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击可以在很短时间内造成压缩受力件,如:排气阀片、阀板、阀板垫、活塞(顶部)、活塞销、连杆、曲轴、轴瓦等损坏。
吸气阀片断裂;
制冷压缩机连杆断裂;
连杆不同于抱轴;
活塞咬缸;
电机会超负荷运转;
电机发热严重,热保护器会动作。
回液:指压缩机运行时蒸发器中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吸气管路回到压缩机的现象或过程。
使用膨胀阀的制冷系统,回液与膨胀阀选型和使用不当密切相关。膨胀阀选型过大、过热度设定太小、感温包安装方法不正确或绝热包扎破损、膨胀阀失灵都可能造成回液。对于使用毛细管的小制冷系统而言,加液量过大会引起回液。
利用热气融霜的系统容易发生回液,无论采用四通阀进行热泵运行,还是采用热气旁通阀时的制冷运行,热气融霜后会在蒸发器内形成大量液体,这些液体在随后的制冷运行开始时既有可能回到压缩机。
此外,蒸发器结霜严重或风扇故障时传热变差,未蒸发的液体会引起回液。冷库温度频繁波动也会引起膨胀阀反应失灵而引起回液。
回液引起的液击事故大多发生在空气冷却型半封闭压缩机和单机双级压缩机中,因为这些压缩机的气缸与回气管是直接相通的,一旦回液,就很容易引发液击事故。即使没有引起液击,回液进入汽缸将稀释或冲刷掉活塞及汽缸壁上的润滑油,加剧活塞磨损。
对于回气冷却型半封闭和全封闭压缩机,回液很少引起液击。但会稀释曲轴箱内的润滑油。含有大量液态制冷剂的润滑油粘度低,在摩擦面不能形成足够的油膜,导致运动件的快速磨损。另外,润滑油中的制冷剂在输送过程中遇热会沸腾,影响润滑油的正常输送。而距离油泵越远,问题就越明显越严重。如果电机端的轴承发生严重的磨损,曲轴可能向一侧沉降,容易导致定子扫堂及电机烧毁。
显然,回液不仅会引起液击,还会稀释润滑油造成磨损。磨损时电机的负荷和电流会大大增加,久而久之将引起电机故障。对于回液较难避免的制冷系统,安装气液分离器和采用抽空停机控制可以有效阻止或降低回液的危害。
带液启动:回气冷却型压缩机在启动时,曲轴箱内的润滑油剧烈起泡的现象叫。
带液启动时的起泡现象可以在油视镜上清楚地观察到,带液启动的根本原因是润滑油中溶解的以及沉在润滑油下面了大量的制冷剂,在压力突然降低时突然沸腾,并引起润滑油的起泡现象。
大量泡沫漂浮在油面上,甚至充满了曲轴箱。一旦通过进气道吸入气缸,泡沫会还原成液体(润滑油与制冷剂的混合物),很容易引起液击。显然,带液启动引起的液击只发生在启动过程。 与回液不同,引起带液启动的制冷剂是以“制冷剂迁移”的方式进入曲轴箱的。
制冷剂迁移:指压缩机停止运行时,蒸发器中的制冷剂以气体形式,通过回气管路进入压缩机并被润滑油吸收,或在压缩机内冷凝后与润滑油混合的过程或现象。制冷剂迁移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
压缩机停机后,温度会降低,而压力会升高。由于润滑油中的制冷剂蒸汽分压低,就会吸收油面上的制冷剂蒸气,造成曲轴箱气压低于蒸发器气压的现象。油温愈低,蒸汽压力越低,对制冷剂蒸汽的的吸收力就愈大。蒸发器中的蒸汽就会慢慢向曲轴箱“迁移”。此外,如果压缩机在室外,天气寒冷时或在夜晚,其温度往往比室内的蒸发器低,曲轴箱内的压力也就低,制冷剂迁移到压缩机后也容易被冷凝而进入润滑油。
除容易引起液击外,制冷剂迁移还会稀释润滑油。很稀的润滑油被油泵送到各摩擦面后,可能冲涮掉原有油膜,引起严重磨损(本文来源制冷百科公众号)。过渡磨损会使配合间隙变大,引起漏油,从而影响较远部位的润滑,严重时会引起油压保护器动作。
压缩机安装曲轴箱加热器可以有效防止制冷剂迁移。短时间停机后,维持曲轴箱加热器通电,可以使润滑油温度略高于系统其它部位,制冷剂迁移不会发生。长时间停机不用(比如一个冬天)后,开机前先加热润滑油几个或十几个小时,可以蒸发掉润滑油中的大部分制冷剂,既可以大大减小带液启动时液击的可能性,也可以降低制冷剂冲刷造成的危害。
对于较大系统,停机前让压缩机抽干蒸发器中液态制冷剂,可以从根本上避免制冷剂迁移。而回气管路上安装气液分离器,可以增加制冷剂迁移的阻力,降低迁移量。
润滑油多:半封闭压缩机通常都有油视镜,以便观察油位高低。油位高于油视镜范围,说明油太多了。油位太高,高速旋转的曲轴和连杆大头就可能频繁撞击油面,引起润滑油大量飞溅。飞溅的润滑油一旦窜入进气道,带入气缸,就可能引起液击。
大型制冷系统安装调试时,往往需要适当补充润滑油。但对于回油不好的系统,要认真寻找影响回油的根源,一味地补充润滑油是危险的。即使暂时油位不高,也要注意润滑油突然大量返回时(比如化霜后)可能造成的危险。润滑油引起的液击并不罕见。
液击是压缩机常见故障。发生液击,表明系统或维护中一定存在问题,需要加以纠正。认真观察分析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不难找到引起液击的根源。不从根源上防止液击,而简单地将故障压缩机维修或更换一台新压缩机,只能使液击再次发生。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来自 土木在线手机版
回复 举报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