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实景 \ 克制的序列金科集美澜湾

克制的序列金科集美澜湾

发布于:2020-07-17 14:53:17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实景 [复制转发]




项目所在地山东济宁,济宁历史文化悠久,是儒家文化、泗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泗水泉林泉群风景区是古老泗河的发祥地,此地明泉荟萃,泉多如林。 据记载,泉林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昼夜涌流不息,被称为"山东诸泉之冠"。 至圣孔子曾在泉林设坛讲学,站在源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设计构思:一游四境,运河为起,泉为意。

山—揽山入境 泉—泗水林泉 桥—泗水观庭谷—圣泉幽境。


设计的逻辑:

成本逻辑:项目处在三四线城市,展示区成本800元/平方,非展区成本420元/平方。基于成本的考虑,设计希望景观以一种简约、平直的形式呈现,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消耗。

前场场地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

1、展示界面问题,项目售楼处建筑的展示界面是南北向,主入口的展示区界面为东西走向;设计通过一条序列的光影墙作为展示区的展示面。

2、前场区域处在市政公共绿地内,后续景观需要拆除,设计师希望在前场打造一个林下的公园空间,既可以作为展示的通过空间,也可以是停留的林下空间。

连接自然:售楼处的访客流线是从城南到城北,过程途径泗水滨公园,设计希望借景泗水滨公园及北部山林背景,将项目更好的融入到大的环境内。

儒家的礼序,文化的传承。设计运用现代的手法通过阵列的树林、镂空的框架构筑营造一种礼序,整个空间走的一种平铺直叙的方式,通过空间的穿插转合,光影的变化阐述一种简约、克制的设计方式。


【揽山入境】


项目远看背靠龙门山,面向泗水河道。驱车前往售楼处的路上,穿过泗水滨公园既可看到北部的龙门山,设计借景龙门山朦胧的山体背景,将访客引导至项目地。(注:初次现场勘探走场,设计师就注意到了两个景点,第一个是北侧的龙门山,可作为项目北侧的城市背景;第二个是泗水滨公园的祈福阁。)麦垦认为好的设计是能把场地与城市的自然人文景观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


泗水滨公园的祈福阁与光影墙相得益彰。


去除繁琐的平静,简约的墙面,搭配一颗荒料石、一棵斜飘树,通过光线的变化体验不同的感受,克制的设计反而塑造了一种极简的意境。


大树在墙面上的光影就是一幅自然地画面,画面时刻在变化,比起精雕细琢的景墙效果更加生动。

 

【林泉境地】

项目前场作为公共绿地空间也作为展示的通过性空间,既要保证一定的仪式感、兼具一些营销活动的功能,成本不宜投入过大。设计试图运用简单的设计元素精准表达场地的精神气质;设计团队遵循克制、自然简约的思路进行打造,林中有泉,泉中有林,交相呼应,相得益彰。


林与泉的交错,让整个空间更加生动、自然;植物设计的逻辑是先有树、后有路、最后形成了人的参与空间。


树林的PARTY,生活中的剧场......


泉林—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景墙留白,树影为画;设计之初景墙设计考虑了雕塑挂饰的手法处理作为对景,后续因为成本的考虑最终把雕塑取消;这样的留白处理也是克制的序列表现。


 

【泗水观庭】

纳水入庭,以水为源。项目距离南侧泗水100米的距离,无法借用泗水的景致设计就将水引入庭院,泗水庭与泉林空间以水连通,空间通而不透;设计抽炼了泗水的形态设置了一条水轴,水纳百川,流入地面又形成泉水。寓意泗水的源远流长,不舍昼夜。


空间需要融入周边的环境,借景也是一种处理手法。


售楼处一层回看泗水滨公园,祈福阁微微露出了一角;拉丝玻璃夹杂着光影营造一种朦胧美,犹如一道道流水叠瀑,界定了不同的功能空间。



【圣泉幽境】

卞桥徐徐,花谷幽境,花木林立的生活空间。


麦垦认为设计始终是一个解决问题、取舍的过程。适当的留白,也是为项目预留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金科济宁集美澜湾

业主单位:金科集团山东鲁西公司

景观设计:ACA麦垦景观方案一组

摄影:日野

项目地点:山东济宁



  • daainiuniu123
    daainiuniu123 沙发

    不错,很好的创意,人与自然恰当的融合在一起,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2020-07-20 08:56:2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实景

返回版块

37.72 万条内容 · 28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深山里的夯土老屋改造飞蔦集·松阳陈家铺

“西归道路塞,南去交流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自古以来,松阳便被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在距离松阳县城15公里的大种山深处,古村陈家铺悬于山崖峭壁之上,三面环山,面朝深谷,云雾缭绕,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陈家铺村依山而建,沿山体梯田阶梯式分布,上下落差高达200余米,整体呈现出典型浙西南崖居聚落形态。近百幢民居多为夯土木构建筑,保留了完整的村落空间肌理和环境风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