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系统的循环水泵是向各用户输送热媒的关键设备,应当合理选择。下面从水泵的容量、台数、连接方式等几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供同仁参考~欢迎留言探讨!
循环水量过大,在我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容量常常达到实际需要的 2~4 倍,浪费非常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设计热负荷偏大: 设计上存在着不健全的计算方法和保守思想,往往使 热负荷偏大 50%~100% 。例如:建筑热指标达到 80W/㎡~90W/㎡ (70kcal/㎡·h~80kcal/㎡·h )或更大一些,而实际上只需要 Q=50W/㎡~60W/㎡ (40kcal/㎡·h~50kcal/㎡·h) ,这样就使水泵的流量偏大很多。
2、管网系统循环阻力 采用估计的方法,往往比实际大一倍以上。
3、采暖系统中的静水压力问题: 采暖系统是只有充满水才能运行的。因此,循环压力只需克服管网阻力即可;但有的设计却把静水压力也计入循环阻力之内,这当然会使循环水泵的容量加大。
4、管网系统的水力平衡问题: 由于设计时不认真进行室内外管网的水力平衡计算,施工后又进行初调节,往往会造成水力失调及前热后不热的现象。不少工程单位认为是水泵的力量达不到,而采用加大水泵压力的方法。
5、循环水泵的节能问题: 为克服循环水泵容量过大,国家《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有具体规定。
循环水泵的出口不应当安装逆止阀。逆止阀的造价和电力消耗虽然不算太大,但也应该节省下来。这是因为循环水泵是在充满水的状态下运行的,没有倒灌的现象。在水泵出口关断阀背后的逆止阀是很实用的, 正确的操作能够避免水的冲击和对水泵的损害 ,所以逆止阀的需求一直存在。
另一方面,如果发生短路或在操作者没有预先关闭出口阀门而停止水泵的电动机时,突然停运而停止水泵电动机可能产生危险。
1 、进口阀门; 2 、挠性拉头; 3 、弯管; 4 、基础
5 、压力表; 6 、直管; 7 、挠性接头; 8 、出口阀门
此外,操作者知道 有逆止阀保护水泵 后,当他将某台水泵停止运行时,就根本不会去关闭水泵的出口阀门。这可能是最大的误操作之一,会发生损坏水泵和管路的事件。因此,不宜采用逆止阀,利少弊多。
我国最为普遍选择方法的是,在强制循环热水系统中至少应选用两台相同型号的循环水泵(特别是中、小型采暖系统),一台运行,一台备用。备用系数为 100% 。这种做法显然存在缺点。采暖系统必须在任何时候都满负荷运行,在部分负荷下进行流量调节以节约电能。
对水泵系统来说,最好安装两台不同的水泵,一台供给水流量,另一台能供给 75% 的计算水流量,后者供室外气温较高时使用。 当水泵以 75% 的计算水流量进行运转时,其所需水头减少至计算水头的 56% ,而水泵主机的功率减少至多 42% 。
在大的区域性热水系统中,这种阶梯状的水流量不应小于三个: 60%、80%、100% ,相应能供给这样的水流量水泵功率为 22%、51%、100% 。
所有水泵在一定程度上均可相互代替,因此无需安装备用水泵。如果同时安装两台水泵,每一台都能承担满负荷,另一台纯备用。另一方法是:每一台水泵都按水泵最大容量的 2/3 或 3/4 选用。
所以,在平常的天气情况下,一台水泵足够,而在严寒天气时可使用两台水泵。同样,如果安装三台水泵,其中两台能承担设计负荷就足够了。
除了很小的系统外,最好安装两台容量不同的循环水泵,其中一台为设计负荷的容量。这样,在采暖季的大部分时间可使用 70% ,新系列几乎每差一种尺寸,其效率平均相差 10.6% 。多台水泵并联运行,占地面积较大,造价也较高。应当综合考虑工程的具体条件,不能盲目采用多台水泵并联。
我国 《工厂热水采暖操作规范》 中说明:“在热水采暖系统中,系统的水力工况不可能绝对平衡,尤其是在用户入口装置没有自动的情况下,热水采暖系统的水力失调不可能完全避免。由于系统的水力失调,系统的实际流量将大于计算流量。其结果是设计的工作点向 G-H 特性曲线的右方偏移,工作点偏移程度与系统水力失调的大小有关。”
水泵的工作点选择在最佳工作点的左面,这是为了允许工作点向右偏移(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以防止水泵实际工作点越出水泵制造厂给定的工作范围,处于不经济的工作条件下。
水泵所产生的压力降低对热水采暖系统的环路(一般为处于网络末端的用户)是不利的,这将促使该环路的流量进一步降低。因此,循环水泵在流量变化很大时,压力的变化越小越好。
如果选用具有陡降的 G-H 特性曲泵,当工作点向右偏移时,因水泵所产生的压力下降很多,处于系统最不利环路的网路末端热用户中的流量将大大减少,这对热水采暖系统水力工况的平衡是不利的。 BA 型、 SH 型和 SA 型水泵的 G-H 特性曲线比较平坦,在热水采暖系统中,宜选用这种型号的水泵作为网路循环水泵。
式中: Q 为热负荷, W ; t g -t n 为供回水温差, ℃ ; C p 为水的比热,一般取 4.1868kJ·℃ 。
式中: H 1 为锅炉房内系统压力损失; H 2 为外管网供、回水压力损失; H 3 为最不利环路系统用户内压力损失,一般为 2m~4m 。
2、选择补水泵的主要依据
流量选择依据——闭式系统:外网循环水量的 3%~5% ;开式系统:热水用户耗水量与渗透量之和。
式中: H 为补水泵扬程, m ; H j 为系统静压值,可按系统最高高度加 2m 计算; ΔH b 为补水系统管路压力损失, m ; h 为补水箱位置与水泵位置高度差, m 。
式中: a、b、c、d 为根据水泵的特性曲线数据拟会的数值。
热网压降公式 ΔP=SV2 ,与水泵的特性曲线公式 ΔP=a+bv+cv 2 ……联立,即:
可求得: ΔP 和 V 。也可用曲线求得 ΔP 和 V (如下图) ,即 A 为工作点。
式中: n 为水泵转速, r/min ; f 为电流频率, H z ;P为电动机的极对数。 S N 为电动机额定转差,即定子旋转磁场与转子转速之差比值,一般为 5% 。
(2)水泵流量、扬程和功率与转速的关系 (比例定律):
两台同规格的循环水泵并联运行时,其特性曲线由每个扬程相对应单台水泵流量的两倍 (2G B’ =G B ) 为工作点组成。但实际运行时水泵工作点与热网有关系,针对某一热网,单台水泵运行时其工作点在 A 点;当两台泵运行时流量增加 (G B >G A ) ,扬程增加 (H B >H A ) ,造成了水泵工作点的左移,每台水泵工作点在 B’ 点 (G B’
A
) 。因此两台泵运行的流量小于单台泵运行流量的两倍,而非效率所致。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第二点是否自相矛盾?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