻璃中庭展开,外置轻钢结构楼梯,历史和现在在中庭交汇,两种设计语言彼此互不而达到平衡。



建筑功能:


        改造前该仓库主要用作纺织品储存,后闲置,由民企龙盛集团经过一年多保护性修缮和功能更新,成为为总部经济高端商务办公楼宇。改造后主要作为企业总部办公区同时对外出租,设计师对所有的公共区域及局部未来租赁区域的室内进行重新设计。


04

宁波胡陈粮仓


宁海县胡陈乡西张村的九熹·大乐之野是由老粮站改造成的精品民宿,坐落于天台山和四明山之间。



过去的它



       在改革开放前,这里是胡陈乡主要的粮食储藏和供应站,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自2006 年后,粮站的功能渐渐弱化,慢慢淡出并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今天的它



建筑改建:


        改造时设计师从场地设计入手,原场地由一条4.5米宽的主通道连接前后两个庭院及围绕着庭院的7栋老房,改造中设计师在尊重现有建筑肌理的前提下,调整和梳理空间格局,首先是拆除了正对酒店入口大门的一栋二层高的砖房,这栋原始建筑阻隔着前后空间并阻挡了视线,在其占地范围内新建的是一栋局部二层高的建筑,并在其西(西南)侧增加了一条3米宽的次通道,加强了前后场地在视觉上以及动线上的连贯性。

       仓库原为粮食储藏,窗户都非常小,室内光线很暗,原始建筑的2.5米以下为毛石墙体,毛石上方是约30公分高的一圈水泥压线,水泥以上为砖墙和支撑屋顶的结构柱。改造后,将所有在2.5米以上的窗户扩大,并按平面布局的需求,有节制有选择的将部分窗户不仅水平方向扩大而且纵向扩大至2.5米以下,这样增加了室内空间的舒适感。在外立面的处理上,设计师去除毛石上厚厚的白色涂料,让毛石的天然色彩还原,毛石以上的水泥轮廓仍然保留了白色涂料,窗洞两边的砖墙上外挂深色的塑木墙板,去除了涂料的天然石材的建筑与远处的山体似乎融为一体。



建筑空间:


       客房设计时,原有的建筑是典型的粮仓建筑,窗户小并且都在距离地面2.5米以上,窗户主要以通风为目的,不考虑采光功能,同时粮仓过大尺度的室内空间本身是个不宜用来居住的空间,我们通过“盒体”嵌套的方式来化解室内单一性,这些赋予了实用功能“盒体”满足了酒店客房功能上的要求,并通过对尺度的调节来唤起人的身体在空间中的知觉性。这种形式改变了通常用隔墙来区分空间的方式,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和具体性。



建筑功能:


        改造前建筑主要用作粮食储存和供应站。改造后的粮仓作为精品度假酒店,由7栋建筑组成,其中6栋为改造建筑,1栋为新建建筑,酒店共有21间客房,并配有全日制餐厅、游泳池、会议室、茶室等公共设施。在功能分布上,酒店的公共及辅助设施被安排在临近入口庭院的几栋老建筑中,新建建筑位于入口处作为接待及会务,并有一处茶室和户外露台,新建建筑西侧的一栋老建筑改造后作为酒店的全日制餐厅,餐厅北面是新增加的泳池,泳池面向视野开阔的草地和远处的山。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沙发

    设计师从场地设计入手,原场地由一条4.5米宽的主通道连接前后两个庭院及围绕着庭院的7栋老房,改造中设计师在尊重现有建筑肌理的前提下,调整和梳理空间格局,首先是拆除了正对酒店入口大门的一栋二层高的砖房,这栋原始建筑阻隔着前后空间并阻挡了视线,在其占地范围内新建的是一栋局部二层高的建筑,并在其西(西南)侧增加了一条3米宽的次通道,加强了前后场地在视觉上以及动线上的连贯性。是值得学习的手法。

    2020-07-24 11:31:24

    回复 举报
    赞同0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5 万条内容 · 42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经典建筑形式背后,原来都是数学逻辑!

以下文章来源于青年建筑 ,作者青年建筑璐璐 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基础语言 ,很早就被人运用到建筑设计的领域中。 主要用于生成各种不同的建筑形式 。 欧几里得几何由于便于测量与建造,是人类营造中最为古老的几何学应用 。但是,随着人类对空间维度的思考,又发展了其他的几何学理论,并且对建筑设计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