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那些事儿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那些事儿

发布于:2020-06-12 15:12:12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来源:非解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下方听免费公开课:

点击免费试听:框架结构设计实战教学-从入门到精通(秋刀鱼设计系列)


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一些特点,可在提高的建筑的灵活性同时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也由于结合了框架和剪力墙的结构特点,在进行设计时常需要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多个章节里翻来翻去,如同一只忙碌的八爪鱼。同时,由于《高规》和《抗规》对于结构形式认定的差异,也造成了设计时参数、限值和构造方面的争议。


笔者通过最近做的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项目,梳理了规范中对于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基本内容,对比了在不同规范间条文的差异下的设计取值,并总结了一下个人在做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一个设计思路。


希望对大家能有些许帮助。


01

规范认定


根据《高规》8.1.3条,以规定水平力作用下结构底层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弯矩占总地震倾覆弯矩的百分比,来认定结构是不是一个正经八百的框架-剪力墙结构。

MC/M0<10%,约等于剪力墙结构,按剪力墙结构设计,仅有的一点框架可以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MC/M0<10%~50%,最正宗的,不管走到哪里都没有异议的标准框架-剪力墙结构。

MC/M0<50%~80%,有争议的,框架部分需要按框架结构设计的框架框架-剪力墙结构。



『在这里有两个部分规范条文有差异:


一是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


考虑到《抗规》出版年份更新,且“适当”一词难以量化,笔者认为采用框架结构的适用高度比较合理。


二是剪力墙部分抗震等级和轴压比的取值:


《高规》8.1.3条条文说明


《抗规》2016版,6.1.3条


对于高度在60m以下的建筑,在抗震等级选取方面,出现差异。

此处《高规》的描述更为清晰,而《抗规》的"可以"二字优先级不高,因此可以按《高规》执行。

MC/M0>50%~80%,也叫做少墙框架,虽然有墙但仍是框架,各种指标宜按框架结构设计,或进行包络设计。



02

内力调整




内力调整可归纳为以下几项:


1.未经调整,指未经过其他调整,但是应满足剪重比的要求,剪重比判别优先于内力调整

2.如结构中有薄弱层,则应先进行薄弱层的调整,薄弱层的调整优先于剪重比的判别

3.仅调整地震作用的单项内力

4.地下室框架的地震剪力可不调整

5.少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的框架也可不调整

6.框架柱剪力、弯矩调整,轴力不调整

7.框架梁剪力、弯矩调整,内力调整系数可取上下层柱调整系数的平均值

8.《高规》9.1.2条,H≤60m的框筒结构也要按本条进行调整


03

剪力墙的平面布置


1.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周边,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间距不宜过大

2.建筑平面形状凹凸,宜布置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

3.宜布置T形、L形和[形等,不宜布置一字形

4.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应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30%

5.宜贯通建筑全高,宜避免刚度突变

6.楼、电梯间等竖井宜尽量与靠近的抗侧力结构结合布置;

7.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

8.长矩形平面或平面有一部分较长的建筑

9.横向(短边)满足下表,纵向(长边)不宜集中布置在两尽端


55.png

今天有人问我间距大了怎么办?

怎么办?加墙呗。什么没得加?那就改方案?随即,猝。

规范中只对长矩形截面的剪力墙间距做了要求,对其他截面的间距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笔者认为,这里的间距不宜过大应和均匀布置结合考虑。

为满足倾覆力矩占比的要求,剪力墙的数量是有限的,有限的剪力墙在一部分区域间距过大,必然导致其在别的区域过分集中,因此有“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应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30%的要求”,用于控制某一主要墙肢出现问题,其他墙肢无法承担转嫁来的地震作用,造成结构整体安全问题。

另剪力墙布置于建筑物周边附近,可最大限度的增强结构的抗扭能力,因此类似凸出的部分的端部,建筑周圈部位都是比较高效的布置方式。

至于结合楼梯,井道,上下均匀等,都是常见手法,别的地方也不会给一片墙,就别想太多了。


04

构造要求

1.剪力墙最小配筋率:抗震0.25%,非抗震0.2%

带边框的剪力墙:

2.厚度:一、二级的底部加强部位≥200mm,其他≥160mm

3.边框梁:框架梁高=该榀框架梁,暗梁高=两倍墙厚,抗震等级同剪力墙

4.边框柱:边框柱是墙不是柱,轴压比和配筋要同时满足框架柱和剪力墙要求,与7.2.15端柱要求不同。(参考《抗规》6.5.1条文说明)端柱主要是用来约束墙体并提高墙体平面外的稳定性,而边框柱主要与梁或暗梁形成闭合的边框,给抗震墙提供平面内约束。

*剪力墙端部的纵向受力钢筋应全部配置在边框柱截面内

*截面同该榀框架其他柱

*符合框架柱的构造要求

*底部加强部位箍筋宜沿全高加密

*带边框剪力墙上的洞口紧邻边框柱时,边框柱的箍筋宜沿全高加密。

432.png


05

设计步骤


根据建筑平面和房屋高度初步判断是否用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根据建筑平面布置主体框架

结合建筑平面布置剪力墙

设置基本计算参数和简单的荷载信息

试算(参考“四大名著”)这里推荐采用不带地下室的绝对嵌固的计算模型的底层倾覆力矩比值来判断

依据试算结果中的框架倾覆力矩占比结合《高规》8.1.3条,通过调整每个方向的墙体数量,尽量使得框架倾覆力矩占比在10%~80%之间。下图区域:

543.png

核对结构指标,注意MC/M0在不同区域时,对结构形式的选取、房屋最大适用高度的认定,抗震等级的取值、以及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轴压比限值、抗震缝宽度都是不同的,可以参考认定一栏分别查表。


其他要求


◇ 带边框的剪力墙厚度,一、二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不应小 200mm,其他情况下不应小于 160mm

◇ 对于框架梁、柱中心线偏心距,9度不应大于该方向柱截面的1/4,6-8度大于该方向柱截面的1/4时,采取水平加腋等措施。


◇ 剪力墙的竖向、 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 0.25% ,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 0.20%,综合各本规范,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且不宜大于剪力墙厚度的1/10,间距不宜大于300。

◇ 特一级剪力墙的竖向、 水平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0.4%,其他部位0.35%。


06

一点思考


☆ 在布置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剪力墙时,要多多尝试,尽可能的避免抗震不利结构出现;

☆ MC/M0能控制在10%~50%之间设计起来最为清晰明朗,各个规范中的条文也比较统一;

☆ 如受现实条件制约,只能做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对于适用高度、抗震等级等指标要加强注意,对规范不一致的问题尽可能先征询审图,避免认定不一致造成的反复。


参考文献:

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

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朱炳寅,高层建筑结构技术应用与分析

朱炳寅,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应用与分析


点击试听:

框架结构设计实战教学-从入门到精通(秋刀鱼设计系列)



招生老师QQ:2355735310

微信加老师好友咨询:

秋刀鱼:

结构工程硕士、常年在甲级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擅长砖混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无梁楼盖、人防结构设计。

课程优势:以实际操作视频讲授、真正做到手把手的传授建模和画图技法。将设计理念和设计依据融入到计算绘图当中,做到识图、懂图,能够向施工人员解释为什么这样画。

学习效果:完成本期课程后,学员可以做到可以独立承接简单的框架结构设计,主体及基础的计算、施工图绘制等技能。

适用人群:初次接触结构设计的新手。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郭老五
    郭老五 沙发

    谢谢楼主分享!内容详实且专业,是个难得的好资料!

    2020-07-05 06:35:0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天涯居士
    天涯居士 板凳

    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周边,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间距不宜过大

    2020-06-17 07:57: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 【限时9.99元】剪力墙结构设计易错点总结
    结构设计独门秘籍一站式学习——剪力墙结构设计攻略,包含易错点分析、难点分析、必备知识与要点
  •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优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框剪结构被广泛使用到设计中。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会出现各种难题,在满足功能和观感条件下,如何做到安全经济合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 剪力墙结构住宅小区工程量计算及施工组织设计(含总平图、进度横道图等)
    本资料包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清单计算表、施工进度网络图横道图、总平面图等,其中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工程总说明、施工准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主体施工方案与措施等;工程量清单计算包括基础垫层、混凝土独立柱基、构造柱等,适合进行剪力墙结构住宅小区施工的同学参考学习说明和设计。
  •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
    简介:框架和剪力墙结构的内力与位移计算,ppt格式,37页。 内容: 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原理 铰结体系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刚结体系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内力计算
  • 新型剪力墙结构的展望
    目前我国高层建筑中大量应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及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本文认为采用钢框架结构替代钢框架剪力墙结构将使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进一步优化。
  • 剪力墙结构的分析和设计
    1、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控制和设计 2、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及配筋控制 3、剪力墙组合配筋的合理选取
  • 框架剪力墙结构12层办公建筑全套施工组织设计(含劳动力计划表、机械表等)
    本资料包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网络图,其中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工程总说明、施工准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主体施工方案与措施等,适合进行框架剪力墙12层办公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同学参考学习说明和设计。
  • 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
    结构形式更多样的方向发展通常上部楼层布置为住宅,下部楼层作商场使用。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上部需要小开间的轴 线布置和较多的墙体以满足住宅的要求;下部则要求有尽可能大的灵活空间,柱网要大,墙要尽量
  •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浅析
    短肢剪力墙的受力、变形特征,类似以框剪结构。但比框架结构的刚度分配、内力分配更合理,结构的变形协调导致的竖向位移差别,也比框剪结构小,则传基础荷载更均匀、合理。
  • 三层框架厂房土建造价全套资料
    本资料包包括清单计价、预算表和施工图,其中清单计价包括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与计价表、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预算表包括计算书、预算表,适合进行框架厂房造价清单计价及工程量的同学参考学习编写方法
  • 剪力墙结构的分析以及设计
    本资料为剪力墙结构的分析和设计,主要内容: 1.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控制和设计 2.剪力墙边缘构件设计及配筋控制
  • 剪力墙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规范对剪力墙的相关规定 剪力墙的划分: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以下简称:“高规”)的相关规定,各类墙肢截面高宽比(截面高度与厚度的比值)……
  •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侧移优化设计
    提出了考虑侧移约束的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最小重量优化方法,以取代以往对杆件的繁琐日不可靠的手工调整。对一些实际情况如设计变量的离散性问题作了合理的考虑。所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高层建筑的抗侧移设计。
  •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公寓,带框架裙房
    一套完整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公寓,包括建筑及结构图纸。内容丰富详细,结构及建筑经审图通过,供广大网友参考学习
  • 框架--剪力墙结构简述
    框架-剪力墙结构,俗称为框--剪结构。主要结构是框架,由梁柱构成,小部分是剪力墙。墙体全部采用填充墙体,由密柱高梁空间框架或空间剪力墙所组成
  • 框架剪力墙结构诀计
    本资料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诀计,主要内容: 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原理 绞结体系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刚结体系在水平荷载下的计算 内力计算
  • 配置少量剪力墙框架结构的设计
    小高层框架结构中布置少量剪力墙,结构体系仍为框架结构,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及设计时 应考虑剪力墙与框架的协调工作,并进行包络设计.
  • 剪力墙及相关结构的认识与把握
    结构资料-结构技术-适用于全国各大建筑-设计院及房地产开发商一线设计人员。
  • 浅谈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
    介绍了短肢剪力墙结构在规范中的判定,阐述了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应用范围,提出了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措 施,并对短肢剪力墙中的两种特殊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使短肢剪力墙结构更安全可靠,从而推广短肢剪力墙的应用
  •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判定方法
    如何正确判定一个结构体系是否属于短肢剪力墙较多 的结构体系(以下简称短肢剪力墙结构),是设计者所关心 的问题,笔者就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对规范的理解提出个人 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 关于剪力墙结构的各方面论文
    关于剪力墙结构的各方面论文汇总,包含了框剪、短肢、一般墙的技术。
  • 浅谈高层剪力墙结构的设计
    城市离不开建筑,建筑又是创造生活的一种手段。如今,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筑、地域生活的主流。文章从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谈起,浅谈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和设计的若干建议,以供设计者参考。
  • 结构说明-框架剪力墙结构
    结构说明-框架剪力墙结构-适用于全国各大建筑设计院及房地产开发商一线设计人员。
  • 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宾馆,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安全等级为二级,框架梁柱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属丙类建筑,建筑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

阅读下一篇

钢结构房屋采用框架-支撑结构有哪些要求?

来源:钢构联盟,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课程咨询了解: 钢结构设计实战全程班(入门 提高 录播 答疑),课程学习咨询点这儿~ 钢结构房屋采用框架-支撑结构有哪些要求? 1、支撑框架在两个方向的布置均宜基本对称,支撑框架之间楼盖的长宽比不宜大于3. 2、三、四级且高度不大于50m的钢结构宜采用中心支撑,也可采用偏心支撑、屈曲约束支撑等消能支撑。 3、中心支撑框架宜采用交叉支撑,也可采用人字支撑或单斜杆支撑,不宜采用K形支撑;支撑的轴线应交汇于梁柱构件轴线的交点,偏离交点时的偏心距不应超过支撑杆件宽度,并应计入由此产生的附加弯矩。当中心支撑采用只能受拉的单斜杆体系时,应同时设置不同倾斜方向的两组斜杆,且每组中不同方向单斜杆的截面面积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面积之差不应大于10%。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